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1988年10月以后,随着武汉、广州的沦陷,抗日战争由防御阶段转向相持阶段。这时,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主要目标也由国民党方面转向中国的解放区;并对国民党进行诱降。同年12月22日,近卫发表了一项以“防共”为词的诱降声明。在这样的形势下,早与日本帝国主义暗中往来的汪精卫集团,首先公开叛变投敌。汪精卫潜离重庆,逃到河内,发表了响应近卫声明的艳(29日)电。随后即进行了一系列的卖国投敌活动。他们在香港主办的汉奸报纸——《南华》、《天演》、《自由》等三家日报,就是他们进行卖国投敌活动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2.
张殿兴 《阴山学刊》2005,18(4):5-10
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OscarP.Trautmann)调停为界,将叛国投敌前的汪精卫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基于中日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认识,虽然汪对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缺乏信心,但他毕竟是以主战的面目出现的,是一个不坚定的主战派;陶德曼调停开始后,汪以为中日战争有了“转圜”的余地,开始由主战变为主和,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和派首领。  相似文献   

3.
汪伪政府成立后,承认汪伪政府问题成为中德日三角关系中一个新的变数和敏感变量。日本把敦促轴心国盟友承认汪伪政府作为要挟德国的一个重要砝码,德国则将之视为在东亚打出的最后一张王牌。在国家利益的驱使下,希特勒德国在承认汪伪政府问题上经历了一个从克制到动摇再到最终承认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4.
耿显家 《河北学刊》2020,40(2):68-76
抗战语境下,《新中华报》充分发挥中共中央的"喉舌"作用,以夯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己任,以争取全民族的团结抗战为方针,通过刊发多篇社论文章,创办多个专题栏目,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全面揭露汪精卫等人投敌叛国的阴谋行径、说服指引各党各派各团体开展正确的讨汪斗争、展示斗争效果并进一步推动其向纵深发展,在争取全国民众持久团结抗战、打击"防共反共"叫嚣、辨别真假三民主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媒介舆论引导、传播动员作用。分析《新中华报》的讨汪斗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翔 《理论界》2008,(11):119-121
和平理论、大亚洲主义、东亚联盟论构成汪伪政权意识形态的主体。而汪伪投敌初期所使用的所谓和平理论、三民主义、大亚洲主义都逐渐成为日本侵略理论的注脚。汪伪虽然标榜承继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但事实上完全受制于日本的侵华理论及政策,需要根据日本方面策略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6.
汪伪投敌后,出于政治需要,一直着意争取建立一个相对"自主"、"统一"的政权.为此,它与日本方面进行了艰苦的交涉.但日本本于国内矛盾和自身利益的掣肘,在扶植汪伪组府的同时,又处处与其为难,使汪伪的"努力"效果不彰.  相似文献   

7.
作为日本在中国关内扶持的最大的伪政权--汪伪政府在存在的五年多时间里,为取得政权的合法性.在财改制度建设上颇多参照原国民政府;但作为一个傀儡政权,表面的"继承"并不能改变其实质,无论是财政管理权还是财政体系.汪伪政府均处处受制于日本,并由此造成伪府财政原则的被动性.本文拟在大量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资料的基础上,对汪伪政府的财政特点加以分析,以进一步剖析其政权性质.  相似文献   

8.
孟端星 《学术探索》2006,(1):112-119
抗战初期,高宗武奉蒋介石之命暗中从事和平交涉,在与日本交涉过程中,他没有欺骗或背叛蒋介石,也没有诱使汪精卫上钩,让汪跳火坑,更不是“双料间谍”;他无意做汪精卫的代理人,却被日、汪利用;在日、汪“和平运动”中,他仍然企图实现蒋、日“和平”;脱离汪精卫,是其从事“和平交涉”的主观出发点与日、汪“和平运动”的进展相矛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江亢虎,原名绍铨,江西弋阳人。抗日战争时期,投敌当汉奸。日本投降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54年12月病死于上海提篮桥监狱。本文仅限于研究他的早期政治思想。他在清末至二十年代初提出的三无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新社会主义,表现了积极的民主主义精神,是中国政治思想流派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支。他的三无主义,虽然有较强的无政府主义色彩,但  相似文献   

