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流动是社会流动的一个向度.但是,在以往的文献中,这个向度被忽略了.文章分析了这一忽略的根源,并认为,要深化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理论,必须重找切入口,即:用分析性概念来替代综合性概念和经验实体性概念.从分析的角度看,社会分层可以分解为四个相互联系的向度.它们分别是:经济流动、权力流动、消费流动和地位(声望)流动.前三者共同构成后者(地位流动)的原因.消费流动不但涉及与市场相联系的社会不平等,而且涉及与再分配机制相联系的社会不平等.通过引入消费流动的向度,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理论就不但解释了个体之间或阶层之间的不平等,而且解释了区域之间或地方之间的不平等.通过把消费流动整合进社会流动的理论模型,文章扩展了“地理流动与社会流动之关系”的内容,并据此分析了地方与地方之间在人才竞争上的优势与劣势的体制根源.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结构变迁:理论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讨论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主要涉及二个主题———社会分层模式的变化及规律和社会不平等的变化及规律。然而,由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关注的是社会不平等问题,为此,本文就结合有关的中西方理论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所发生社会分层结构变迁问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荀子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分层思想。人性论和社会起源论是其理论基础 ,等级分层和职业分层是其理论核心 ,礼制是其实现社会分层和建立王道政治秩序的手段。研究荀子的这一思想 ,将有助于对当前社会不平等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政治权利分配原则 :一方面 ,每个人不论具体政治贡献如何 ,都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政治自由 ,亦即完全平等地共同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从而完全平等地共同决定国家政治命运 ;另一方面 ,每个人又因其具体政治贡献 (政治才能 +道德品质 )的不平等而应该担任相应不平等的政治职务 ,从而使每个人所担任的政治职务的不平等与自己的政治贡献的不平等的比例完全平等。二、经济权利分配原则 :一方面 ,每个人不论劳动多少、贡献如何 ,都应该按人类基本物质需要完全平等地分配基本经济权利 ;另一方面 ,则应按每个人所贡献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分配给他含有同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非基本经济权利 ,以便使每个人所享有的非基本经济权利的不平等与自己所贡献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不平等的比例 ,完全平等 (即按劳分配 )。三、机会权利分配原则 :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才德、做出贡献、竞争职务和地位以及权力和财富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 ,是全社会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是全社会每个人的人权 ,应该人人完全平等。反之 ,家庭、天赋、运气等非社会所提供的机会 ,则是幸运者的个人权利 ,无论如何不平等 ,他人都无权干涉 ;但幸运者利用较多机会所创获的较多权利 ,却因较多地利用了共同资源“社会合作”而应补偿给机会较少者以相应权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自身形象的塑造者,都在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中有意无意地、无时不刻地、方式程度不同地塑造着自己的形象。同时,每个人又都在或轻或重、潜移默化地制约和左右着他人的形象,与他人的形象互为条件、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扬弃。具体地说,就是每个人都在观察着他人的形象,并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审美尺度去品评、衡量、界定他人形象的性质和地位,从而决定自己对他人的政治态度和爱惜好恶程度。领导干部是群众的“龙头”,是一级组织中的核心人物,担负着率领群众实现共同目标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至今,西方教育分层研究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抽象的理论探讨和注重实证研究。在第一阶段,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是主要的理论派别,前者强调教育对社会的正向功能,后者认为教育是社会再生产手段。随着教育扩张和改革的进行,学者们开始转向对教育不平等影响因素和变化的讨论,统计技术的引入促进了教育不平等模型的发展。一个分析转型社会教育分层的有效研究框架是,社会分层的变化决定了教育分层状况,而这个过程是通过教育体系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尊重人才的内涵所谓尊重人,首先就是要把人当成精神平等的个体来尊重。在精神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有分工和职位高低的不同。人是社会的人、精神的人,尤其是中国几千年传统的人文社会文化的影响。其次,尊重人的参与意识和归属欲望。人都需要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希望自己能被容纳、能受到重视,通过实现参与管理和归属需求,从而享有精神上的满足和自豪,并获得他人的认  相似文献   

