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圣敏学术简历(含成果要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圣敏 男,回族,1951年生,中共党员,民族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主任和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2.
马戎男,回族,上海市人,1950年3月出生.现工作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导.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68~1973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沙麦公社插队 1973~1976 内蒙古农牧学院农业机械系农机设计专业学习 1977~1979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3.
自费孝通先生第一次提出"藏彝走廊"学术概念,至今已经30年了.①但是"藏彝走廊"作为一个自觉的学术研究区域和理论探讨对象,并进而成为人类学、民族学界讨论的热点,只是近几年间的事.  相似文献   

4.
张帆(下文简称"张"):王老师,您的研究是以东南汉人研究为起点的,我自己也曾到您研究的城市和村庄走动过,稍知您的研究本是汉人社会人类学的一部分.可是过去一些年,您似乎离开了东南,把精力投入到西南研究中了.我有幸参与了您在西南组织的一些学术活动,初步了解了一点西南研究的重要性.今年我到德国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留学,博士阶段将作与民族学相关的历史研究.我没有研究西南,但关于西南的经验还是很有启发,很想多了解.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近年来,藏彝走廊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该区域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由于频繁的民族互动与文化交融所造成的民族边界的模糊性等现象均具有极高的民族学、人类学及民族史研究价值。费孝通先生之所以将之称作"藏彝走廊",很大程度还因为藏族与彝族是今天此走廊中分布地域最广、人口数量最多的两个代表性的民族。故而,藏族及其文化在藏彝  相似文献   

6.
7.
生态人类学理论、方法和在中国的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25日至27日,生态人类学理论、方法和在中国的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张家界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和吉首大学联合主办,由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承办。与会的2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8.
桂学作为一种特定的民族地区的地方学,同样具有学术研究的普遍性以及跨学科研究的现代学术范式特征.无论是广西桂学研究文献和地域文化资源,还是广西沿边沿海的区位,都暗藏着深刻的跨文化、跨地域比较的元素和特征.跨文化的比较文化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充分发现和掌握桂学的文化发展规律,彰显其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丰富性;有利于凸显桂学研究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意图全面论述文思理教授对人类学发展的贡献,同时讨论其人类学研究的特点,即,扎实的田野研究、地方与全球的视野,并将人类学研究置于地方史和全球资本主义进程的历史脉络中。文思理教授在波多黎各、牙买加和海地从事田野工作,对加勒比海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文思理教授强调人类学需关注历史,同时推动田野中的口述历史研究。1985年,《甜与权力》出版之后,文思理教授先后出版多篇饮食人类学专论,成就显赫,成为该领域公认的权威学者。文思理教授长寿知足,诲人不倦,并享受饮食以及与知交的相处,尽显大师风范。斯人已逝,谨撰此文,以示怀念。  相似文献   

10.
谭瑾 《民族论坛》2012,(24):116
<正>2012年11月9日-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民族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亚洲人类学民族学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的近百名参会代表围绕本次论坛主题"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族历史—地理概念,"藏彝走廊"是1980年前后费孝通在经过多年对以往民族史和民族学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之后提出来的。该研究著述所涉区域处于费孝通所指"藏彝走廊"的中南段,其地理行政区域在当下属滇西北三州一市地区。作者通过对藏彝走廊中南段的滇西北民族(族群)开展历时和共时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努力向  相似文献   

12.
西藏民族学院50周年校庆之际,由西藏民族学院和中国民族史学会联合主办的"‘藏族历史与文化'暨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10日-11日在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京、藏、甘、青、陕、川、新、黑、吉等地近20家科研机构及高校的67名专家学者参会.  相似文献   

13.
14.
西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中国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接受世界、融入世界的历史过程。期间,中国许多学者由被动走向主动,为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孟航著的《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1900-1949)》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史为线  相似文献   

15.
1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云南民族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4)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国际会议,于2014年11月16—17日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洛桑灵智多杰,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彭金辉,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秘书长、日本学者小泉润二,加拿大民族研究联合会主席、卡尔加里大学郭世宝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德强,中国社  相似文献   

17.
正北方民族大学丁明俊教授著的《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作者主持完成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的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最终成果。该书采用宗教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我国伊斯兰教内部不同教派门宦的组织形态、门宦教权体制的形成与演变、拱北经济运行、清真寺组织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宗教职业人员在宗教组  相似文献   

18.
我们敬爱的雷老在1月9日下午因病离开了我们,作为后辈社会学者,内心感到无比悲痛!中国社会学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风范垂世、学识过人、贡献巨大的社会学前辈!  相似文献   

19.
具有藏族和回族双重文化特征的"藏回"②,是历史上回族积极适应边疆多民族社会文化的产物,属于云南回族的一个派生族群或亚族群(subgroup)③.此篇以这一亚族群近期发生的文化和民族认同回归的调查为基础,利用宗教人类学、民族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回归的原因.同时还描述了"藏回"独特的文化,旨在展现回族文化发展的多元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