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语言是人们为了克服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而采用的一种语言手段,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抬着花轿走过城楼下。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个属相,死的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宋朝王安石之子王元泽很小的时候,有客人将一獐一鹿…  相似文献   

2.
黎明 《领导文萃》2007,(7):36-38
中国绝大多数人想当官,这是当下我们社会的“就业意向”。近日由官方组织的一次大型调查,给这个直觉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该报告说“愿意做工人的人仅有1%”。依我之见,如果进一步细致调查进行技术矫正,极可能愿当“领导阶级”的人连1%都没有.  相似文献   

3.
决策者说     
《决策》2009,(7):7-7
孔子在《论语》中讲了一句我以为是伟大而震撼人心的话:“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同学们。作为天下人,应该以天下事为己任。勇敢地承担起来。我也讲三个“不”:条件不足畏,命运不足信,得失不足计。……英国诗人布朗宁说过:“我心寄托在什么地方。让我脑也就寄托在那里!”我要说。我心中寄托的地方是青年,是大学生,是整个青年一代;我脑中寄托的地方,是责任,是期望,是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7年的绝招     
在这个基本实现了煤气化的城市里,一卖煤球的小贩竟出奇地忙碌,生意做得很好,其诀窍就是男扮女装,花枝招展。并不无得意地放言:“现在干啥不都得追求个回头率嘛!”此招可称之为“哗众取宠”。街头一卖蟑螂药的小贩,在自己的药摊前竖起一块大牌子,上写:“蟑螂不死,我死!”有人打问他也不答话,只用手指指牌子.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13,(5):94-94
如果 一个地主快要死了,他在遗嘱中顺便加了这么几句:“那两只失踪的公牛可以这么处置:如果找到了就归我的儿子.如果找不到,它们就归我的管家。”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上,一位学员问我,“如果你是领导者,你是关注个人奋斗,还是关注团队合作?”我一直带着这个问题看书学习,寻找答案。我认为,对待这一问题,必须采取“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科学态度,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研究探讨,才能交出领导者认可和接受的答卷,并明确我们在精神价值上的取向。  相似文献   

7.
言论     
《决策与信息》2007,(6):74-74
发展问题当然也很迫切,但“发展”前面必须加上“科学”和“可持续”两个词。保护环境、治理水污染没有模糊地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个别地方有的领导干部总以种种所谓理由,在环保问题上推三阻四,试问:人都病了、死了,赚这样的钱有什么用?百姓健康都不保,还谈啥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0,(25):12-12
背景资料:●3月29-30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河源就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进行专题调研时指出.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到现在这个发展阶段.最穷的地方还在广东,这是广东之耻,是先富地区之耻。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问题太重要、太紧迫了。火烧眉毛。发展问题当然也很迫切。但“发展”前面必须加上“科学”和“可持续”两个词。保护环境、治理水污染没有模糊地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个别地方、有的领导干部总以种种所谓理由,在环保问题上推三阻四,试问:人都病了、死了。赚这样的钱有什么用?百姓健康都不保,还谈啥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萃》2009,(21):119-119
一位母亲的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母亲那里。她哀痛非常.析祷主说:“要是我能再见到他,即使只见5分钟.我也心满意足。”  相似文献   

11.
曹林 《领导文萃》2014,(4):65-66
雷语时时有,近年特别多。2013年官场上最雷人的两句话或许是:江西瑞昌市6名女童遭教师性侵。副市长蒋贤智对受害者家长说:“如果是我的孩子遇到了这样的事.我就不声不响带她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去治病。不会向政府要一分钱。”另一个“奇葩”回复来自四川阆中国土局.当有网友问到“阆中商品房产权为何才40年”时,国土局回复称:“40年后.我们是不是还存在在这个世界。不要考虑太长远了。”  相似文献   

12.
筱陈 《领导文萃》2007,(10):174-17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关乎“生”与“死”,一人降临于这个世界.忧患就伴随思维而存在,幼者有幼者的担忧,老者有老者的忧患,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皆有忧,只是所忧所虑的问题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3.
沈伟民 《经理人》2007,(6):122-122
在非洲草原,清晨的羚羊所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必须跑得.比狮子快,否则我会被它吃掉。在距离羚羊一千米外的狮子同时也在思考:我必须跑得比最慢的羚羊要快,否则我会饿死。生存的压力,使羚羊和狮子各自成了草原的健将和猎手,但是狮子不可能总是胜利者,饿死在草原上的狮子也是一种平常的事。  相似文献   

14.
诡异的生存     
钱雯 《决策》2014,(7):95-95
“生”、“死”两隔,不可通约;“生”、“死”相依,又相互说明。这是人生不可解的结子,每个人都在面对的人生最大的一组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一周声音     
钱云会之死.看了一下午,是谋杀?是事故?这两个结论目前都无法说服我。都只能存疑,只是更加明确一点.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已经基本丧失了 ——著名专栏作家连岳日前就“钱云会事件”发此微博。  相似文献   

16.
顾伯冲 《领导文萃》2009,(16):82-86
大宋王朝,一直是许多中国人向往的治世之极度。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骚客儿度梦回,投奔自己热爱的宋朝,不仅如此,就是一些外国人也对宋朝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恋,成为对古代中国挥不去的一种文化记忆。英国作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相似文献   

1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007年11月30日,年仅28岁的齐河籍青年军官孟祥斌将伟大壮举定格为了时代永恒。“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合身而取义也!”孟祥斌用生命实践了自己在党旗下“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誓言,用英雄壮举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和革命军人的赤胆忠心,用宝贵青春诠释了人生大爱与生命的价值,他先后被追授“山东省道德模范”和“德州市道德模范”称号,荣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  相似文献   

18.
王丰 《领导文萃》2009,(21):96-99
“生不离川,死不离湾”,这句话被用来形容与蒋介石半生渊源最密切的两个地方,一是四川、一是台湾。而四川尤其和蒋介石荣辱与共,命运相系。除了故里浙江之外,四川也是他最依恋、最钟情的一个省份。  相似文献   

19.
周海婴  晓舟 《领导文萃》2006,(5):128-131
父亲鲁迅母亲告诉我,我是她和父亲避孕失败的产物——母亲觉得当时的环境很危险、很不安定,所以一直没要孩子。母亲在1929年生我的时候,已是高龄产妇,拖了很长时间没生下来,医生问父亲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父亲回答是大人,没想到大人孩子都留了下来。我的名字是父亲给取的,“先取一个名字,‘海婴’吧。‘海婴’,上海生的孩子,他长大了,愿意用也可以,不愿意用再改再换都可以”。从这点来看,父亲很民主,就是这么一个婴儿,他也很尊重我将来的自主选择。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  相似文献   

20.
1.“老板。我这个项目之所以失败,是有原因的……”理由:下属说这句话的时候之所以常被老板打断,是因为老板总是要求员工们“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其实在很多时候,下属的那个“借口”,往往正是被老板所忽略或者尚未意识到的一个重大问题。老板如果能够听一听这个“借口”,就会在下一步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使公司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