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士禃、赵执信交恶真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士禃是清初诗坛领袖,其诗歌刨作和诗学理论影响巨大,被奉为康熙诗坛的"一代正宗".赵执信是王士禃甥婿,他著<谈龙录>攻讦王士旗,遂使"王、赵之争"演为清代诗学一大公案.前人对"王、赵交恶"多有探讨,但歧说纷纭,莫衷一是.依据新发现的<赵执信与王渔洋信札>,可以考知"王、赵交恶"真相,结合这封信读<谈龙录>,能够使人更准确地理解赵执信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2.
王士祯、赵执信关系考辨彭玉平考察文人间的关系,不啻为了解当时的文学实际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清代的王士祯和赵执信就为我们的这种考察提供了一个机会。王渔洋和赵执信之间的关系,因赵著《谈龙录》一书而由若隐若现渐趋明朗。赵执信在序中曾直言不讳地说:他与王...  相似文献   

3.
李瑞豪 《殷都学刊》2007,(4):112-117
蒲松龄与齐鲁诗坛的诗人交往很多,但很少受他们的影响,他认为写诗是"风雅"之事。蒲松龄的诗歌继承了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但现实主义精神过强,自我形象很突出,与当时风行的"神韵说"背道而驰,却契合了"神韵说"的反对者赵执信的诗论。王士禛并不奖掖蒲松龄,赵执信与蒲松龄也没有交往。蒲诗远离了齐鲁诗坛,以极强的现实关怀消解了《聊斋志异》的浪漫抒情。  相似文献   

4.
与清初诗坛其他“宗唐”者专意于某一诗人或某一诗风不同,赵执信宗法唐之诗歌精神。在“宗唐”旗帜下,他力图包容诸端、“兼擅并美”。考察赵执信的诗歌创作,与其诗学思想大致相符,即多种风格均擅,阳刚之美虽为主流,但并不偏废其余风格  相似文献   

5.
赵执信是清代优秀现实主义诗人。他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方面 ,都有很高的建树。赵执信的诗歌 ,内容丰富 ,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人民性。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社会诗、写景诗、咏怀诗、咏物诗、咏古诗、友情诗、游仙诗七类。赵执信的作品 ,在创作方法上兼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他思路深刻 ,善于深入现实 ,选取题材。他力去浮靡 ,使语言直而不俚 ,高而不诡。他从其所近 ,从其所需 ,自由选择多种风格。赵执信学识渊博 ,驱遣典故 ,讽颂时事 ,词语极为丰富。赵执信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伟大诗人 ,他的诗作深受后人喜爱。为了帮助读者阅读和欣赏他的诗…  相似文献   

6.
赵执信与王士祯诗及诗论评辨徐振贵清初,渔洋执文坛牛耳,风行影从,数十年之久。而秋谷亦"才名振天下",被誉为堪与"李杜韩苏诸公长存天地"之间①。而且,这同居"山左"孝妇河畔的"姻亲"二人,均处于清初现实主义与拟古主义两种思潮激烈论争之中,一个标举"神韵...  相似文献   

7.
<正> 由山东大学与桓台县府等六个单位发起的王渔洋学术讨论会,于4月27——30日在王渔洋的故乡桓台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授、专家、学者等48人。王渔洋是清代的一位大诗人,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领导清初文坛达半世纪之久,有一代文宗之誉,对当时和后代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解放以来,他的“神韵说”及其诗作,一直受到冷遇,研究他的著作的人很少,发表有关研究论文也寥寥无几;他的论著更没有人整理过。这次会议,着重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对王渔洋的诗歌创作与诗论的评价;二是对王渔洋著作的整理。会议  相似文献   

