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中国式民主的灵魂,它明确了中国式民主的发展方向,规定了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要求依法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中国式民主是以人为本实现的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确立了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统治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广大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形式,依法治国把公权力限定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两者互为依托,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质态的调适与升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向。比之于其他层面展开的讨论,“民主何以全过程”这一视点构成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元论题”。就结构要素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之“全”的形成动力不止一端,包括以民主集中制为精髓的实践原则、“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相结合的经验铺陈、由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构成的权利聚合,以及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相链接的程序展演。从整体性层面来讲,这些现实要素是系统解答人民民主过程之“全”的重要内容,也是持续走好中国式政治现代化道路、助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围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相关问题,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适时审视该课题研究的基本状态,对已有研究加以梳理总结,是针对现有问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发展方向与提升研究的实际效果的需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深化该课题研究应注重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阶段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践的评价问题;二是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路径设计的定位与原则问题;三是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研究的时代着力点问题;四是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研究的视野与路线图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实现“有机统一”中发展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紧紧地抓住和解决好这一“最根本”的问题。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坚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人大 :实现“有机统一”的制度平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 ,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观照社会现实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具基础性的思想和思维方法。基于系统思维的视域,从生成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着科学的理论逻辑、内生的文化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价值逻辑,它们相互确认、共同作用,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具备了科学指导性、文化支撑性、历史继承性和价值导向性的优势;从要素结构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全链条贯通式、全方位层级式与全覆盖融合式的内在统一,这既避免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空心化和狭隘化,又实现了“国家—地方—基层”民主实践的有效协同和“人民”“民主”“全方位”理念的内嵌发展;从鲜明特征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区别于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的显著优势,它既契合了人民的民主需求,激发了人民的民主热情,又体现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相互融合,是一种内源型的具有强大内生动力的民主形态;从实践路径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健全的制度体系、完善的运行机制和丰富的实现形式。这无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在优势的充分体现和永葆生机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的民主话语与民主机制,责任政治逻辑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相融合而生的“全过程负责”,是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质量的必要路径之一。基于责任与民主的内在关联,“全过程负责”从观念、结构与行动三个维度保障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质量: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核心理念,从始至终贯彻了“人民本位”的价值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多层次与全链条的系统结构中整合不同民主形式,激活各类要素,强化全过程监督,使民主成为能够真正回应问题的机制;全过程人民民主鼓励并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负责任地参与到民主程序当中,以“能动者”的身份提升了民主制度的活力与执行力。“全过程负责”旨在提出一个分析民主质量的责任视角,探讨民主的责任意蕴和责任的民主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是中国式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民主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草根社会到基层政权,从执政党外到执政党内,以及从民主选举到民主治理的多维发展。这一趋势曾得益于中央宏观改革的决策以及中国政治制度内含的民众政治参与空间,也与基层群众政治权利意识的觉醒紧密相关,被视为“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但是,中国推进民主政治,实现选举民主的社会基础条件有待逐步成熟,全社会对民主法治的共识有待形成,基层民主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利益分化、社会矛盾加剧等因素对执政党国家治理体制形成的挑战,决策层出于对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的严重关切,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日益重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再定义和新诠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执政党必须坚持和加强对“民主”“法治”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一度以“公推直选”为主要模式的基层民主探索日益式微,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导向,也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党内问责”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中发生重大转向。在各种政治力量和不同利益集团的长期博弈中,中国执政党已明确拒绝了西方式“选举民主”,而致力于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建构中国特色的由执政党领导的“协商民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我国的基层民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工程。基层民主对推进中国民主历史进程的贡献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初步破解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虞崇胜 《学术界》2012,(11):33-42,282
中国式民主是人类民主类型中的一支新秀。如同任何类型的民主一样,中国式民主包含着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个主要方面。就其内在精神来看,中国式民主以其创新的理论体系演绎着民主的普遍精神;就其外在形式来看,中国式民主又以其独特的实现形式丰富了人类民主的具体形式。因此,中国式民主是中国的,但又是人类的。在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式民主必须具有开放的胸襟和广纳的气魄——即具有类文明的自觉。只有准确地把握中国式民主的精神实质和具体实现形式,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不断增强"类文明"的成分,才能发展好中国式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断走向"类文明",正是中国式民主的基本走向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0.
茅根红 《兰州学刊》2008,(11):37-40
近年来,“承认”逐渐取代“认同”,成为西方左派政治论争的一个重要斗争领域。随着批判理论的“伦理”转向,承认范式成为一种新的解释、批判和反思民主政治斗争的理论路径。承认理论如何审视民主问题、如何参与当代激进民主政治论争就成为检验承认理论能否成为社会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文章就承认理论与激进民主政治的关系问题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一生是对民主不懈追求的一生,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但同时也包含了理论上的失误和实践上的教训。毛泽东晚年所推行的"大民主"观是探索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理论失误和实践偏差。认识"大民主"观的缘起,反思"大民主"观对于民主的歧变,对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想民主与现实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具有两种不同形式即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尽管直接民主在现实政治中已经基本不具有可行性,但是它并没有完全退出政治领域。代议制民主是现代民主国家的现实选择,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限制自身优越性的负面因素。就民主政治而言,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存在把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结合起来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就二者的相互关系而言,我们应该仅仅把直接民主作为代议制民主的一个前提或者是有益补充,而不能够把它看做是代议制民主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3.
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论语》的“乐学论”,首先需要弄清楚孔子所言“学”何谓、如何“学”、为何“学”这三个问题。本文通过深入探讨这三个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学”是“成己”,是乐在心,故谓之“独乐”;“时习之”是“成己”并“成物”,是乐主发散在外,故谓之“众乐”;为己学而“乐”,是“成己”而后“成物”之乐,故谓之“至乐”。  相似文献   

