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空间叙事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多丽丝.莱辛晚年的代表作品《又来了,爱情》。小说运用空间重构推进情节的发展,通过日记、绘画和音乐构建一个三维立体空间塑造朱莉.韦龙这个人物形象,并营造心理空间描写女主人公萨拉的精神世界,反映老年女性对爱情的渴望,从而表达莱辛一贯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浅析《金色笔记》中女主人公写作理想的破灭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是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以复杂的形式展现了一位女作家从自我分裂、精神崩溃到重归完整自我的心路历程。作者从女主人公对人生经验与自我认识之间差距的思索、对文学创作目的的思索、由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导致的写作障碍三个方面,剖析了女主人公写作理想破灭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大多以女性主义为题材,并体现了20世纪重要的政治运动和学术思想。《幸存者回忆录》通过刻画小说女主人公内心活动与心理体验找寻女性被湮没、被压抑的自我。本文应用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其进行了解读:主人公自我形象在艾米莉的成长中成型,在男性他者目光中生存,随着艾米莉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逐渐走出他者的镜像,完成了自我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英国文坛泰斗级的女作家,其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自1950年出版以来引起了文学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这部作品,通过分析小说中父权制文化的普遍存在以及女主人公对男性的依赖,揭示女性受支配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著《四门城》为蓝本,重点分析莱辛如何在神秘主义色彩极浓的苏非思想的遁世哲学中找到社会认识价值和对现实的启示意义,充分地展示了作者对纷繁的现实问题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善良的恐怖分子》是多丽丝.莱辛在创作了一系列科幻题材的小说后重新回归早期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代表作,是其女性主题小说的延续和升华。在简介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如何成功塑造女主人公爱丽丝.梅林斯的悲剧性格和由此带来的凄惨命运;探讨了女性主题在小说中的升华,为读者日后阅读这部作品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7.
多丽丝.莱辛在其短篇小说《十九号房》中运用了包括言语行为的叙述体、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直接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等在内的五种话语表达方式,生动细腻地透视女主人公苏珊的内心世界,展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女性在情感、婚姻问题的困惑。分析了各种话语表达方式在《十九号房》的应用及其相应的优势,以方便读者欣赏该作品。  相似文献   

8.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著作《金色笔记》讲述了女主人公安娜所经历的政治、写作、感情等困境,本文将围绕安娜人格由分裂到整合这一主题,分析造成安娜精神分裂的几大因素: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文化背景及情感生活等,并根据心理学家R.D.莱恩关于存在性焦虑、精神分裂的有关理论,分析安娜超越自我,治愈精神创伤的过程及对个人应承担更重大的社会职责的领悟。  相似文献   

9.
《金色笔记》与莱辛的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色笔记》中的女主人公们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但处于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她们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某种生存困境;男女间的世界其实不应对立,而应是相辅相成的;妇女解放是全世界进步中的一个问题,只能随着其它问题的解决而逐步解决。作者多丽丝.莱辛不能说是旗帜鲜明的女权主义者,但确是一位有着独特的女权主义思想和明确的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以其对一个时代富有创新的展示而在评论界经历了一个从批评到认可的漫长过程。作者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及作者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多丽丝.莱辛的《屋顶丽人》和约翰.厄普代克的《AP》通过男女性别冲突形象地展现了男主人公汤姆和萨米的生存状态、成长历程和未来图景,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叶以英美两国为主的西方社会生活的空虚无聊和枯燥乏味,以及陈腐守旧的伦理道德对人的天性的压抑和束缚。很显然,莱辛和厄普代克通过后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普通故事表达了他们相同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该文梳理了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早期主要是介绍莱辛作品,肯定她的现实主义创作,但对非现实主义内容则持否定态度,介绍存在着一些失误。2000年后大部分是关于《金色笔记》的研究。在现代和后现代的语境中莱辛研究在文体和叙事上都取得了进展,不过还存在着研究不够深入、涉及文本过窄、参考资料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天黑前的夏天》是一部集中表达多丽丝0莱辛对女性特别是中年女性存在困境深切关注的小说。小说围绕女主人公凯特4个多月的夏日杀程,展现了她所面临的迷茫、逃避、斗争等现实和心理困境。本文通过讨论凯特的存在困境以及试图摆脱困境的种种努力,旨在梳理出她找寻自我的这一短暂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金色笔记》是当今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当今世界文坛大师级人物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62的作品,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莱辛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以莱辛的多种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多角度剖析了《金色笔记》这部奇特而新颖的作品,也涉及了该作品所引发的争议,并对莱辛及其作品做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屋顶丽人》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中的人物,认为小说中三位男主人公和弗洛伊德所阐释的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个层次存在着契合关系,而屋顶的丽人则象征着外在环境。小说从微观的视角展示和论证了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6.
《玛拉与丹恩历险记》是多丽丝.莱辛最典型的生态警示录。该小说的主人公从南方逃亡到北方,其认识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深刻体现了深层生态自我实现过程——从反映个人生理需求的"本我"到"社会的自我"、从"社会的自我"到形而上的"生态自我"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幸存者回忆录》是多丽丝·莱辛探讨“内心空间”的一部重要小说。在这部超现实主义小说中,意识重构是一个重要主题。主人公通过穿越现实疆界这种奇妙的体验,揭示了自我意识的演变过程,并最终认识到无意识对人格整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多丽丝·莱辛运用互文关系,对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进行了重塑与阐释,再现了伍尔夫所表现过的对女性精神与生存状态的关注。多丽丝.莱辛小说中所描绘的房间不仅指建筑意义上的空间,而且是一个独立于男权中心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理性王国,是女性在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另外那个女人》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早期的一篇小说。作者以多种的叙事策略讲述了女主人公柔丝的爱情经历,并通过出人意料的结尾将这个典型的婚外恋情故事表现的张弛有度,发人深省。多重叙事声音,多个叙事顺序和叙事角度交相呼应,展现了柔丝坚定亦彷徨的内心世界。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生活中两性的矛盾的看法及对女性命运的关切。  相似文献   

20.
多丽丝·莱辛是学术界备受关注的作家,但是,学术界对其成长小说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成长小说是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中的重要一类,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章以《木施朗加老酋长》《草原日出》《穿过隧洞》等短篇小说为中心,着重探讨了莱辛成长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