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累累草畜科技硕果,展示着草原科技风貌。内蒙古草畜科技技术力量雄厚,许多科研成果居全国之首,在世界领先。飞播牧草治沙 1981年,国家农委、农业部、财政部、民航总局在阿拉善左旗开展了北方干旱荒漠区飞播牧草的试验,探讨在年降雨量低于250毫米以下的荒漠区飞播牧草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的可能性。阿左旗草原局在上述部门的支持下,1981年以来累计飞播146420亩,试验用牧草有籽蒿、蒙古沙拐枣、柠条、花奉、白茨、苦豆子、  相似文献   

2.
九嶷山瑶族,属盘瑶支系,俗称“过山瑶”。是宁远县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其先民自隋唐已迁徙入境,依险山狭谷而居,凭刀耕火种而食。有“锄头扛神龛,到处是家乡”的游耕生活历史。由于地理环境特殊,练就了勇敢顽强、艰苦朴实的性格。在生产、生活、道德、信仰、节日盛会以及处世为人等方面,沿袭着山地民族的独特习俗。九嶷山瑶族的生活习俗,充满山的气息。他们注重名声,讲究品德。素有“宁可掉脑壳,不可损名声”的格言,还有“饿死不讨饭,冻死不做贼”的品行,“日不上锁、夜不闭户”、“老有所敬、幼有所抚,一人有事众相帮”。这些,在瑶族社会中早已蔚然成风。瑶家热情好客,久负盛名。他们喜交四方朋友,凡宾客临门,不论生熟,只要将雨伞、提包挂在主人堂屋板壁上,就会受到热情接待:用最好吃的腊味、山珍来  相似文献   

3.
关于糖粥京家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特别喜爱糖粥,这不仅因为糯米糖粥甜蜜可口,更重要的是它寄予着京家人的向往和追求.京族男女定婚,男方向女方送去的定婚礼品中,其它礼品可以不拘,但决不能缺少象征着“甜蜜、幸福、绵长”的两斤黄糖和数斤糯米.春节的第一天早餐一定要吃糖粥;每年中秋节合家吃“团圆饭”时,首先吃的也是糖粥;一年一度的歌节祭仪中,重要的供品首先就是糖粥……京族有一条古老的谚语:“家积万金,不如高朋满座”.我们京家人认为有客是最荣幸的事,无论是旧友还是新交到来,我们都把自己所喜爱的糯米糖粥敬上.  相似文献   

4.
壮族拾骨葬,从一个侧面映现了壮族的思想意识和宗教信仰等文化面貌。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社会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条件变化而变化,但在它形成之后,又有相对的稳定性,独立性的特点,往往落后于社会生活变化而显得原始古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其局限性,消极性和落后性更加显著,成为深化改革的不利因素。在现代建设中,移旧风旧俗势在必然。而要移风易俗,彻底改革拾骨葬,必须对它进行科学客观的探讨研究,弄清其形成原因,发展规律和长期存在的原因,方能一举中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拟通过对拾骨葬的  相似文献   

5.
丧葬习俗,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古代民族的社会生产力状况、社会形态、婚姻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心理素质等息息相关,也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葬俗,犹如镜鉴,既可直接体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本身的气质,文化状况或地方特色,又曲折地反映了该地区、该民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状况。因此,对它的考察和研究,是了解这个地区或民族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揽萃     
香米、香柚、香芋人称江永“三香”。远销中外,闻名遐迩。旧永明(今江永)县志记载,沉口香米,为朝廷贡品。有皇帝赞曰:“长沙好米,其香五里。”于是香米名声大震。它只产于沅口,不能易地种植。谷粒粗,芒长,米玉色,有奇香。每锅饭中只掺入香米少许,便满室如芝兰并花,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增。香柚的远祖是广西沙田柚,移植至江永桃川已五百余年。因这里土壤中含特种稀土元素,经长期的生物进化,不仅保存了原有的优良品质,更使果肉香甜味俱增。去年金秋,产地举办了隆重盛大的柚子节,吸引了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  相似文献   

7.
壮族服饰     
<正>在繁缛艳丽的中华各民族服饰中,壮族服饰宛如一股清流涤荡着人们的视觉感观。这与壮族服饰呈现的以蓝黑为底的色彩特征极为相关。在沉稳的服色上,壮族喜在衣服的领口、袖口、领襟、下摆、裙摆、裤腿和头巾、胸兜、围腰、腰带、绣花鞋等处饰以精美的刺绣或织锦,装饰图案多为常见的花鸟鱼虫和吉祥瑞兽,它们大都源于壮族社会生活环境和民俗信仰。壮族人口“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况使壮族服饰呈现形制不一、组配多样的特征,不同形制的壮族服饰却都拥有“十字型平面结构”这一中华文化基因,是“多元一体”中华服饰文化的生动范示。  相似文献   

