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苗瑞丹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54-57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及宗旨等重大问题。坚持文化发展以人为本,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2.
徐世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4):81-8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新时期,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形势创立的崭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思想成果:是指引我们党胜利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锐利的思想武器。这一理论体系极富辩证逻辑命题特色。从辩证逻辑命题的视角解析这一理论体系,对于我们深刻地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精髓,感悟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一脉相承的思维深邃、逻辑缜密的理论风格,自觉地实践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晓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4):69-7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的探索,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理论体系,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其理论体系和正确道路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正是在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指导下,我们党制定了科学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方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4.
李洪影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科学命题: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6.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8-22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是邓小平时代实现这一目标的科学规划和设计,而以共享发展理念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则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以共享为中心,以发展为落脚点,以理念为主题,强调从人主体方面构建良性发展的内生动力,注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良性建构,主张通过共享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发展转型,使共同富裕在人主体方面的实现和建构既具有物质(生产力)层面上的获得感,又具有精神(生产关系)层面上满足感,能同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后现代性视角对现代性发展进行反思和建构的理念进行真正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李安林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4(5):54-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旗帜,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伟大事业,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是巩固我们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关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包括道路、理论、制度等主要内容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坚持"四点根本要求",坚持党的科学执政。 相似文献
8.
9.
四川省总工会课题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4):80-84,9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具有核心内涵上的一致性和具体内容上的相关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的总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工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事关工人阶级根本利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性质的核心,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需要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不仅共享物质文明成果,也要共享精神文明成果和文化发展成果.要确保社会成员,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村居民也能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需要我们在文化体制改革和送文化下乡、实施"文化低保"工程的基础上,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地区的文化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文化生产和消费不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谭锐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5-68,73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而要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则需要铸就能够有效地发挥统摄、引领和整合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因此,必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观点,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全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长期没有搞清楚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进一步探索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朴晋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3):12-17
新自由主义是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演化战略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层面上,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方向;在政治层面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变色;在文化层面上,推销所谓的"普世价值"来消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对此,一是要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特征,二是要全面认识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三是要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统领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十大辩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宏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5-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而丰富的辩证特性。对其辩证特性进行论证概括不仅是在理论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需要,而且是在实践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辩证特性主要体现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稳定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整体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传统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反思性与前瞻性的辩证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消除贫困是一个国际性难题。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逐步消除贫困,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促进减贫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反贫困事业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动全球反贫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5)
科学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与毛泽东思想明确区分开来,有利于完整地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周期性、阶段性与逻辑层次性.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发展,总体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时代转折,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7.
王金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8(1):41-45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及其内涵 ,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先辈捍卫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斗争 ,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 ,论述了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8.
伍柳氏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4):54-56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号召全党"继续解放思想",并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表明,解放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胡锦涛的重要论述,全面理解和深入分析解放思想的重大作用,对于全社会尤其是全党充分认识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形成解放思想的共识和常态,从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蒋学模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4):1-6
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有其独特的历史道路、独特的所有制结构、独特的经济运行体制和独特的人文条件。只有全面认识和贯彻这些特点,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进而迈向成熟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继承了前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现代化建设要求而逐渐形成的。它深化了对现代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拓展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强调制度体制现代化,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不仅扩展了中国现代化理论,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选择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