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帚     
甲骨文有等.一般隶定为“帚”,释为帚之初文.罗振玉田:“卜辞帚字从,象帚形。其柄,本所以卓立者,与全文戈率之同意。其从。者,象置帚之架,损毕而置于架上倒卓之也。许君所谓从乃之;从巾,乃之;谓,为门内·乃架形之,亦因形失而致误也。”①唐兰云:“余谭卜辞作者,帚之初文,与等字相近.实象植物之形。《尔雅·释》:王注.:‘王帚也。似藜,其树可以为埽彗,江东呼之谓落帚’。是帚之字形正象王帚一类之植物,以其可为场营,引申之,遂以帚为埽彗之称.习久忘本,遂不知帚字之本象构形矣”。②《说文,巾部》:“帚,所以粪…  相似文献   

2.
帚字新解     
甲骨文中的“帚”是象形字———象一美发飘飘华服曳地的女子之形 ,乃妇 ( )的本字。甲骨文中的寝( )的本义是妇所在之内室或寝宫 ,归 ( )的本义是妇女返归娘家 ,二字中帚旁之义也是妇。帚 (妇 )在甲骨文中皆为妇女之义 ,在周代以来的文献中成为扫帚的假借字。许慎以及段玉裁之解字 ,反映了他们所处时代对妇女的性别歧视。性别价值取向是使帚字之形由美发盛装的妇人变成扫帚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3.
“毓”、“后”语源及部分牙喉舌齿音声母通变关系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作《甲金文“毓”“后”二字的用法及其关系》一文,曾从形义辞例入手,分别对“毓”、“后”两组字进行了辨析。古毓字从女(或从人)从例子作,本表生育之义,引申成为表君王义之专字,“毓”之异体后世分化出有“育”字。古后字从口从帚(古妇字)省,是表王配义之专字。随着“毓”、“后”二字音义的嬗变,晚周以后“后”字同  相似文献   

4.
殷墟甲骨文非王卜辞中多次出现一个可隶定作“(■)”的字,意为“疾病痊愈”,已有研究者提出可能应读为“瘳”.但其释字为“纽”之说不可信.“(■)”字应释为古书中“纠绞”义的“缪、掺”等字的表意初文;有的字形还加注“帚”声.由此可以论定“(■)”当释读为“瘳”.  相似文献   

5.
《诗·周南·关雎》“寤寐”之“寐”,安大简写作“ ”。此字形当分析为从“丬”,“帚”声,系“寝”字异体。“寝”古训“寐”。《诗经》早期版本作“寝”,因 “寝”、“寐”义同互训;加之秦朝焚书坑儒,典籍失传,至汉代,文献的流传靠口耳相授;且“寐”字有一种形体从“寝”,汉代学者可能误认为是“寐”了,于是“寤寝”就变成了“寤寐”。  相似文献   

6.
彗星也叫"帚星",在甲骨文中称之为"(■)",小篆字体变异作"(■)"字,被许慎记载在《说文》"彗"篆之下,2000年来被误作"習"。(■),显然不是从羽从白,也不是从羽从日,而是从羽从晶省,"晶"乃古"星"字,由于古人以羽为帚,所以这个字就是彗星的专名。也正是这个原因,甲文的"(■)"、"(■)"字应该是"(■)"的异体,"(■)"字也是从帚从晶省,而《甲骨文编》等著作误为"帚日"之合文。"(■)"的另一个异体为"(■)",也是从羽从晶省,这个字历来也被误为"翌"。后来由于"彗"的通行,"(■)"、"(■)"、"(■)"等字均湮没不传。厘清"(■)"、"(■)"、"(■)"诸字,不仅能纠偏正误,而且可以为"我国最早发现并记录彗星"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殷墟甲骨文非王卜辞中多次出现一个可隶定作"■"的字,意为"疾病痊愈",已有研究者提出可能应读为"瘳"。但其释字为"纽"之说不可信。"■"字应释为古书中"纠绞"义的"缪、摎"等字的表意初文;有的字形还加注"帚"声。由此可以论定"■"当释读为"瘳"。  相似文献   

8.
《社区》2011,(19):21-21
“只见来收费的,但就是不见来打扫卫生的。”5月23日晚,青岛市市北区一街道居民在接受电话调查时反映说。  相似文献   

9.
在卧室的电脑前敲字,忽然听到客厅正在打扫卫生的钟点工唱起歌来,竟是周杰伦的那首《青花瓷》。唱得有板有眼,错了一句歌词,也要很认真地重新唱。  相似文献   

10.
“N-L,N-L”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L、N-L”代表“东一榔头,西一扫帚”“左一下,右一下,”这类结构,“N”代指“-L”前出现的名词、代词等成分,“-L”代指数量结构。两个“N-L”之间书面上使用逗号或顿号停顿,有时为了读起来紧凑,不使用标点符号.本文讨论“N-L,N-L”的结构形式、整体结构的意义及其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病与不病     
“打扫卫生”、“恢复疲劳”这两个语句,早在解放初就被许多人当作病句分析过、禁止过。“病”在哪里呢?按照某些人心目中的“语法规则”,动词的宾语当然应该是接受动作的对象,也就是所谓的“受事”。可是“卫生”怎么能受到“打扫”呢?打扫掉的只能是垃圾呀!——不合逻辑,也不合语法!同样,“恢复”的对象应该是  相似文献   