8.
壮族行板     
冯艺 《中国民族》2008,(12):72-75
“呢的呀”黑衣壮人生命的诵歌 走进那坡,人们必须再次打开广西地图,寻找,端详,实地对照。没错,此刻你已站在这片自西南向东北呈倾斜之势的美丽沃土上。玫瑰色的晨雾满天空漾开,辉煌的太阳仿佛正喷礴自这片海洋般壮阔的层层峰峦。  相似文献   

9.
拾天灯     
拾天灯拾天灯,是壮、瑶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一,流行于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一带。天灯形如水桶,以青竹为架,外糊一层纸,底部放L小油灯。油灯点燃后,天灯内气温逐渐升高,待气温增到一定程度,天灯便徐徐升到空中,随风飘荡.至油灯熄灭才下降,比赛开始时,先鸣炮二...  相似文献   

10.
壮族有自己的文化根系,有典型的文化生态美的范式,与其他民族文化种群一起构成岭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群落.而在壮族文化根系中,首先是其重生文化根系,它表现为对生命之根、生命本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从而形成了壮族色彩斑斓的古代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11.
壮族,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其文化结构中,有一个双重的意识源。这个双重的意识源,千百年来都在影响着壮民族的文化建构,是壮族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一个思维基础。 任何民族的任何形式的文化建构,都离不开一种具有美学意义的思维,虽然在许多时候许多方面这种文化的美学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但是,这种文化的美学思维在壮族历史文化上的烙印却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12.
壮族口述作品所塑造的壮族形象概括起来大致有6种,它们都属于正面的形象,是壮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壮族的亲属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的亲属制度李富强所谓亲属,是指以真实的或虚拟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血亲是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以及由血缘关系推衍出去的堂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姻亲是通过婚姻而结成的夫妇、亲家。岳父母等亲属,以及由此延伸出去的妻之兄弟...  相似文献   

14.
壮族闹酒席     
在云南文山、砚山等县的一些壮族村寨,讨媳妇时兴“闹酒席”。何谓“闹酒席”?就是新郎、新娘敬酒时,人们(尤其是年轻小伙子)趁机闹一闹新婚夫妇。 壮族人民历来好客,谁家讨亲嫁女、乔迁庆寿,都要邀请三朋四友,五亲六戚来家做客喝喜酒。这些酒席中,讨媳妇的酒席格外热闹。讨媳妇的酒一般是三天时间,头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食、色性也。”为了“食”和“色”这两种最基本的本能需要,人类必须进行两种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以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的需要;二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远古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大自然发生某种关系时,由于对神秘的自然界了解甚微,产生了自然崇拜。而在进行人类自身的生产时,由于对生育的奥秘不能理解,又产生了生殖崇拜。 既然生殖崇拜是由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而引发的,由是,“我们一旦翻开人类的历史,性的崇拜的事实,便立刻闯入我们的眼帘”。首先从考古学发现看,在欧洲和北非古文化中比较流行的圜底陶尊、埃及的金字塔、瑞典的石版画、发现于  相似文献   

16.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领导的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这次革命运动,推翻了对外投降卖国,对内残酷镇压各族人民的腐朽的清朝政府,创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持续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现代思想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其功绩和意义是伟大的。当时,两广的革命斗争形势最为活跃,成为辛亥革命运动的重要基地,广西是壮族人民的最大聚居区,壮族人民不堪清政府的种种压迫,积极投入这次革命运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壮族巫术探幽欧以克(广西民族学院教务处)编者按:巫术是一种世界性的神秘化现象,至今仍在许多民族中流行,故而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对于这种客观存在的奇异文化现象,国外学者颇为关注,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我国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尚少。巫术研究竟是子...  相似文献   

18.
壮族泼泥节     
傣族有泼水节,壮族有泼泥节。泼泥节流传于驮娘并流域.滇、桂毗连山区的壮乡。从前这里的壮族人民都种单季稻,农历四川八以后才进入忙季.这时节,在水汪汪的田坝里,男犁耙、女插秧,吆喝喧笑,耕作非常热闹,人们。0足把勤劳’j欢乐结合;b扒M1的人人0n。快R’,订利中ph‘...  相似文献   

19.
清明树叶晒枯黄,坡顶旱田能种上。清明节天晴,今年雨水丰。一下晴来一下雨,骗得懒人闲家里。月亮周围现彩圈,风调雨顺丰收年。天空呈彩霞,不久有雨下。太阳打伞,年情奇旱。壮族气象谚语@黄革~~  相似文献   

20.
壮族教育史略论李彦福,何龙群(广西教科所)(广西区党校)一、壮族教育史的分期壮族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的客观存在,它是伴随着壮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壮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壮族教育史的分期是依据壮族社会历史的发展状况划分的。目前的壮学界对壮族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