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区》2007,(4)
“文明道德引导站”是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在开展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创新活动。“文明道德引导站”主要由驻社区单位、居民、党员及知名人士等组成,遍布辖区所有楼门,他们不光监督、纠正社区里的不文明行为,而且还热心为居民服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邻居,在社区形成一种互助、关爱、奉献的氛围,深受居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完善国家公园体制是贯彻我国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现阶段有效带动社区参与是解决制约公园建设进程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然而,复杂的社区背景因素和社区现存问题,给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带来了阻碍。为应对社区参与困境,引导居民积极参与,通过采用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对社区参与从人地矛盾、社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治理现代化方面展开详细分析,研究得出国家公园建设中社区参与模式的实践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第一,拓宽社区参与渠道,形成居民主导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居民参与型的生态旅游模式、居民复合型的特许经营模式;第二,为居民参与提供充分的资金、法律、政策、制度保障;第三,注重培养居民参与能力;第四,全面提升居民环保意识。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进一步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的微观缩影和基本单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从现实空间布局审视,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需要以主体存在为支点要素,以现实交往为空间要素,以“共同善”为目标要素。嵌入社区的真实生活情境,多元价值观激荡之下居民的道德自我缺场、空间完整性剥离中居民的道德交往缺乏、风险社会语境中居民的道德审美流失成为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的困境之源。聚合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诸要素之“力”,需要在关注个体中引领道德主体的回归,在空间交往对话中激发道德情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区道德审美。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在其生态化及发展过程中,存在政策指导不到位、欠缺整体规划、居民生态观念淡薄等问题,相对滞后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应强化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生态化的政策指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生态化发展规划,加强试验区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的体育生态意识,加强体育生态行为规范和体育生态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成才与就业》2013,(3):21-23
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导入型居民聚居社区,根据凌云的地域环境、人口构成、经济基础等,街道提出了以建设"宜居凌云"为特点的学习型社区发展规划。201 1年,街道以建设"凌云生态家"为重点,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实践,力图通过"凌云生态家"社区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促进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促进社区居民文化素养和生态文明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社区道德建设对于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社区道德建设,需要从道德建设内化规律出发,把握社区道德建设的根本性;从中介与载体出发,把握社区道德建设的现实性;从社区道德建设的创新出发,把握社区道德建设的持续性.在当前,增强社区道德建设实效,需要从居民的道德需求出发,找到社区道德建设的出发点;从道德建设的体制和机制相结合出发,找到社区道德建设的基本点;从社区居民生活出发,找到社区道德建设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的赛罕乌拉、这里诺尔两个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分析了两个保护区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了在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理念应为: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在和谐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才能实现;社区居民与保护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保护区的管理中要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受益;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保护区的管理应导入由保护区管理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当地居民及科研工作者共同参与的“生态系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夏露露  徐昌洪 《社区》2012,(20):13-14
湖北省武汉市从今年起,以"让社区更美好、让居民更幸福"为建设理念,结合和谐社区示范创建工作,全面推进以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文明新风形成、社区平安和谐稳定、社区环境生态宜居、社区工作机制健全等为主要内容的幸福社区建设行动计划。目前,全市  相似文献   

9.
生态道德的提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其重点是生态文明价值的构建和生态道德素养的培育两个方面。从对该两方面的内涵和培育途径等的分析可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生态道德,有利于达到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缪舜 《社区》2003,(23):25-25
在追求生活高质量的今天,社区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二村社区通过打造一条传播文明的社区文化链,整合了社区文化资源,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使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子女留守农村是国家现行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结果,也是城乡两种不同社会与文明推拉合力作用的产物,同时是作为父母的农民工在迁移流动中的理性抉择与意识建构。城市生存境遇、乡村归属意识及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等是农民工子女留守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民工子女问题,需要城乡相关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运用北京、郑州和昆明三城市的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居民安全感的结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居民安全感主要包含4个因子,依次是饮食安全、人身安全、家庭安全和社会安全;(2)城市居民安全感总体水平较高,但饮食安全问题非常突出;(3)年龄、健康状况和社区环境是影响城市居民安全感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和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的准确定位、合理建设、有效传播,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提升城市整体形象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文化构建与传播中存在重“术”轻“道”、追求大而全、缺少灵魂等偏差,由此引发城市建设的无序化、城市文化的碎片化、城市民心的少归感等问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解决好文化建构与传播的问题,将会提高城市居民归属感,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过于频繁的离职行为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同时也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程.基于组织支持和互惠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实证检验了组织支持感、城市融入感及互惠与新生代农民工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负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离职意愿,城市融入感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互惠倾向对城市融入感与离职意愿的关系具有强化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调节城市融入感在组织支持感与离职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也即新生代农民工的互惠水平越高,城市融入感的中介作用越强.文章首次测度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互惠倾向,并且验证了微观企业的组织支持能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研究结论为用工企业更好地理解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行为机制,从而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为寻找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实现路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了1 011名城市新移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回归的方法探讨了心理资本对城市融入的作用。结果发现,“神经质”和“宿命感”正向预测“城市剥夺感”;“进取性”和“人际主动性”正向预测“城市获得感”;另外,代表人力资本的“学历”以及代表社会资本的“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对城市融入也有显著影响。重点探讨了心理资本影响城市融入的作用机制,并指出了通过开发心理资本促进城市新移民市民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散文审美意识出现了既有多声部复合变奏,又存在审美理想趋同的复杂局面,尤其是都市生态危机和都市美感危机中的审美理想趋同最为突出.当前都市散文审美理想相当大程度上是以乡土田园所代表的农业文明审美风范为参照而衡定.乡土田园的古典美已构成对都市现代美的遮蔽.当前都市散文审美意识应在吸取古典人文资源的同时,努力张扬自身的现代美内涵,给人们提供富有时代内涵的审美经验,实现当前散文创作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设计过程理论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设计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环境、政策甚至社会过程的特性,对于城市设计的目标也随之做出了修正和发展,从关注具体化的建设"结果"发展到一种控制引导城市发展的过程,从而揭示了城市设计本质是一种决策过程。在这个概念平台上,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过程论的哲学解读,认识"城市设计过程"理论的本质特征;通过系统规划理论和理性过程理论的研究反思,揭示了"城市设计过程"产生的机制。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研究了"城市设计过程"的类型和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城市设计的过程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社会文化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建设过程包含着城市社会文化生态过程。将城市文化生态学引入城市建设 ,一方面揭示我国城市建设中各种现象的社会生态学本质 ,更将指导城市建设避免社会文化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帮助城市规划建设在文化内涵上的延续、积累与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博物馆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疏离现状,从博物馆职能、城市空间、城市发展与文化磁场效应等几个方面,探讨博物馆与城市的辩证关系。提出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应该发挥博物馆文化资源的优势,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城市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中产阶层是现代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株潭城市群中产阶层的体育休闲方式具有体育锻炼意识强,休闲方式及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多样化,体育休闲选择收费场馆的比例高,但体育认知与实践有差距等特征或局限。应该大力组织、培育和营造中产阶层各种体育休闲的社团、产品、环境、意识和氛围,以迎合中产阶层及广大市民的体育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