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从清道光、咸丰年间到抗日战争前夕,长江下游的扬州、泰州、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个名为太谷学派的民间团体,他们秘密结社,讲学传道,并身体力行实践学派的主张,在一段时间里,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有人评介太谷学派是“不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近代学术思想史上,是隐藏在民间的与正统显流相对立的一大暗流”;史学家范文澜以及章士钊、卢冀野,都曾试图考证和研究这个学派的情况。太谷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张积中、李晴峰都是仪征人。学派的活动中心又在扬州、泰州一带,由于工作关系,我们留心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现摘要整理,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清代,扬州学术繁荣,名家辈出。“扬州学派”以经学显,成为吴、皖经学的巨大分支。他们揭帜“广经”,兼治史学。扬州史学不仅推衍吴、皖考据学余绪,而且在思想内容与编纂体例上,都有开拓之功。本文述其梗概,包括指导思想、治学方法和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3.
汪中、阮元、焦循的哲学思想颇具个性特点和创新精神。他们对儒家正统观念、封建礼教以及程朱理学的批判 ,是扬州学派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闪光之点。阮元和焦循对“格物致知”及“人性论”的解说 ,强调了实践的观点和发展变通的观点在认识事物中的重要作用 ,具有近代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这些都有力说明了扬州学派在文化思想方面对吴、皖两派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扬州学派”产生于清代乾嘉之际,属于乾嘉考据学派的一个分支,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一代学风关系极为密切。因为清代的朴学在清代学术史上是有其独特地位的,“所谓古典学派的朴学,可与先秦哲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前后辉映,各为一个时代学术思潮的代表。”这样的学术空气,给扬州学派的滋润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它之所以能在扬州这一江淮繁富的东南大都异军突起,繁荣兴盛,除了当时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优裕条件以及学术空气影响以外,我们认为扬州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4月 3日至 5日 ,扬州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了“海峡两岸清代扬州学派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台湾地区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 4 5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戴逸教授、北京大学孙钦善教授因故未能与会 ,给会议发来贺信。戴逸教授向会议提交了论文。会议共收到论文 4 0余篇。会议期间 ,海峡两岸学人围绕清代扬州学派的学术定位、扬学名家的学术成就等问题畅谈研究心得 ,广泛交换意见 ,在许多方面拓展了对清代扬学的认识。清代扬州地区学术名家人数众多。“扬州学派”的提法由来已久 ,但是学术界也不断有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任大椿字子田,又字幼植,江苏兴化县人。他与汉学大师戴震关系密切,对戴执弟子礼,是清乾嘉年间形成的扬州学派的先驱。扬州学派产生的特定社会条件是:雍乾之世,社会相对稳定,封建统治者又大兴文字狱及“崇尚经术”,考据学派应运而生。扬州居南北交通要抠,经济繁荣,是为文人荟萃之区。卢见曾任两淮盐运使时,因卢雅好文学,广接通人,皖、吴两派汉学大师戴震、惠栋都曾客卢所,对扬州学派影响很大。扬州学派则集皖、吴两派之大成,取得的成就又非皖、吴两派所能限。至于对扬州学派的评价,前人迭有专论,兹不赘述。  相似文献   

