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群 《民族学刊》2020,11(1):51-59, 132-133
当今世界多民族国家大多面临如何实现国家社会凝聚,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如何一致起来的问题。利用“田野回望”这一认识和研究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无论是作为俄罗斯地理的边缘,还是人文的边缘——图瓦,回望莫斯科,回望俄罗斯,回望中央、核心,在图瓦感受俄罗斯民族国家认同,把脉俄罗斯社会凝聚状况。研究显示,图瓦族传统文化功能依然发挥核心作用,同时大量吸收了俄罗斯文化及现代文化要素;“图瓦族”-“我们是图瓦人”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认同意识尚很浓厚,同时俄罗斯国家认同明确,并迫切希望本族、本地区获得高速发展。图瓦个案表明,二十一世纪俄罗斯民族关系的主流表现为民族共生,文化吸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日益一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娜 《世界民族》2006,(5):53-58
许多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这样的情况本民族的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远离故土,来到陌生的异国他乡,置身于全新的异民族环境中,并逐步适应陌生的环境。沙俄时期,大批俄罗斯人作为“农民殖民者”移居中亚,这些俄罗斯农民移民就属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域群体。他们长期生活在与祖籍地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与文化传统相去甚远的异民族居民交往。在对这种全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他们与异民族居民建立了一种新的族际关系,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族际交流文化。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正确使用少数民族的族称,是认真执行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祖国各民族大家庭的安定、团结。当前,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们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经济地理的学生,在参照中国分省地图回答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实现自治的时候,误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龙胜、隆林、防城三个各族自治县的“各族”当成一个少数民族。用“各族”来称呼自治县名,就把自治民族的族称给掩盖了,造成所指不明。截至1986年底,没有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散居民族尚有阿昌、普米、基诺、德昂、门巴、珞巴、塔塔尔、俄罗斯、乌孜别克、赫哲、高山等11个民族。但已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京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族是苏联的主体民族,但在中国属最小的少数民族之一.据1982年统计,中国的俄罗斯族共有2933人,其中大多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量居住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及上海、辽宁、甘肃、青海、北京等省市. 300多年前,少数不堪忍受沙皇残暴统治的俄罗斯人,逃奔清朝,被安置在中国境内居住.19世纪至十月革命前后,迁居中国的俄罗斯人日益增多,这些俄罗斯人同中国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既有  相似文献   

6.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十来个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各民族在为缔造统一的祖国和发展祖国的经济、文化的历史生活中共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长期反动统治的结果,我国各民族的发展情况是不一样的。有些民族发展的快一些,有一些民族就落后一些。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党和人民政府便进行了许多艰巨的工作来帮助各民族发展,使每一个民族都成为我们伟大祖国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高度发展的成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必须相应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但有些少数民数根本没有文字或虽有但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因此,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对某些民族必须帮助他们创立文字或进行文字改革,以便进行扫盲、教学,促进他们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是中国的达斡尔人!”当1982年我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我自豪地向大家介绍。我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民族而感到骄傲。我们达斡尔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西北地区和新疆的塔城。有关我们民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称谓多采用“打虎尔”、“打湖里”等贬意译音。不过这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达斡尔人狩猎打渔的原始经济面貌。至于我们民族的来源,史学界有两说:一说认为是从古代契丹族大贺日部族演变而来;一说认为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这个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尼日利亚,共有250多个民族。这些民族的文化生活、风俗习惯都各有差异,别有风趣。就拿加巴族来说、民族虽小,但有自己的一套习俗,他们悼念死者的仪式更让人感到离奇。加巴族的人死了,不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死者所有亲属都来到他(她)家里,为他(她)举行葬礼。这种葬礼异常隆重。当所有亲属到齐后,就开始敲鼓,随着有节奏的鼓声,众人边歌边舞。歌词是颂扬死者生  相似文献   

