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种社会思潮涌入我国,可以看出,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错误思潮的大肆蔓延严重削弱了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巩固与发展。《共产党宣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全球化思想,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探讨了《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全球化思想,剖析文化全球化产生的本质动因是经济全球化,正确认识了文化全球化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积极影响及其带来的困境,并提出,我国在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的同时要抵制错误思潮入侵,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全球化的信息传播动力看我国信息传播产业的责任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生存状态乃是人类信息传播技术积叠发展的结果 ,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 ,扩展了人类的交往能力和交往范围 ,使人类交往活动的时空结构发生了变革 ,从而也变革了人类的生产和社会生活方式 ,信息传播与物资传播的便利化催生了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从全球化的信息传播动力看 ,信息传播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我国信息传播媒介肩负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并为国家经济建设事业提供信息、智力支持等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思潮是西方全球化意识形态战略的组成部分,其传播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为了积极应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内化,政治理论课必须有效利用科学理论、传统文化和国际背景资源,强化意识形态视野,积极培育整体理论视野和批判性视野,形成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提升社会实践质量,构建节俭、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的哲学发展——对交往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交往是使世界普遍联系、科技和生产力得以传播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使人类社会向“世界历史”过渡、实现全球化的动力。运用交往实践来观察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世纪之交的哲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德林 《南方论刊》2014,(11):60-63
在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互相涤荡和冲撞,深刻了影响了社会发展和变化。社会思潮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是对社会发展变化的一种理想和批判,深刻受到社会实践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作为接收知识和信息较早较快较多的一个群体,很显然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接触比一般群体要多要快。当前大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尤其是网络渠道不但能接受各种社会思潮的洗礼,而且能够表达和传递自己的看法和思想。这更激起了大学生参与社会辩论和社会批判的热情。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观察还略显稚嫩,对社会的阅读和理解还不够深刻和成熟,他们的批判往往会以偏概全,甚至会产生弄虚作假,扰乱视听。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思想领域的教育和引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盛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和媒介霸权主义,致使世界传播秩序重构加速,全球文化传播生态失衡加剧。但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发展趋势,多元共存、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是未来文化发展的常态。因此,需要从文化传播的时代境遇出发,认真梳理当前我国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创新文化传播理念,建立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对话、文化整合和文化协同传播的长效机制,多举措、多路向开展对外文化传播,全面提升对外文化传播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内的社会形势、大学生群体的特性,高校需要在社会实践中、教学课堂上和学校管理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辨清各种错误思潮,以利于学校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市场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各民族间交往的渠道,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机遇;市场经济促进新疆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社会思潮相较以往而言,更显复杂多变,社会思潮对人们的影响已不再是大张旗鼓,更多的是采用潜移默化渗透的方式来影响人们的思维与行为.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活跃的群体,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的重要阵地,各种社会思潮都把大学作为宣传自己思想的重要场所,而大学生是重要的接受对象.当代社会思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为严峻的考验,帮助大学生辨别各类社会思潮的背景与内涵,正确对待各类社会思潮的影响,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志红 《河北学刊》2006,26(2):18-23
本文通过剖析人学思潮中的“人本化情结”,揭示了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现代性特征。回归“以人为本”是时代的进步,表达着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和人们对现代和谐社会理性交往共识的探求。在对交往共识价值原则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马克思实践人学的“有限积极的不伤害”价值原则,这是对中国和谐社会建立理性交往共识的有益探讨,也是寻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性、民族性转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媒体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境遇.对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而言,新媒体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传播媒介,而且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新媒体通过建构时空分离的平等的匿名交往平台,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新媒体内蕴的新理念培养了大学生不再盲目迷信权威、关注主体价值等品质,在丰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式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强主流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是高校在新媒体境遇中的必然选择,在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科学化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始终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置于关系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高位.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革命论”思潮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话语。1949-1976年,在“革命论”思潮影响下的红岩文化传播及发展进程可分为奠基期、高潮期和波折期。作为社会主流话语的红岩文化,其传播及发展流露出意识形态的意向和旨归。“革命论”思潮对红岩文化的传播及发展的规范和制约作用,构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红岩文化表现形态及其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怀疑论对全球化历史发展的进程持怀疑态度,对全球一体化、全球市场化的平等主义、"国家终结"论和"世界永久和平"论展开了批评。全球化怀疑论不同于彻底反对全球化的反全球化思潮,它对全球化的批判比反全球化思潮更趋理性,更有利于人类社会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修正。  相似文献   

14.
论全球化进程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进程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的推进弱化了部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观念;二是全球文化的传播影响部分大学生民族价值观的形成;三是全球化引发的安全问题动摇了少数大学生的民族信念.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移,给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韩小荣 《兰州学刊》2008,(11):48-5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和客观趋势,交往实践便成为全球化的实践基础。人类交往实践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获得某种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间性和客观性,而在于它与人的存在、发展和最终获得解放密切相关。人们在交往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网络交往实践是当今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展现。在全球化条件下,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才能使交往实践活动良性开展。  相似文献   

16.
罗群英 《兰州学刊》2006,(2):169-171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交往方式———网络交往,网络交往的出现使大学生社会化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首先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化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大学生社会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互动,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微时代”是集微信息、微社区以及微媒体等多种媒介形态为一体的新传播时代,它不仅蕴含信息传播方式,而且蕴含着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作为新传播方式的实践主体之一,大学生在微平台中的人际关系逐渐异化,其交往已丧失了传统交往的伦理蕴涵,这不仅使现实生活领域日益遭受挑战,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美德的养成与完善。鉴于此,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避大学生交往价值功利化、加强微平台中隐性德育的渗透、加强网络精神共同体的构建等方式,或许是大学生超越网络交往异化,形成网络共同体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构建和谐伦理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交往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彦钧  陈雪亮 《学术研究》2001,46(10):16-21
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应对挑战.交往实践是生产实践、科学实践、社会关系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交往实践的内容、特征和作用(意义)的分析,有助于对全球化本质及发展趋势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常凌翀 《理论界》2012,(6):157-159
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使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成为衡量民族文化传播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尺度。作为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播主体,尤其是在当前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的全新媒介信息环境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媒介素养就成为了民族文化能否更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素,大学生媒体素养的高低决定其在新传播秩序中的地位和将来的状况,决定着整个少数民族群体媒介素养的提高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网络空间充斥着大量粗鄙搞怪、戏虐谩骂等泛娱乐化信息,污染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网民的网络生存环境。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例如理想追求虚无化动摇其理想信念、行为方式功利化淡化其责任担当、传播内容媚俗化拉低其审美品味、信息获取碎片化限制其思维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且具有求新猎奇心理、独特的网络信息传播机制作用、一些错误社会思潮推波助澜等因素。基于此,应通过强化网络生态治理水平、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等多种举措,积极抵制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