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检察机关的地位和职能出发,分析了检察机关在审查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各个阶段的处置措施,探讨了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非监禁处置中检察机关应发挥的作用,包括审查逮捕阶段对逮捕率的控制、审查起诉阶段对暂缓起诉制度的借鉴和判后阶段对社区矫正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刑罚的非监禁化是指对罪行较轻的犯罪人适用非监禁刑的一种刑罚改革趋势.作为世界性刑法改革运动的一大主题,刑罚非监禁化以人权保障理念、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以及"两极化"刑事政策作为理论基础.在当下的中国,实现刑罚的非监禁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其一,树立慎用监禁刑的刑罚理念;其二,加强刑事立法;其三,完善量刑方法;其四,推行行刑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终身监禁立法规定的特殊性,其刑罚属性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终身监禁的适用以死刑为前提,其本质上是一种死刑;为了宽大并减少死刑的适用,立法者以自由刑终身监禁替代死刑;从执行方式看终身监禁属于不得减刑、假释的无期徒刑.终身监禁的入刑是我国反腐形势的需要,是减少死刑适用的合理选择,是国外刑罚经验和中国传统智慧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禁矫正相互补充的刑罚执行机制,顺应了现代刑罚理念,符合世界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它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提倡人性化刑罚的当今,美日等国家非常完善的社区矫正机制对我国刑罚执行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我国社区矫正的执行范围入手,探讨当前执行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如何构建我国社区矫正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6):197-203
我国增设终身监禁刑罚措施的主要原因,一是对部分原本可以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重大贪污受贿犯罪分子,在不折损法律威慑力情况下适用终身监禁,作为死刑的替代性措施;二是为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无期徒刑执行不严现象,防止重大贪污受贿犯利用减刑、假释制度而越狱的情况。终身监禁作为一种新的刑罚措施被我国刑法正式确立必然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原有刑罚制度存在一些不契合的现象。目前,在终身监禁被我国刑法正式确立的情况下,批判该制度已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当务之急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在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下如何合理适用及执行终身监禁这种新的刑罚措施。  相似文献   

7.
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矫正执行体制,是目前我国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方面要逐步壮大以民间社团为主体的专业化帮教队伍;在矫正工作的衔接方面要重点确立审前调查制度和社区矫正工作室制度;在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方面要着力研究分类管理和分级处遇的科学性;在矫正对象的帮扶方面着重建立以"中途之家"为代表的安置基地。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刑罚方式和刑罚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社区矫正制度有利于防止服刑人员交叉感染、防止罪犯形成监狱化人格,能够对缓刑起强化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刑罚成本,也有减轻服刑人员及家属的经济困难,对青少年犯罪具有特殊意义.应完善立法,将社区矫正制度法律化,明确社区矫正的刑罚体系地位,大力培养社区矫正专业人员和志愿者.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我国社区矫正的实践探索,为相关立法提供了有益经验,但司法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对社区的理解偏差,矫正对象的狭隘,矫正内容普适、单一且各执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制度缺陷,值得我们关注。恢复性司法理念下的社区,并非仅为同质于监狱的执行场所;扩张管制、假释等人员范围,同时将青少年犯明确为社区矫正对象;加强对矫正内容的细化研究和科学制定;同时资金来源的开拓、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及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更有利地保障社区矫正在社区的规范运行,真正实现社区帮扶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持续下降,但一些案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社会保障,有着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暴力犯罪控制和预防仍不乐观。刑罚的执行直接决定了刑罚目的的实现与整个刑法体系的健全稳定。因此,本文先对暴力型罪犯、刑罚执行理念以及行凶者立法进行界定,分析当前我国暴力型罪犯刑罚执行在立法、囚犯分类、监狱系统和教育改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坚持依法严格管理、完善受刑人分类和监狱设置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区矫正的现状与法治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晓燕 《中州学刊》2006,(3):100-103
我国是一个有着浓厚重刑主义传统的国家,目前仍以监禁刑为刑罚体系的主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面对国际行刑领域成本低廉的社区矫正制度的蓬勃发展,适宜地定位我国社区矫正的内涵,准确把握我国社区矫正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法律完善,无疑将对我国举步维艰的司法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由于受重刑观念和报应刑思想(主义)的影响,我国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较少选择适用社区矫正刑,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区矫正制度功能的发挥。因此,应完善相关方面的立法工作,确立“慎用监禁刑”或“社区矫正惩罚方式应被优先考虑”原则;设置专门的审判机构和社区矫正机构,建立缓刑和假释前调查制度,设置社区矫正工作检察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13.