9.
凡看过电影《天山的红花》的读者,都对哈萨克民族留有深刻的印象。因为,在那部片子里,真实地再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和劳动……长期住毡房、经营畜牧业的哈萨克族人民素以擅长骑射和能歌善舞闻名于祖国大家庭之中。他们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和巴里坤哈萨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数十个少数民族,有史以来就和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为了进一步巩固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团结,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有必要对各民族的历史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系统的研究和阐述,这是我国民族工作中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过去有些资产阶级的学者,也写过不少关于民族历史的书籍和文章,由于他们的反动立场和思想方法不对头,往往是过多的描绘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民族大学美丽的校园里,生活着来自祖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不仅是民族的希望,更是祖国的希望。而帮助他们,指导他们,使他们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正是他们的老师。金炳镐教授,一个二十年来执着于三尺讲台的耕耘者,就是中央民族大学教师群中普通的一员。这是一份很平常的履历:金炳镐,男,朝鲜族。1950年生于黑龙江省延寿县。1974年于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毕业后,留校任校至今。在流逝的岁月中,有人磨灭了自己的理想而安于平庸,也有人不懈地追求着,用心血培育出满目的繁花。金教授无疑属于后者。从1992~199…  相似文献   

12.
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群众业余艺术代表团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六个民族的全体同志,这次能够参加盛大的会演,和五十多个民族的同志在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感到无限的  相似文献   

13.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是居住在祖国北方的三个兄弟民族。他们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民间歌曲遗产较为丰富。他们的民间歌曲数量多,各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历史上的密切交往,使他们在民间歌曲的音乐构成上,都有着许多相同和相似的方面。为了更好地繁荣民族音乐,探索民间歌曲的发展规律,笔者就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民族民间歌曲的异同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背景是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促使人们去研究纳西族——一个藏缅语族的小民族?该民族目前只有25万人,居住在云南省的西北。而中国有一半不同的少数民族也居住在云南,占该省3300万人口的三分之一。纳西族这个小民族有什么特点?的确,纳西族并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特点。他们有一种混合型的经济:农业、畜牧业和少量的商业。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他们的邻居并无两样。但在西方,他们偏偏比中国的其他少  相似文献   

15.
苏联成立后 ,俄罗斯人和其他民族之间的通婚现象有了较大发展 ,并且具有非本土俄罗斯人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比本土多、俄罗斯族女性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比男性多、族际婚姻的稳固性程度不高、混合家庭的后代一般选择俄罗斯族为其族属等主要特点。俄罗斯人的族际婚姻不仅扩大了俄罗斯民族语言和文化在其他民族中的传播 ,也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谈民族意识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民族理论学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议论民族意识的问题.在当前,我国民族意识不仅存在,而且呈现出增长(或增强)趋势.对此,有些人或多或少感到茫然甚至提出这种现象是好还是不好的疑问.我觉得,这不只是个好还是不好的疑问,而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疑团,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民族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出现了民族之后的产物.只要民族存在,就有民族意识.它是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的.民族意识也和一般意识一样,有一个由朦胧到觉醒,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最初作为一定族体的人们只是对故乡、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朴素的感情.随着族际交往的发生和发展,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2012,(5):69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人口4276人,其中俄罗斯族及华俄后裔人口为179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2%。过去,居住在这里的俄罗斯族一直以渔猎、农牧为经济来源,生活极其艰苦。2004年以来,室韦乡抓住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大好机遇,使用少数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一般来说,凡到过民族工作部门办事或同他们接触较多的人,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都会感到亲切、热情、温暖.这是民族工作部门的优良传统作风.但也有的民族部门,墙上挂着“少数民族之家”的镜匾,却使到那里办事的人感到很冷淡.一位民族乡乡长对我说:“现在我们那里的民委‘气候变冷了',老领导、老同志有的离退休,有的调出了.新上任的主任没有民族感情,高射炮眼,小干部不愿意理睬.民委的门我也就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蒙古族服饰传承现状,分析其原因,将文化与数字媒体传播相结合,有效发挥教育性传承文化的作用。拾回我们的民族文化,用新媒体交互手段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非常必要并且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鲜卑迁徙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时期,其中鲜卑族迁徙的规模之大,路途之遥,影响之巨,是很引人注目的。鲜卑人居住于蒙古草原东北部,他们一批批地向南、向西南迁到黄河流域上下。在东起山东、西至新疆、南到江淮的大片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他们的足迹。“五胡”之中,鲜卑族是建立政权最多的一个民族。十六国时期,他们先后建立了代、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和吐谷浑八个政权。正是由于鲜卑族大量内迁和建立政权,他们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也就最为迅速和彻底。到隋唐之后,鲜卑族已经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