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赣语词汇系统中沉积着大量古越语底层成分,这与其形成的人文历史密不可分.史料记载,大约商周时期,赣鄱地区属于百越族聚居地.其时,百越族中的干越族或曰扬越族统治着赣鄱地区,其活动中心在赣东北余干一带,与东部瓯越地域毗邻,关系十分密切.干越族在赣鄱地区活动时间长达千余年,这使赣鄱地区至今不仅保留着古越族的生活习俗,而且还遗存着古越族的语言文化烙迹.  相似文献   

2.
试论秦对岭南的统一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族群。由于支系繁多,战国后期有百越之称,古代越、粤通用,故古籍中又作“百粤”。在百越中有几个较强的族体,其中有以今浙江绍兴为中心的于越;有以今浙江南部瓯江流域即温州一带为中心的东瓯,又称东越;有以今福州一带为中心的闽越;有分布于五岭山脉以南的有南越和西瓯。秦灭楚之后,于公元前222年在于越地区建立会稽郡,在东瓯、闽越地区建立闽中郡,惟南越和西瓯活动的地区尚未归入秦的版图。  相似文献   

3.
越族为古代生活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前后绵延几千年;分布地域广阔,“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且支系繁多;有干越、于越,扬越,骆越、 瓯越、山越、闽越等。其中生活在江西境内的为干越、扬越,在漫漫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独特的社会生活条件等原因,越人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不同于华夏族的一些文化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 王元化先生在《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1辑发表了《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一文,该文所提出的刘勰出身于庶族说(以下简称庶族说),已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王元化先生在《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中自述:对于这一说法,季羡林先生“表示赞同”;周振甫先生也认为“大著论刘勰出身庶族,掌握极为丰富的材料,论证极为有力,  相似文献   

5.
论秦瓯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瓯战争,是指秦始皇统一岭南过程中与越人西瓯部落的战争。它是岭南越族历史的转折点和新起点,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此,本文拟对这场战争的发生、经过及其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战前的西瓯在先秦时期,岭南地区居住着越族的西瓯、骆越、南越等部落。其分布的地望,学者多数意见认为,大致是西瓯活动于广西柳江以东、郁江以北、湘漓以南和西江以西的广大地区;骆越分布于广西柳江以西、郁江以南、延至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广阔地带;南越居住在广东翁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的广大地区。他们很早以来就和中原地区华夏族有着友好往来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在传说中  相似文献   

6.
关于商殷时期是否已有“国”“野”区别问题,由于资料残缺,实难仔细析证,这里暂由殷周之际谈起。一周族本是以今之洛阳至泾渭一带为根据地的“小邦周”(《尚书·大诰》),在公元前11  相似文献   

7.
中亚东干族的主体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陕甘宁回民大起义义军的后裔 ,他们是一个极有个性与特色的侨民群体 ,尽管离乡去国 ,在中亚多民族地区定居了 1 2 0多年 ,和诸多民族发生了融合 ,但他们至今还保留着中国晚清时期西北回民的特色。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楚河及伊塞克湖一带就是东干人生存、繁衍、发展的地方 ,楚河、伊塞克湖、托克马克、八拉沙衮、怛逻斯等都是昔日丝绸之路上必须经过的繁华地域 ,它们的名称曾屡屡出现于古人的笔下。通过对中亚东干地望的笺证 ,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族和蒙古族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从二者的语言、习俗以及有关资料查考来看,他们是发源于同一地的两个民族,他们分别是东胡系(种)宇文鲜卑……契丹和蒙瓦室韦后代。 一、东胡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宇文周书》记载,“辽为炎帝之后,世为森济(原作审吉)国有一个名曰葛乌图(本名可能是叫葛恩图,发亮的意思)者,世雄朔陲,号曰东胡”。据《满文传记》记载在周敬王初(公元前六世纪即519年)把周围远近的大小十七个部落组成东胡部落联盟,它地处匈奴以东,肃慎和扶余的西南,据文献记载,它早在商周时期就活动在我国的东北,春秋战国时期在燕国的北和东北方。《晋书》卷108《慕容廆载记》:“首先…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其牙帐设在紫蒙川一带(今辽宁省朝阳县西北)。  相似文献   

9.
1988年《考古学报》第2期刊载了淮阴博物馆的墓葬发掘报告《淮阴高庄战国墓》一文。该墓早期被盗,发掘前曾遭当地农民的破坏,发掘时又因种种因素,未能细加清理以及诸多善后事宜不尽人意,以至墓葬整理及材料的发表用了十年之久。但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是江苏北部考古上的重要收获之一。它对于商周乃至春秋战国之际,以苏北、皖东北和山东南部这一带为活动中心的徐夷、淮夷及春秋以降楚、吴、越在此间争霸的历史,都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史料。该墓的国别已有越人说,楚人说,墓葬年代亦根据越人、楚人在江淮活动的时间分别  相似文献   

