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拥有19个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集群的中原城市群,占据了河南全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大半江山".中原城市群旅游业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地位优势和企业优势,造就了河南郑、洛、焦和汴四大强势城市旅游产业集群聚集区,形成了类型全面的旅游集群,其空间布局和产业配套都已初具规模,并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不过,中原城市群内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着极不平衡性、集聚效应低、产业关联度两极分化等制约性因素,因此,要推行四个战略和两个重点等一系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对策,以便使中原城市群旅游业获得超常规发展,使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体系进入健康成长轨道,加快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体系的融合发展,使中原城市群的旅游产业集群成为牵引河南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3-2019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高铁通车对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高铁通车能显著促进城市群内产业结构合理化,带动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对辐射带动区的合理化效应高于核心发展区,但提高核心发展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同时阻碍了辐射带动区内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建议通过完善高铁站公共交通网络、推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促进跨区域产业协同等路径推动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以覆盖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的中原城市群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中原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整体产业结构软化度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过度依赖于一般性生产要素,排放结构中"工业三废"排放比重偏高,经济增长依赖于传统的"三驾马车",分配结构不合理,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基于此,提出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与传统产业的相互渗透,提高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软化度,完善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水务产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原城市群城市水务产业投资渠道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包括政府投资、债券投资、股票融资、国外和民间投资等;对中原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中原城市群供水企业普遍亏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中原城市群水务产业化改革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投资机制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通过产业关联密切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从而保证中原城市群的崛起.所以在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初期阶段,着力培育以市场为导向,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投资机制应是目前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6.
提高中原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是区域竞争力的源泉,中原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但中原城市群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中原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政府在实际政策制定中要注重增强政府的创新意识、增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改善创新环境、鼓励产业创新、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之间的互动等五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城市和城市群在一个区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具有巨大的经济和区位发展优势,中原城市群一体化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结合企业核心能力和地区竞争力理论,给出了城市群核心能力的定义并分析了城市群核心能力发展阶段特点。根据中原城市群核心能力的阶段特点提出如下建设对策:以竞争促合作;集聚全省人口到中原城市群;确定不同的产业龙头地区;建立若干同一的大平台;构建基于大企业的产业组织网络;培养和发挥企业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市群则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先后进入工业化的初中级阶段,这必将引起城市化和工业化互动发展,其结果是在某些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群的出现。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突现在我国中部地区。文章分析了该城市群发展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外城市群发展及其对中原城市群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高级空间组织形式,是区域实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点.本文从界定城市群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研究,并结合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促进中原城市群进一步发展的重点举措.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进程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中原城市群发展态势良好,城乡一体化试点积极实施,城镇化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但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一直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表现为: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明显,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较弱,城镇产业支撑能力较弱,城镇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城镇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因此,要把城市带动战略上升为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战略,坚持走河南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第二、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城市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构建有利于城镇发展与管理的体制机制,以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原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是河南省经济腾飞、中部崛起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该城市群具有明显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但是也存在整体实力不强,产业层次低、结构趋同,集群效应不明显以及市场对外开发程度低等问题。因此,中原城市群应该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整体实力,并努力积极争取外部经济体的支持,最终实现城市群的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指导,从国家城市群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以大中原城市群的视角,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优势与不足,在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培育和壮大中原城市群的政策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产业合作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内容,中心城市则是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节点中心城市之间通过加强产业分工,可以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支点和产业载体。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中心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外向经济联系水平的基础上,在价值链分工视角下,提出中心城市以各自所在的城市群为依托,构建以长三角城市群为"龙头",以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枢纽",以兰白西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城市产业价值链,推动沿线城市产业实现梯次发展升级。  相似文献   

15.
资源禀赋、区位及工业基础的不同,导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形成发达、中等和落后三种类型,这种差异使各城市有了协同发展的必要,而且在政府推动下它们也有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中原城市群应采取雁式发展模式,进而推动中原城市联盟形成,促进中原城市的全方位合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城市群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空间支配形式.我国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必须依靠各城市群的发展.中部地区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应在充分发挥区住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行区域整合和城市化战略,以经济的腾飞带动中部地区的整体起飞.  相似文献   

17.
唐代基本农区经济的繁荣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和有利条件,使得唐城市群由中心向四周迅速扩散,南方经济的崛起带动了江南城市数量的大幅上升、城市地位的显著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中国封建政治因素的重重重压,经济纽带因素在唐代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但客观上其作用却日益凸现,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关键在于群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皖北城市群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产业层次也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相互依存、互补协调的协同体。分析了皖北城市群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皖北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整体定位以及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协调的关键问题,包括:培育中心城市,强化经济带动和辐射能力;以产业链合作为主线,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原城市群是河南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现的重大举措,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文章从考古学视角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过程及特点,探讨了其历史文化内涵,以期为河南城市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城市功能演化与产业迁移联动,是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课题。在近代东京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制造业和重化工业集聚的态势。随着新兴工业化发展,传统制造业及重化工业又逐渐迁出东京中心地区,迁移至京滨工业区及周边地区,东京市内则仅剩下高端服务业、精密机械、奢侈品生产、出版印刷等主要产业。由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京滨工业区成为东京首都圈产业研发中心,并随着R&D溢出效应再次将科技创新产业扩散,从而使京滨工业区产业研发功能得到强化。为了充分借鉴京滨工业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在郑汴一体化产业布局规划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对城市功能演进规律的探讨,又要注重对产业迁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在郑汴一体化产业布局过程中,要加强科技创新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R&D溢出辐射周边,带动中原经济区科技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个中原经济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