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原创——兼谈提高原创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创是创新的重要命题。2001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要鼓励原始性创新”,使原创问题鲜明地凸现出来。探讨原创的涵义,搞清原创与创新的关系,对提高民族的原创意识和科学素质,提高全民的原创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知识分子政策是我党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历史的经验证明,推翻旧世界需要知识分子,建设新世界更需要知识分子。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站在觉醒者的前列,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其中最先进的分子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最早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他们成为我党的创始人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知识分子更是绝对必需的智力因素,是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讨论,是完全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1986年以来,在对按劳分配问题的讨论中,有些文章认为:“按劳分配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假说”,也有人认为,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高度评价了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提出“要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下决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这一决断是完全正确、极为迫切的。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知识分子在各自岗位上勤奋攻关、刻苦工作,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总的看来,他们所实际享有的地位和收入是与其能力和贡献很不相称的,“脑体倒挂”现象还相当严重,有不少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还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要切实激发起广大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尊重知识与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一个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知识分子的工资待遇,使他们的工资收入与其劳动贡献呈直联正比关系。那么,应当如何提高知识分子的工资待遇呢?提高的途经、内容和幅度应是多少才算合理呢?本文现拟就这些问题谈一些初略的想法,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谈知识分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分子的职业特点和特定的工作情境对人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产生影响。知识分子的人格特点有值得赞赏的长处,但当它超过一定的度,又会产生副作用,成为影响知识分子心理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哲学的视野看 ,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 ,毛泽东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辩证关系的层面 ,把教育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之一 ,高度评价和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的重任赋予知识分子。另一方面 ,在建国后 ,他关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属性 ,“知识分子劳动化”的论述 ,包含了错误的判断和看法。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否定和纠正了毛泽东晚年关于知识分子的错误判断 ,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7.
老干部生活待遇问题是近年来老干部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诸多方面的努力,但关键是要提高思想认识,从政治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老干部生活待遇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声誉和进程。这个问题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是改革时代的产物。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确立,理论界重新掀起了讨论按劳分配的热潮,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是否存在按劳分配,王建国同志在《山西大学学报》1989年第一期发表了题为《略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空想性》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指出“长期以来,人们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认为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9.
重温十月革命后列宁对马哈伊斯基主义的批判,本文认为: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范畴,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知识分子的大部分劳动属于生产劳动,他们主要是科学文化工作者.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具有批判功能,担负着创造和继承、传播科学文化的职能。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体力劳动全方位脑力劳动化的趋势,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歧视和排斥知识分子是对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自辱,它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相违背,并极大地有损于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同马克思原来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有显著区别,而表现出某些新的特点。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是低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这些特点表现得越突出。一些同志的文章中从不同角度分别论述了这些特点,认为这是对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发展。但也有的同志认为,这些特点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形式已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而是一种“劳动所得”。《经济研究》杂志1987年第2  相似文献   

11.
关于离退休人员的几个生活待遇问题 省直企业离休人员补贴怎样执行? 问:晋劳险字(1997)250号文件《关于解决企业离休人员与机关同类人员离休金平衡问题的通知》第四条规定:今后企业离休人员调整离休金,均按照国家机关的有关政策执行,不再执行企业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及补贴办法。但今年2月28日省人事厅、省财政厅晋人工字[2000]18号文件《关于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和统一补贴标准的通知》中没有提到省直企业离休人员的补贴问题。请问,我们省直属企业的离休人员的补贴应怎样执行呢?  相似文献   

12.
“英年早逝”是一批人,城市有,农村也有;知识分子有,工人中也有;运动员中有,各条战线、各个行业都如此。但是知识分子队伍中“英年早逝”现象更为严重一些,张广厚、施光南、路遥、邹志安、罗健夫、蒋筑英等,只是知识分子队伍中几个典型代表。根据去年有关单位调查提供的数据表明:知识分子人均寿命仅为58.58岁,低于全国人均寿命11个百分  相似文献   

13.
宽恕是社会伦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中西宽恕思想比较中,可以发现两者在行为预设、道德的处理机制、结果及其目标指向等五个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这些差异的根源是历史语言的发展演变.总的来说,儒家所讲的宽恕是以仁为基础,其特点不是着眼于爱己或者社会关系的功能性修复,而是积极地实现内在道德和外在行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贯彻党的十一大路线,落实五届人大会议精神,澄清被“四人邦”搞乱了的按劳分配理论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宣传按劳分配理论,提高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的自觉性,在省委领导的关怀下,我校政治系于三月十号到十四号举行了按劳分配问题讨论会。同时还邀请了我省兄弟院校、党校、五七干校、中等学校和厂矿  相似文献   

15.
一有知识、有文化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任何一个社会,知识分子都是其中文化素养和知识“含量”水平相对较高的人群。大概由于这个原因,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生活进步,以及政治革新、战争胜负,大都与知识分子密切相关,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知识分子关系整个人类的命运。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知识分子都位居世人瞩目的地位,知识分子问题经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成为世界性的课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众说纷法的一门显学。中国自70年代末以来,…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国内经济学界对按劳分配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怎样理解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是否存在按劳分配以及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等重大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本文仅就上述问题的主要争论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了刑事沉默权的法律价值以及坦白从宽的法律意义基础上 ,对我国法学界关于刑事沉默权的争论 ,以及在我国引进刑事沉默权的问题做了一定研究。本文认为争论的实质涉及到公正与效率的问题 ,但就刑事沉默权而言 ,公正与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因此应当引进并建立刑事沉默权制度。最后 ,本文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书法理论研究,时至今日,已不满足于对古代书论的诠释和评论。人们开始用当代新学科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传统,希望由此而更准确地把握书法艺术的本质,把握他生命的全过程。近些年,书法理论界渐渐有人注意到了书法心理学这块处女地,开始作一些垦荒式地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垦荒”毕竟是“开始”,一些重要的书法心理学课题尚有待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里,我们就书家在产生创作动机,到创作完成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社会用字出现了严重的繁体字回潮,使很多人产生了究竟什么是“规范汉字”的疑问;学术界有人提出了“识繁写简”的主张,有的甚至公开提出繁体字就是规范汉字的观点。这些情况对语言文字立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对“规范汉字”的表述与我国语言文字政策相矛盾。本文在对这些观点和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规范汉字”提出了新的表述:“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已简化的汉字和经过整理未简化的汉字。”并简要阐述了这一表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从航空法的角度看,空难案涉及到很多法律问题,既包括国内法问题,如赔偿数额;也涉及到国际私法问题,如法律适用和管辖权问题等。本文通过对包头空难、韩亚空难等典型案例的处理方式的分析,提出国际私法中存在的问题,并着眼于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为完善国际私法各方面的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