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及宗旨等重大问题。坚持文化发展以人为本,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2.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反映了人民群众主体性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之间的必然联系,体现着当今中国政治哲学的价值追求,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通往幸福中国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发展成果共享的深刻内涵,才能正确处理好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和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3.
政治经济学以政治为先,为经济学提供价值立场、制度、体制等保障。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为中心”,其逻辑造成了社会和人的发展危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强调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以资本为中心”的扬弃,其根本宗旨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的价值悬设,而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其体制等为实现路径,有效保障其从理论转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改善民生是党和国家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党的十七大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日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也对发展和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的人民主体论是群众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站稳人民立场,确立“一切为了人民”的观念。这既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群众深怀敬畏之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二是摆正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一切依靠人民。这既需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为人民主人翁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也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三是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推动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这既需要在共享的覆盖面上做到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也需要在共享的内容上做到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基本政策,也是“以人为本”执政观的根本体现。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是要在“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的宏观分配制度指导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分割“蛋糕”,积极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遏制腐败现象,最大化地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十分重视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扶贫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的历史任务、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等基本观点;把以人民群众为本、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以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指导方针;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对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思想。这些思想对解决我国弱势群体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笔者从事县级文教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贯穿于我党的执政理念中。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江泽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充分保障人权的论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上述人本思想,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等思想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人本取向原则要求把“发展为了人民”作为发展的价值目标,把“发展依靠人民”作为重要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判断发展成败的根本标准。科学发展观的动态均衡原则要求要处理好“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协调发展与优先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当前发展等重大关系问题。科学发展观的适度原则要求人们要有适度的情感表达和物质欲求,人口与经济的增长要适度,社会各阶层都要具有适度的利益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前提、动力、目的、标准和人民主体价值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人类思想史有关民本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的扬弃。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以促进入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哲学就是哲学史吗?--一种哲学史观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命题铸就了一种哲学史观.一种哲学史观影响了整个哲学史研究的发展.对这个命题现代意义上的解读,会发现这种"进化发展史观"是以"哲学就是科学"为基础的.它的理论缺憾为现代哲学和哲学史研究铺设了一个理论陷阱.遗憾的是,当代哲学在不断重复这一历史命题时,很少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现今却遭到了挑战。有必要再次重申这个命题。要创作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创性作品,就必须跳出狭小的生活圈子,熟悉新的生活。对经典作品的改编也要讲究度,讲究"特征不变量"。某些创作者为什么陷入著作权官司,某些音乐人为什么竟然想通过吸毒寻找创作灵感,诸如此类的不正常现象都与忽视甚至蔑视"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严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发展的关于如何维护和实现人民尊严的相关思想及实践。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严观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本质,必须明晰其三个基本命题,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严观的重大命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严观形成的可能性,怎样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严观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给科学发展观以新的历史定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6.
坚持方法论自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也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哲学依据。文章认为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着重把握三对对立统一关系。一是坚持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科学分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历史成就,从整体上揭示党的百年历程、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内在统一性。二是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全面展示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世界意义,坚定党和人民走好中国道路的信心。三是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掌握历史主动,在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中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内在必然性,即它是和党中央思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也是国家宏观调控完善的过程。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引导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 ,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命题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是对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现实的正确反映和科学概括 ,它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新。但是 ,反思人们对此命题的某些论证 ,却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所以 ,在人们以往对此命题论证的基础上 ,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来分析、说明和论证科技生产力 ,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及江泽民同志提出和强调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课程文化自觉命题的提出,是课程历史经验的总结,是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当今课程研究之必然。坚持课程文化自觉,对和谐课程文化建设和科学课程发展观的建立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要真正走向课程文化自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借鉴与批判的关系,走基于本土化的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是儒家仁学史的一项重要理论创新。继承这一思想,湖湘学派的代表学者张栻从多方面对该命题进行了理论深化。人之心即"天道之在我者",即是天理的呈现。既然人与万物都源自天地生生之意,便应通过一套"反身而诚"的功夫将仁爱精神"推"至万物,以实现"民胞物与"的目标。这种仁爱并非普遍无差别的兼爱、泛爱,它必须通过一套亲亲—仁民—爱物的实践予以实现。这种看似有所隔、有所分的爱有差等的实践方式,因其贯穿着儒学"一本"的精神,因而是真正的"廓然大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