10.
大后方声势浩大的讨汪运动,共分为汪精卫叛国与反汪浪潮的兴起、汪逆投降活动的加剧与反汪斗争的发展以及汪伪政权的建立与反投降斗争的最高峰等三个阶段,研究这一段历史,对深化抗日战争研究和批判今天阻挠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末汪文言之狱是阉党迫害东林党的一桩冤案。汪文言因投靠东林党、与王安交好被阉党无辜陷害而两度入狱,屡经磨难,最终惨死狱中。阉党利用汪文言案,罗织罪名,株连东林党人,将东林人士一网打尽。通过分析汪文言案,可以看出东林党内部派系林立,削弱了其自身实力;其过度打击异己,迫使部分官僚倒向魏忠贤;“倒魏”斗争,既没有取得可以与魏忠贤抗衡力量的响应,也没有获得皇帝的支持,导致其必然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家庭科技》2005,(5):15
一次汪先生外出办事,车突 然坏了。当车被拉进汽修厂时,汪 先生惊奇地发现里面有家休闲 阁。在人们眼中,汽修厂与休闲阁  相似文献   

13.
《徽州社会科学》2008,(8):I0002-I0002
汪一挑博客日记选:2007.2.24 今天上午还有两个广州的大学生,抱着一本《大学生旅游圣经》,看见我大声说,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里,看,不是[汪一挑]吗?原来,她们手捧的书上,有一段关于[汪一挑]的记载,上面还有我的手机号呢!现将原文摘抄如下:在屯溪老街上。晚上一般没什么排挡小吃,不过白天会有一些很有特色的东西出现,最有名的当属汪一挑馄饨和周老记烧饼铺,  相似文献   

14.
日据台湾初期,外事机构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总督府逐步强化外事机构,并将"经略华南"和"南洋对策"作为活动重点。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总督府一面利用汪伪政府的驻台领事馆强化对台湾人民的控制,一面与日本驻华南领事馆密切联络,加强对华南地区的侵略扩张。由于台湾的"特殊地位和使命",总督府的外事政策作为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延伸,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晚清中日文化交流史料之一——黄庆澄的《东游日记》,光绪东瓯咏古斋刻本。一八九三年(光绪十九年),作者前往日本参观访问,遇到中日学者何如璋、汪凤藻、陶大均、伍光建等不下七、八十人,大多是译著者,抵掌畅谈学术问题,重点讨论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涉及政治上科学上一些革新的问题:一是“日本官制自维新后,屡加更改,甚至有一岁中,旋设旋废者。”认为这样灵活做法,有利于改革。二是肯定日相伊藤博文通达大体,有抉择地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作为加速自强的一种手段。三是和《战国策讲义》纂写者平原君商榷我国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汪精卫的死亡真相,在汪毙命不久到抗战胜利后一段时间,流传着被日本人害死的说法。1983年以来,又有人说汪精卫是蒋介石派人害死的。关于后一说法,蔡德金先生在《南京史志》1985年第6期中已作了较详尽的辨析:本文拟就汪精卫是否为日本人害死的问题作一点探索性的说明。本来汪精卫的死亡,据当时公私记载是很清楚的。它不仅为当时伪国民政府1944年11月10日的讣告所证实,而且为陈公博在《八年中的回忆》所确认;特别是《周佛海日记》中作了大量详尽地记述。问题本来清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曾经有多少声势浩大的人民起义,只因为受到投降派的出卖,便一败涂地;又有多少叱咤风雷的革命英雄,只因为遭了投降派的暗算而含忿黄泉。所以,历来的革命派都最痛恨投降派。而那些公开叛国投敌、卖身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学科形成与视野记美国加州大学杜国清教授本刊记者陶原珂杜国清为美国史丹福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加州大学中国文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诗集《蛙鸣集》《岛与湖》《雪崩》《心云》《望月》;评论《日本现代诗鉴赏》《李贺诗歌评释》及翻译多种。(北京大学汪...  相似文献   

19.
题记 评论汪丁丁,这对我而言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对于熟读汪丁丁文章的读者来说或许有一个同感——汪丁丁,丘实渊夷,几乎是个不可言说的谜。当然,作为恪守汪丁丁所坚持的“作为大众分享的对话的逻各斯”的立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对他者做出自己的评论,然而若是诉诸文字并公开发表,却并不总是合适的。因为,所谓评论“立基”于一个公允的立场是前提性的必要,可是“评论”一定是从自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近日,安徽省诗词学会、休宁县作家协会会员汪道济先生的诗词集《师竹斋吟稿》正式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这部诗词集收录了汪道济先生1965年至2008年期间所创作的300多首诗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