近代监禁刑的产生,取代了古代残酷的死刑、肉刑,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围绕着监禁刑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监禁制度已走过较长的历史时期,其与现代社会发展下社会理念的冲突也愈发明显。可以说,现代监禁制度在理性与进步的价值追求目标下,实现自身变革已刻不容缓,这也是现代刑罚理念和刑罚目的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轻缓化交织而成的复杂语境中探寻我国刑罚制度革新的破题思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导源于英美法系的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开放式刑事处遇,不仅能够因应宽严相济与刑罚轻缓化在刑罚制度层面之宽缓、谦抑、人道的现代性吁求,并且其秉持的行刑社会化理念也有助于在犯罪人与社区之间构筑良性的互动关系。当然,社区矫正能否顺畅实现本土化从而成为法律移植的典范还倚赖其内在的制度设计以及与整个刑罚制度的外部衔接机制的合理化构建。  相似文献   

15.
李蕾  于飞 《理论界》2014,(11):102-105
监狱对于犯罪人的改造效果与监禁刑行刑成本不成正比的事实推动了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社区矫正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制约矫正效果的现实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梳理,对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改革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腾 《南方论刊》2014,(5):48-49
监狱刑罚执行的目的直接影响着监狱制度的制定,影响着监狱社会功能的实现。目前,我国监狱存在组织机构过于简单、人员配属不够合理、服刑人员改造效果有限等问题,这都与监狱刑罚执行目的的不明确有关,本文通过对刑罚执行目的的研究,得出我国监狱刑罚执行的目的应当是改造罪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改革与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执行是指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强制力将生效的法律文书付诸实施以实现债权人权利的诉讼活动。我国现行民事执行存在较多的问题:实体法保障的缺陷,包括诚实信用原则适用范围偏窄,违反该原则时责任追究乏力,债务履行保证手段和措施不完善;程序法保障的缺陷,包括民事执行制度功能把握欠准,没有制定单一的民事执行法;执行制度的结构缺陷,债权确保机制及功能不全。因此,应从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和健全民事执行机构两方面着手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制度:包括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完善执行体制,健全执行机构。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刑事禁止令制度在我国刑法中得以确立,但实践中存在着矫正队伍缺乏,矫正制度简单、笼统,思想文化建设缺位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社区矫正制度的成功经验,我国应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如大量使用电子监控,实现信息共享,加快建设矫正者志愿队伍等.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犯罪是我国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所要必须面对的问题,而监禁处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涉及到多个角度的问题:从行刑观念上应当弱化改造的环节;从关押方式上应当提倡对老年犯罪人进行分类关押;从监狱设计上,无论是基础设施、医疗条件、娱乐设施还是服刑外部环境上都应当创造更适合老年人服刑的条件;从劳动改造上则可以保持我国原有的方针,但应当从评价上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区矫正法律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区矫正的法律渊源应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法律文件渊源。目前我国没有形成完善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规范性法律文件与刑法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纷繁杂乱等现象。建议尽快修改《刑事诉讼法》、制订《社区矫正法》或《刑事执行法》,允许制订地方性法规,形成刑法、刑事诉讼法为先导,《社区矫正法》或《刑事执行法》为主体、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为补充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