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工业革命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与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严重,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迎接这一挑战。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等教育在生态文明的建设无疑承担了新的重要使命。本文对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例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提出高等教育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培养人的生态理念;创新和孕育生态科技;对社会提供生态示范以及为完善生态法制体系提供智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华民族多元生态法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法治理念不仅是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示范区的本土资源和智慧源泉,更与当代的生态法治思想不谋而合。本文基于我国生态文明法治构建的困境,在阐释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法治理念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社会优位、生态法治三个方面对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法治理念对当代生态文明法治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五生"指生物、生命、生产、生活和生态。"五生"理念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面临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全球生态危机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种新的观念,其以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构建生态文明为终极目标。"五生"理念的价值取向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五生"理念的实践诉求与归宿,"五生"理念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积极主张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生态也是生产力;人是自然中多种角色的复合体。同时生态文明以生态自然观为理论基础,实现了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对自然权利的一种理性回归。因而,生态文明使发展理念有了质上的提高,成就了对传统发展理念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建设,通过在全民中树立生态文化意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使生态文化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以发挥其基础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在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的同时,正遭受到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当前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既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伦理道德问题,也是我国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积极吸收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理念、珍爱生命的生态人文精神、物人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等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关于人类来自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具有相互影响与和谐统一关系的思想,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社会延续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的论述,关于人既属于自然界又是自然界长期演进的产物、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绝不能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观点,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当代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积极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引,吸收借鉴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积极成分,在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中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路径,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生态环境立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保障;二是倡导生态环境民主、提高民众参与意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合力;三是提升政府生态服务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四是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本前提;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学习,为共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创造重要条件,真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来,生产的唯利性、生活的享乐性、生存的过度依赖性带来了各种严重的生态病灶,不断危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责任主体的政府要处理好人与生态的矛盾:首先,注重培育生态保护理念,政府率先垂范;其次,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促进共同富裕,为凝聚生态共识,生成生态目标,共促生态文明奠定物质基础;最后,以政绩考核、行政问责方式和以法治为保障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集中体现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的科学生态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开展环境保护等生活实践的人民立场和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不是地方性区域文明的一枝独秀,而是涉及整个人类、关乎全球生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关联。因而,生态文明建设必然离不开全球视界的宏阔背景,离不开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多元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虽然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利益的分裂、冲突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和困境,但是,生态文明作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其自身所蕴涵的全球价值指向必然催生出全球化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运行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执政理念隐含在政党的执政活动之中,并通过各种执政活动回答“为谁执政”、“怎样执政”和“长期执政”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现代化的逻辑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目的(为谁执政)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手段(怎样执政)的运行结果;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长期执政)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深,生态文明问题日显重要,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科技和法律这两把利器,因为科技能够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手段上的支持;而法律则能够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首次载入中央文件,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方向。它将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转变,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生态文明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住和运用好这个战略机遇,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加快生态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然而,要真正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正视目前我国存在的环境保护意识缺失和狭隘的环境保护意识盛行的现象。因而,在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同时,更要把这种理念付诸于实践,通过改变生产方式、研发生态保护技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实践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改善了中国的面貌。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之后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将指导我们从发展工业文明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当今世界的历史性变革为中华民族复兴和崛起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抓住并运用好这个战略机遇,创新社会发展模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并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审计。生态文明审计就是运用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环境性和公平性发表审计或鉴证意见。生态文明审计首先应该明确生态文明审计的本质内涵;生态文明审计更多的是指国家审计,或者说是国家层面上的环境审计,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具有理性的边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审计、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优化和实施节能减排全面审计是生态文明审计的进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的科学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开展实践活动的人民立场,以及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等文化意蕴,对推动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进行长期深刻反思和扬弃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作为社会的重要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和自然关系上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不断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着力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生态产品是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与自然生态要素或生态系统有较为直接关系的产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理解生态产品概念、功能和特点,树立正确的生态产品理念,其意义在于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增强新形势下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物质生产生态化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文明、全球化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生态恶化、资源枯竭,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它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的重要内容,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事实上,建设生态文明已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然而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无论理论和实践都是一个新问题,迫切需要结合实际开展研究。据此,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中国人学学会联合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三亚市委市政府合作,共同主办以生态文明.全球化.人的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邀请国际、国内一些著名的生态学家、环保专家及研究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从不同视角开展跨学科的全方位的探讨,交流研究成果,启发思想,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生态文明是新的复杂性概念,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空前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现在刚刚开始,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使认识接近科学真理。本刊特设专栏选登了会议的几篇论文,希望引起各方关注,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