8.
清初诗人王渔洋一生诗歌取向发生多次变化,本文不以诗人宗唐或宗宋的变化作为区分标准,而以作家文坛角色意识的转换为中心,提出渔洋诗歌“三变”说,考察渔洋从风流自尚到皇清诗人再到文学侍从的三次转变。康熙四年前,渔洋风流自尚,追求名士风范,无意政治功名;康熙六、七年后十余年,开始有意于“文治”,皇清诗人角色意识突显;康熙十七年荣升侍读后,弘扬“文治”与推崇风雅,互为表里,由此成为文学侍从和清诗的“开国宗臣”。渔洋“三变”是诗人主动创新求变的一种结果,不但体现着清初变风、变雅之调向“治世之音”的演变动态,而且标志着清初诗坛盟权从“在野”向“庙堂”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正> 王渔洋是清初著名的诗人兼诗歌理论家。他不仅以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被尊为“清代第一诗人”;而且他所倡导的“神韵说”诗论,也曾影响清代诗坛近百年之久。从“神韵说”的主要内容看,它上承宋严羽的“妙悟说”,下启近代王国维的“境界说”,表现出渔洋对诗歌内在特征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中不乏对诗歌艺术的真知灼见,尤其是对创作思维状态和艺术灵感的论述,更是达到了前人诗论中从未达到的高度。但是,由于渔洋的艺术见解远远超出于同时代一般诗人之上,而当时的诗人对“神韵说”又缺少真正领会,所以毁之者只是攻其皮毛;而誉之者的诠释也不是失之简单、片面,就是大而无当。令人遗憾的是,解放后,我们对“神韵说”这份文学遗产也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三十多年来专门探讨“神韵说”的文章几乎绝无仅有,而在一些文学史著作或是在论述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士祯(渔洋)倡导的“神韵说”曾标领清初诗坛数十年。“神韵说”的核心内容就是关于意境和意境美的问题。所谓“神韵”就是指诗的意境和意境美。“神韵”的特点:一、取境很广,“蕴藉风流,包含万物”;二、“神韵”的表现形态是“大音希声”。渔洋论诗于风格并非唯宗“冲淡、清远”,而是兼取豪放、雄健。渔洋的诗风宗尚并非唯及王、孟、韦、柳,而是首先推崇李、杜、韩、苏,其对豪雄之风的推赏甚至在对清远之格的喜爱之上。渔洋诗作熔裁各家,自铸丽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神韵说”在丰富完善中国古典诗学意境派诗论上尤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赵执信是清代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坎坷 ,但志存高远 ,留下大量的现实主义诗篇。对这些诗作进行注释、评析 ,不仅对于传承文学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深刻认识诗人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借鉴历史经验 ,具有积极意义。黄河出版社精心组织出版的《赵执信诗集笺注》一书 (注者 :赵蔚芝、刘聿鑫 ,责编 :梁文兴、孔庆岚、袁本忠、司甲领 ) ,很好地达到了这一目的。这是一部集学术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为一体的优秀著作。本书对赵执信的全部诗作进行了注释和简析 ,其分量约为《赵执信诗选》的五倍。对《诗选》旧注 ,则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清初山左诗人田雯及其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元 《东岳论丛》2004,25(5):119-122
田雯是清初“山左”诗人群的杰出代表。他为官谨慎、清廉有为 ,性格坦直、做人见义必为 ;论诗主张融合唐宋 ,讲究“分体取法” ,追求奇丽诗风 ,代表了清初诗坛早期的独创意识 ;诗歌内容宏博 ,体裁完备 ,晚年诗名几与渔洋相颉颃 ;受传统文学史观的影响 ,后世诗名湮没 ,成为清诗史学的遗憾  相似文献   

13.
王渔洋选唐诗与其诗论的关系——兼论王渔洋的诗歌崇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王渔洋的三部唐诗选集,除了《神韵集》偶为人们提到外,《唐贤三昧集》和《唐人绝句选》则一直处于受冷落的境地。这三部选集不仅与王氏的诗论及其发展密切相关,也切实反映着王氏一生的诗歌崇尚。阐释清楚这一点,对全面了解这位清代大诗人是不无裨益的。一《神韵集》是王渔洋初入仕赴扬州任推官的第二年(顺治十八年)编成的,从此,渔洋在诗坛上树立了自己以“神韵”为核心的诗歌理论。把《神韵集》看作王渔洋首倡“神韵”诗论的标志,已是论者的共同认识。然而,对王渔洋何以  相似文献   