10.
高句骊族是我国汉至唐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高句骊人在其建立的高句骊国(自南北朝起亦简称高丽,本文下称之高氏高丽)于公元668年灭亡后的去向,拙文《高句骊族族源与高句骊人流向》有详细论证,简言之,迁居中原各地的约占其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或近四分之一;投奔或归人新罗共约10万人,不到迁居中原的一半或只占三分之一;投归(渤海)的在10万人以上;散人突厥的约在万人以上①。公元918年王建在朝鲜半岛中南部地区创建高丽国(本文称之王氏高丽)。五代以降我国史学家在为王氏高丽作传时,将高句骊历史述于传前部分,有的…  相似文献   

11.
瑶族族源是多元的。秦汉时期,瑶族先民荆蛮的活动地区,在今四川、湖南、湖北、安徽之间,而不限于洞庭湖与鄱阳湖一带。瑶族先民的迁徙,也不是从平原越丘陵,入溪谷,进山区。其迁徙时间、路线各不相同,但都有飘洋过海遇狂风恶浪袭击、祈求盘王拯救,到达目的地的记载,表现其宗教信仰的民族性、群众性、继承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云南古代的“百越”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越人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因其种类繁多,互不统属,所以称“百越”或“百粤”。由于越人比中原地区的华夏族落后,被视为“不受正朔”的蛮夷。 关于古越人的族源问题,《史记》、《汉书》诸文献皆云:“少康之后”,即越人最早渊源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这大概是越人的附托之词,或者是一些汉族文人的猜测,我国近代少数民族中亦不乏见此类传说。颜师古在《汉书注》中已纠正了上述错误,他明确指出:“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后也”。  相似文献   

13.
内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之我见——对《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评析》一文的商榷拜读了陈安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上发表的《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评析》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后,本人受益匪浅。但是,对于该文的基本结论,本人并不完全赞同,谨提出一...  相似文献   

14.
<正> 李文实同志在一九八四年第一期《青海社会科学》上撰文《白兰国址再考》(本文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源于此),对我在两年前发表的拙作《白兰国址辨》(见一九八二年第二期《青海社会科学》)提出争鸣。经认真拜读,恕难赞同该文所执观点,故单成此文,与李文实同志商榷,并就教于方家! 一 巴颜喀喇山不是唐代 的白兰山  相似文献   

15.
在南北朝民歌中,“吴声歌”和“西曲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现存的这两种民歌歌辞看来,其内容似乎都以写男女爱情为主;其形式也都以五言为主,亦无多大差别。但是这两种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区不同:“吴声歌”流行干长江下游一带;“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游的荆襄一带。由于地区不同,两地所操的方言有别,在音乐上也很不一样。所以据《乐府诗集》  相似文献   

16.
缯、鄫、曾与随国关系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商至西周时代东西方有两个缯(鄫、曾)国,一在山东苍山,一在河南方城,都是夏的后裔之国.姬姓曾国与姒姓缯国在周代同时存在,两国没有任何关系.曾与随虽然同宗,但绝非一国而二名.曾国最早活动于湖北北部,早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早期便已依附于楚国.春秋中期,在楚人的帮助之下,曾人势力向北发展,占据了随人的一部分地方,甚至将都城也移至随国原都城所在地随州附近.至春秋后期和战国之际进一步向东发展至河南信阳一带.  相似文献   

17.
试从考古发现探索百越文化源流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伟大国家。百越文化是构成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来源之一。关于百越民族史问题,解放前已有论著。①解放后更有新的广泛研究。本文拟以考古资料(尤以本省的)为主,结合文献,试就百越文化的源流(侧重在源)中的若干问题,作一些粗浅探讨。 (一)经济生活的特点在百越诸族团中,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历史传统的差别,至少可以分为以种植水稻农业为主和以渔猎捕捞经济为主的族团或国家。以种植水稻农业为主的,如西周时期的杨粤(分布于今湖北至江西的长江沿岸),于越(分布于今浙江绍兴一带)、春秋时的吴、越两国,战  相似文献   

18.
越族为我国古老民族之一,安徽地区在古代亦为夷人和越人活动的地区,江淮地区就居住有东夷或者淮夷。当时称夷的地区很广,《禹贡》冀州、扬州之鸟夷、莱夷,徐州之淮夷都称为夷。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奴隶制的夏朝的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直到长江流域。长江以北安徽境内夷人地区,自在夏势力统治之内。所以夏灭亡  相似文献   

19.
或曰《大唐西域记》中的媲摩城即汗弥城,窃以为恐有疑问。或曰即坎城,窃以为极有可能。《大唐西域记》于阗国条:”王城东三百馀里……至媲摩城。”《新唐书地理志》:“又于阗东三百里有坎城镇,”据玄状行进路线和里程,媲摩城或即为坎城镇。《新唐书·西域传》:“于阗东三百里有建德力河,……河之东有汗弥,居达德力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一六年九月,弋阳发生了有名的“漆工镇暴动”。在方志敏同志的领导下,经过五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战,这一点星星之火,漫燃到闽浙皖赣四省的几十个县。中心地区的弋阳、横峰等八县,人口达四十余万,主力红军三万余人,成为中央根据地的坚强一翼。这就是闽浙赣皖(赣东北)根据地。 赣东北根据地在长期的斗争中,摸索了一套根据地建设的有效方法,在党的建设、军事建设、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被毛泽东同志称之为“方志敏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