7.
扬州学派是从乾嘉汉学演变到鸦片战争前后新的经世致用思潮的中间环节,扬州学派一方面继承和总结了乾嘉汉学,将乾嘉汉学推向高峰;另方面又看到和指出了乾嘉汉学的局限和弊端。他们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开拓了研究领域,扩大了治学范围,阐述了发展变化的思想,成为新兴起的学术思潮发酵剂和先导,深入研究扬州学派,显然有助子更准确地阐明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这既说明了扬州学派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是研究扬州学派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画坛上,“扬州画派”是一个重要的流派,对近代画风有过重要的影响。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谈过:清代,“在扬州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出现了对全国文化颇有影响的扬州画派和扬州学派,决不是偶然的。经济的繁荣,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学术空气上的相对自由,名流学者的相互切磋、交流,盐商的好客尊士都是重要的因素”,为进一步探讨“扬州画派”形成原因,本文拟从历史视角上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从扬州盐商文化看文化经济学理论的本土化建设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学虽成为当代中国显学,但理论建树同西方比起来仍有很大差距,文化经济学理论研究尤显薄弱,这同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很不相称.以扬州为中心的两淮盐业有其辉煌的历史,尤其在18世纪,两淮盐税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4,它同时孕育出扬州书院、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扬州园林等世界级文化品牌,这些文化品牌又铸造了扬州盐商的人文精神,推动了盐业经济的增长.对这些文化与经济的奇迹进行认真研究,探寻经济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将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文化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清代学术代表的乾嘉汉学,每以“实事求是”的治学口号相标榜。以东吴惠氏为代表的吴派汉学和以戴震、凌廷堪为代表的皖派汉学及其后学扬州学派的阮元等学者,各学派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即对汉代学者班固提出的“实事求是”说的阐释和运用是各有侧重的。通过对“实事求是”的不同理解与阐释,乾嘉各学派不仅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治学面貌,而且也在治学理念上摆脱了宋明理学的框架,建构起新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展现出乾嘉时代新儒学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复杂多样。在思想上,北美早期移民受清教主义传统影响,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为美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土壤和范式;在政治上,自由和民主制度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政治保障。此外,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部开拓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创作素材和表现舞台,为其产生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物质基础。同时,美国方式也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美国民族特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对英语方言的翻译采用汉语方言对等翻译的方法,虽然是目前英语方言翻译的主要方法,但是从翻译效果和后期反响来说却不尽人意。由于英汉方言存在各自文化的差异性,因此单纯方言对等直译不能传达原著的精髓。张谷若先生在译《德伯家的苔丝》时候采用山东方言进行翻译,不仅不能完全传达原著的文化,还为国人阅读增加了一定困难。任何语言的方言都无法用另一种语言的方言做对等替换,只有恰当的运用汉语表达法和加以一定的注释说明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3.
论车在《诗经》中的事象承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里有大量篇章描写车马以及车制和车战。根据当时的车之用途来看,既有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乘车,又有作为征战杀伐的战车,还有作为狩猎原野的田车。这三类事象在《诗经》里得到了较为详细的刻画,其有关功能一直承传至今。通过《诗经》中的车之描写足以窥视当时造车技术及车辆使用的广泛普遍,也完全可以见证当时人们开疆拓土的艰辛和以车为文明骄傲的荣光。  相似文献   

14.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权冲突及制度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存在着明显的职权冲突,主要原因在于二元公司治理模式固有的矛盾以及现有相关法律的不健全。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区分长期和短期两种制度安排。短期内要明确界定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两种制度的不同性质与功能,形成协调机制;长期则要实现二者职能的融合,向单一监事会制度过渡。  相似文献   

15.
稻米品质的改良途径包括 :(1)选育整精米率高、垩白粒率低和垩白度小的三系杂交稻父母本 ;(2 )改善栽培技术 ,选择有利于优良稻米品质形成的地理环境条件 ,特别是灌浆结实期有较适宜的温度以提高稻米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行政问责始于"非典"肆虐的公共卫生危机时期。随后的三年里,行政问责受到广泛关 注,成为行政改革的亮点。但在其制度化进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如在问责主体、问责客体 、问责内容、问责程序、问责的法律体系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欠缺。导致这种现状的深 层次原因是权责对等意识缺乏、职责划分不清、制度有效供给不足等。据此论文提出完善行 政问责制的路径选择为确立以权力机关为主导、多方有序参与的问责主体架构;围绕公共权 力,规范问责客体的范围;界定问责内容,实现问责标准法定化;完善问责程序,增强可操 作性;健全法律体系,弥补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制度对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实现刑罚目的具有重要意义。生动鲜活的案例为检验数罪并罚制度的适用情况提供了契机。实践中,学者们对数罪并罚的原则、方法及与累犯、死刑相关的一些问题仍未能达成共识。对典型司法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在适用数罪并罚制度时应具有正当性根据、符合立法目的和实现罪责刑相适应;死缓期间故意犯罪需要变更为执行死刑时,数罪并罚制度在审判程序中应暂缓适用。  相似文献   

18.
以公民个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为核心的公民理念是现代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超越传统的“人民”的理性界限而倡导公民理念。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落实公民理念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弘扬公民文化这三个重要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全面小康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全面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女子高校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高等教育格局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并找到合适的发展位置,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能否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是否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因为小康社会对女性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女子高校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此,女子高校应从培养女性人才目标的定位,来构建女子高校专业目标培养体系;从实现培养女性人才目标出发,构建女子高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古本<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回目为语料,分析了其中的转喻和隐喻.研究发现:(1)语言层面转喻用法比隐喻用法丰富;(2)转喻用法可归纳为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地点代人、特征代人或事物、典型代一般、工具代产出物、原材料代成品、结果代原因八个转喻原则;(3)隐喻用法可以概括为抽象概念是具体事物、人是动物或植物、不具有某一典型特征的事物是具有该典型特征的事物三个隐喻概念.最后笔者指出了转喻和隐喻在回目中的修辞及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