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翁运用“心灵辩证法”的典型例证。本文以探寻安娜矛盾的心灵历程为主 ,探索安娜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并思索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时代病和才子病所构成的郁达夫的忧郁病深深影响着小说创作,但由于作者的自我解剖精神,其小说创作又实现了对才子病的超越。郁达夫通过作品探索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表现了知识分子的生的苦闷,和寻觅人生立足点的艰难。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城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己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战争所引起的新势态要求英国的外交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但由于外交政策的连续性,英国政府在战后初期仍竭力维持自己"大英帝国"的地位,这就使得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从"三环外交"方针、英国对欧政策和苏伊士危机这三个方面对英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进行评析进而阐述英国帝国之梦的幻灭历程。  相似文献   

4.
5.
《马语者》是英国作家尼古拉斯·埃文斯的著名畅销小说,作者以真挚的激情、清丽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叙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展示了中年人追求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和谐统一的心灵历险过程。文章分析了作品中主人公高尚的人格魅力,真实的心理历程以及在现实面前的勇敢抉择。  相似文献   

6.
7.
8.
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剧作,它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了西方精神世界的荒芜,同时,贝克特又赋予人们等待和希望,他认为,等待便是希望,有等待才有希望。这也正是这部戏剧留给我们的启示和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心灵成长的历程--析哈姆雷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姆雷特的复仇的延宕行为是因为他需要时间使自己的心灵逐渐成熟,他需要经历心灵的磨难,他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对自身的审视,他认识到了社会的黑暗、人性的堕落、人生的虚无和自己的懦弱.他经历的三件事使他心灵走向成熟,坚定了他复仇的决心.使他成为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他的故事对今天的青少年的人格完善仍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约翰·班扬小说《天路历程》心灵拯救的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中,天路客们的灵魂逐步经历了悔罪皈依,抵御皈依后的诱惑,经受对主忠爱的严格考验,最终达到信与义的完善的四个阶段的发展。根据基督教典籍记载的拯救方案和拯救教义,这一发展过程正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拯救之路上的历程。它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圣徒们由今生到永世的神圣信仰之路,也真切地展示了人们为某一理想而艰苦跋涉的人生旅途。  相似文献   

11.
美国梦作为一种民族理想,本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然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却宣布了它的破碎与幻灭,原因何在?(1)理想的社会根基遭到腐蚀,群体精神生命的萎缩会使得个人的精神追求与人生理想缺乏伸展的空间和实现的条件与可能性。(2)理想若不能穿透和摒弃虚妄,突破狭隘自我,幻灭则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2.
张乃良 《南都学坛》2005,25(6):41-44
林黛玉表现出的深刻的死亡意识的核心是主体意识的觉醒与确立。她的死亡意识表现在:对死亡的执著追问、对死亡的敏感体验、对死亡的清醒预期,从而奠定了她面对世界的基本姿态:孤傲、冷峻、高洁、深刻,完成了她作为一个反抗者的造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其相通之处在于都是追求"和",就是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和谐。实现中国梦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人正在为此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巅峰性不仅表现在它在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和主题意蕴诸方面都达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至境,而且还表现在它的无与伦比的"奇妙性",其最大的"奇妙"处不是别的,而是用一个人物"扛鼎"起红楼梦世界,这个人物就是林黛玉。《红楼梦》的轴心人物不是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而是林黛玉。作者特意赋予林黛玉许多奇特的禀赋,如"草"、"神女"、"玉石"、"花神"、"帝妃"、"玄珠";"报恩"、"情恋"、"乡愁"、"诗性"、"本真"等,使她成为一个全局化的"结构轴心",目的是要在整体上为其"为史作传"的新人学建设提供一个"一而统万"的"阿基米德点"。与之配套的是小说人物的"立体幻影互文结构",它保证了林黛玉"轴心论"的有效实施、贯彻。林黛玉是中国历史上"新人学"范型的一次辉煌而壮丽的日出!她的神奇之光完全可以与西方现代、后现代的"美学人学"共契圆舞,交相辉映!她是中国的维纳斯、海伦和贝亚德丽齐;是中国近世人学拯救的人格化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5.
从量子力学基本理论建立至今的80余年中,科学家们和哲学家们都一直在寻求表征量子深层特征的解释,有关量子世界与日常的宏观世界之间关系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有必要澄清哥本哈根解释、最低限度系综解释、本体论解释、多世界解释、模态解释和退相干解释等6种解释及其意义与价值,每种解释的解释力强度不同,附加的要求也不一样。在寻求解释力与附加性要求之间的张力中,要认识到同一学科的不同认识领域可以同时并存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主导科学风格场。  相似文献   

16.
泣血的杜鹃,是中国古代诗人的象征,黛玉形象便是这样的一个象征.她春恨秋悲的歌哭积淀了千古诗人共通的生命情感,而她的纤弱和无助也意味着明清文士的心性已非复汉唐的雄浑博大.因此,黛玉形象具有中国古代诗人审美追求与心灵历程的象征者和终结者的双重意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从千年前就已然存在。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其中所包含的理念可以鲜明地看到中国梦的存在。仁爱、大同、小康都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但也深刻地诠释了现今社会的中国梦。同时,儒家文化虽然不能完全适宜当今社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重要基础,对我们个人以及社会、国家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所应作的努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后四十回所写贾宝玉读书中举,并未与前八十回贾宝玉的思想、性格相悖。后四十回林黛玉劝贾宝玉读书赴考,是前八十回的自然发展,完全符合生活实际。各种指责文字都是出于对后四十回的偏见。  相似文献   

19.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适应形势任务需要提出反映时代发展特点的指导理念,是无产阶级政党取得革命、建设及发展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不同历史阶段,分别提出了以斗争哲学、建设哲学和和谐哲学为主要内容的指导理念,有力推动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强国之梦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研究者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物的争论不断,但多是着眼于她们的异质特征的对比,很少有人论覆其人物形象的共性。从这两个人物的前生、今生和来世等不同的经历寻求二者的相同处,进而阐释了她们作为一个艺术构思整体在小说文本中的意义,揭示了曹雪芹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