14.
翁方纲作为清代乾嘉诗坛领袖之一,很注重示人以作诗途径.他在细致梳理文学史之时,对清诗的出路表示忧虑,并以修正王渔洋诗学理念和接力其诗坛地位的气魄,为清诗找到了一条出路:内容上“以学入诗”,切合清人学问背景和生活实际;方法上主张“切实而作”,以结束“神韵”末流空虚之弊.  相似文献   

15.
吴雯(1644-1704),字天章,山西蒲州人,清初著名诗人.他一生未仕,却因学识渊博、诗才卓逸而与傅山有"北傅南吴"[1]之称.吴雯诗风飘逸淡雅,颇得神韵,受到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等高度推崇,为诗坛领袖王士祯谓为"仙才"[2],认为论诗五十余年,"然得髓者终属天章也"[3].吴雯好交游,与王士祯、洪舁、陈维崧、赵执信等名流唱和赠答,切磋诗艺,留下许多漫行华章.晚年隐居中条,卒于家.光绪八年,张之洞于太原建四徵君祠,将吴雯与傅山、阎若璩、范鄗鼎合祀,称"晋士楷模".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神韵”——诗歌的高境界对于清初著名诗人、诗论家王渔洋的“神韵说”,批评家历来争论颇多。我认为,神韵说作为一种论诗主张,指的是一种意境,是诗家孜孜以求的一种高境界。在渔洋眼里,它是诗的极至。它既不同于诗人的创作风格,也不是个简单的流派问题。神韵说适宜于任何体裁、任何风格、任何流派的诗,也就是说,追求神韵是普遍的,不应该把它局限于一品一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7,(4):80-87
新城王氏家族与益都赵氏家族均为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青箱世家,在文学创作上存在着世系间的交叉影响。赵进美清真绝俗的诗风以及创新求变的诗论,影响了王士禛神韵诗风的形成。赵进美词作中以诗为词的雅化倾向,亦是王士禛所追求的。王士禛的诗论及创作又影响了赵执端与赵执信;赵执端其诗继承王士禛清空一脉;赵执信诗中有人、诗外有事的诗论则是对诗坛神韵流弊的修正。这一文学现象在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研究中十分独特,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陈廷焯(亦峰)继张惠言、周济之后,承常州词派的余绪,著《白雨斋词话》。陈廷焯尊崇词体,重寄托,在作词的表现手法上,重在含蓄委婉,基本上是和张惠言相同的。而他的特点,却是不同意张惠言的规模狭隘,要容纳和肯定更多的词人(例如,张惠言是摒弃《梦窗词》的,而陈廷焯对《梦窗词》的评价却颇高),并标举“沈郁”之说。清初以来,论诗词者每好标举一词以概括他的论点,如王渔洋论诗标举“神韵”,袁枚标举  相似文献   

19.
<正> 王渔洋(1634-1711)是我国清初的著名诗人,他的"神韵说"曾在当时产生过巨大影响.笔者认为,"神韵说"是对我国传统美学的继承和发展,它所蕴含的美学思想是相当丰富的,至今对人仍有启发,很值得我们研究、借鉴.一、"神韵说"是对我国传统的悟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传统的美学思想历来有崇尚思辩和崇尚悟性两大分野.前者的鼻祖恐怕要数到墨子,后者的源头大概要溯到老庄.《庄子·外物》篇讲的"得意忘言"就是  相似文献   

20.
袁枚的文学观(日本)横田辉俊译者:乔力一王渔洋(1624一1711)在清初主张“神韵”,倡导宋诗,同时沈德潜(1673一1769)主张“格调”,倡导汉魏盛唐。但是沈德潜没有批判王渔洋。钱谦益(1582一1664)排斥明格调派诗人(李梦阳,何景明,李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