12.
周劲草 《社区》2002,(11):54-56
作为最早出现在上海各个社区、以街居为网络的中介服务项目“保姆介绍所”,后来又叫“家政介绍所”,如今已铺天盖地,几乎每个社区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这样的中介性质的介绍所。这类介绍所主要是从事打扫卫生、洗涤衣物、买菜做饭、照顾老人、带领小孩等日常家政生活方面的中介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马年春节到来之际,武钢五小的学生们带着礼品前往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馨园社区看望85岁高龄的“三无”老人张萍淑,并为老人打扫卫生和表演节目,让老年人提前过一个幸福吉祥的新春佳节。小学生关爱社区“三无”老人@李克春 @姜雅真  相似文献   

14.
一、苯教的名称 苯教藏语称作“苯波”,苯是“苯波”的简称,现在国外一般使用“本教”这个称谓,有时也以“本波”指苯教。我国有的人使用“本”这个字,也有人使用“苯”字或“笨”字、“钵”字。我把上述几个字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笨”、“钵”这两个字虽然译音比较贴切,但是“笨”字在汉语中含贬义,指愚笨和不聪明,“钵”字在汉语中指盛饭菜的陶制器具,使用这两个字不理想。为了有利于民族团结,最好不用“笨”字,而用“苯”字,或“苯波”二字来称呼“苯教”。  相似文献   

15.
大熊是我的老同学,在某厂办公室当干事。他这个“干事”可是什么事都干,像迎来送往、打扫卫生、计划生育等等,最近听说还当上了什么“引掌员”。我很纳闷,这“引掌员”是干什么的?这天晚上,大熊来我家串门。我拿出一瓶白酒,两人就着一碟花生米边喝边聊了起来。聊着聊着,我就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时代、地域的变迁,大量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已丧失,“识字认半边”已不可靠。但是,“半边字”包括表音的偏旁、表义乃至兼表音义的偏旁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价值。文字学上所说的“古今字”、“分化字”、“区别字”、“累增字”的源头,即它们所从出的母字,正是有关的“半边字”。古文献中直接用“半边字”表本义、借义、引申义者屡见,识透"半边字"有助于探究古文字形音义及其源流演变。音韵学上,“半边字”是推寻古韵部的重要线索:“同谐声者必同部”,“半边字”的价值超过“韵脚字”。古声母的推寻也可借助“半边字”。“半边字”又是训诂学上探究同源词的重要凭借。借鉴“右文说”的合理内核,在训诂实践中加以推阐,从而揭示不少形声字“声中有义”,学者们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辨析、识透“半边字”确为解读古文字、古文献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释“尤”     
通过考释“尤”字的甲骨文形体 ,笔者认为“尤”字“从又”(“又”即手状 ) ,并在“又”字上方的手指处加一短横划。“尤”字中的短横划为指事符号 ,“尤”字属于指事字。“尤”字的字形义指手指上有肉瘤。“尤”的本义为手指上的黑色肉瘤 ,为名词 ,“”为“尤”字的增形孳乳字。“无尤”一词在卜辞和先秦典籍里均用如“无灾异”、“无不利”之义。  相似文献   

18.
唐代墓志仍有不少讹混俗字待考。选取25例加以考释,认为“■”当是“因”字俗讹,“■”当是“周”字俗讹,“■”当是“旦”字俗讹,“■”当是“晷”字俗讹,“■”当是“折”字俗讹,“■”当是“郵”字俗讹,“■”当是“贊”字俗讹,“■”当是“雨”字俗讹,“■”当是“丹”字俗讹,“■”当是“逝”字俗讹,“■”当是“蠖”字俗讹,“■”当是“纏”字俗讹,“■”当是“予”字俗讹,“■”当是“峩”字俗讹,“■”当是“痛”字俗讹,“■”当是“砆”字俗讹,“■”当是“澂”字俗讹,“■”当是“群”字俗讹,“■”当是“挹”字俗讹,“■”当是“勝”字俗讹,“■”当是“八”字俗讹,“■”当是“鵷”字俗讹,“■”当是“顧”字俗讹,“■”当是“青”字俗讹,“■”当是“庶”字俗讹。  相似文献   

19.
“與”字为“譽”字的初文,本义是赞誉,造字意图源于对战争中胜利场面的描述,是对抬起、举起勇士的欢呼场面的刻画。“與”字和“与”字是繁简关系,“与”是“與”简省而来的,“ ■”、“■”是“与”的较早写法,“与”字的写法来源于“牙”字字形隶变过程中的异体写法。  相似文献   

20.
对《醒世恒言》中的被动句式进行分类统计,从用量及结构等方面探讨“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和“为……所”式这些上古汉语传统模式的衰微、“被”字式在近代汉语中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教”字式、“与”字式、“吃”字式这些近代汉语才产生的被动式的特点,从而阐述被动句式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