14.
民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伴随着民主的浪潮席卷全球,一直很火热;但是民主实践的合理,不代表民主教育实践是合理的,更不代表当今中国民主教育实践也是合理的。在缺少现代民主传统的中国社会,一味提倡实践民主教育难以取得实效。一方面,民主有价值和制度两个维度,西方的现代民主并非适合中国的民主。这两个维度下的中国式民主,到底是什么?目前还只是若隐若现的影子,未见得实在的面目;另一方面,现代民主教育属于一座空中楼阁,更准确说是一个海市蜃楼。它可以装入一切精神、修养、价值观念,但是任何一种又都不属于它。教育还是要回归人的本质,回应人的本质要求,有了道德修养、自由精神、理性思考等等,民主教育的目的自然会达到。  相似文献   

15.
从参与到协商:当代参与型民主理论之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主并不是政治生活的独特现象,而是人类公共生活的内在特征。参与型民主是人类公共生活中的一种自我实践,是公民角色得以形成的基本场所。民主的实质是实现人对自我的真正控制,而这需要在政治生活以外的广阔社会领域中实现全面的参与。人们直接参与公共生活的最重要领域是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事务;通过对这些事务的参与和决策,才能最终实现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民主并未充分实践民主的实质,相反却使得政治生活远离了个人而走向了精英垄断。参与型民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由主义民主的缺陷,对于维系一个公共性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近年来新兴的协商民主,便利参与型民主从理想变为了现实。  相似文献   

16.
保护少数权利既是民主的基本特征,亦是民主过程本身的必要条件。保护少数权利与民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无论作为价值而创设的民主,还是作为手段而创设的民主,都符合民主创设的基本目标。民主意味着人民享有主权以及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的管理,民主也意味着具有程序性的选举,保护少数权利契合民主的这些本质。保护少数权利体现民主的社会公正原则、竞争性原则、商议性原则、个人自由平等原则和包容性原则。保护少数权利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护民主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7.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网络平台促进了"网络民主"的迅速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但是,在民主政治信息化的新趋势中,也应高度警惕民粹主义倾向。民粹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而且对"网络民主"发展十分有害。而要限制民粹主义在网络中恣意蔓延和生长,就要从根本上铲除民粹主义滋生、蔓延的社会土壤,加强意识形态的网络监管,避免其错误理论无限制地传播。同时,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实施正面引导和教育,使网民认清民粹主义的本质,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不被民粹主义的观念和舆论所左右。  相似文献   

18.
就李明辉先生申发的第二代新儒家"儒家可以开出民主"的观点进行辩驳,指出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天赋等差"与民主的基础即天赋人权思想有本质的冲突,因此不能从实践上导致所谓"道德主体"向"政治主体"的必然演变。同时,人并非仅是一个所谓道德实践主体,人类社会的构成及进步也并非仅是一个道德使然,新儒家从道德开出民主的观点与史实不符。但儒家对于中国的民主建设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精英吸纳"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政治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但也不可避免地忽视了"非精英"的大众阶层。因此,在实施"精英吸纳"战略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社会精英阶层的政治参与,更要关注和吸纳非精英阶层的政治参与,最终全面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以达到我国民主政治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民主政治的视域里 ,审视党内民主与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 ,并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 ,探索“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一命题的核心内涵和重要意义。指出发展党内民主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逻辑前提 ,更是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核心和灵魂 ,党内民主的维持和维护是制度化的民主过程。发展党内民主是激发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