8.
尊重人才的内涵 所谓尊重人,首先就是要把人当成精神平等的个体来尊重.在精神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有分工和职位高低的不同.人是社会的人、精神的人,尤其是中国几千年传统的人文社会文化的影响.其次,尊重人的参与意识和归属欲望.人都需要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希望自己能被容纳、能受到重视,通过实现参与管理和归属需求,从而享有精神上的满足和自豪,并获得他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西方分配正义理论中,正义意味着平等,所有的社会基本善应平等分配.在此理论视域中,权力为少数人占有的不平等事实与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平等原则之间的矛盾将会产生.为破解这一理论难题,本文拟从平等的双重维度即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来考察权力.在实质平等维度,权力不平等的形成有其合理性;在形式平等维度,权力以公平的机会平等形式向所有人开放.依据机会平等原则来检视,实质不平等的权力仍然满足了平等的形式要求.形式平等也为权力平等的证成提供了理论力量.同西方传统的经典民主理论相比,诉诸于分配正义的平等为我们看待权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0.
吴忠民 《东岳论丛》2005,26(1):22-35
为了保证社会分层结构的公正,为了防止、限制不公正社会分层结构的出现,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宏观层面上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公正。根据平等、自由和社会合作的理念依据,社会阶层界域中公正的基本规则应当包括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各个阶层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分配)以及互惠互利这样三项重要的内容。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着不少对于社会分层中的公正规则而言是不利的因素。这些不利的因素主要包括:精英社会的误区;较高位置阶层之间边界的模糊;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之间的不平衡;阶层内个体人完整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分层与阶级分层的区别、功能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分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或位置的排列。阶级分层则是根据人们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对其在社会阶级结构中的位置的排列。社会分层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都是依据一定标准对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进行分析,因而有着共同或相通的地方,但在分析方法、目的以及功能和意义等方面又有很大不同,两者不能互相代替。阶级分析方法仍然是分析社会阶级结构、认识利益关系变化、制定国家制度和政策的重要的和必要的方法,但在当代中国不宜过多强调;社会分层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社层的人们的利益、要求和意见,以便制定出反映各个层面的利益和要求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2.
论稳定社会中阶层间的封闭性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布迪厄 (PierreBourdieu)对资本三种形态的划分 ,社会学经典大师们对社会成员进行阶层划分的标准都可以分别归入三种资本中的某一种或是受其中的某一种或多种资本形式内在影响的因素。社会分层的实质是根据社会成员资本拥有量的多少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量资本集团。本文将在这一资本理论的基础上 ,对稳定社会中阶层间的封闭性趋势作些探讨。一、社会分层的实质 :划分等量资本集团在西方社会学中 ,谈社会分层不能不提到社会学大师韦伯 ,他提出了划分社会阶层的三重标准 :经济标准———收入和财富 ;政治标准———权力 ;…  相似文献   

13.
王国富 《理论界》2014,(2):100-102
马克思哲学认为不平等的社会分工构成无产阶级异化状态的社会根源,导致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在社会领域表现为不平等的社会交往关系总和。为此,马克思从社会分工视域探讨现实地变革资本主义不平等的社会交往关系,建构符合人的自由发展需要的合理分工形式,为人的社会本质的全面发展创造现实的社会条件,对当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这一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至少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社会是由许多相互重叠并且排列有序的不同层面构成的,社会中的所有成员,都会以其不同的社会特征而分属这些层面;第二是指社会中特定的人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阶级或阶层)的过程。第一个含义是一个静态范畴,它指出了社会成员存在着普遍的等级式的社会分化这一客观事实,不涉及人们对这种分化或不平等的认识,也没有指出社会到底是由哪些不同层面构成的。第二个含义则属动态范  相似文献   

15.
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社会分层的涵义、特征、依据、原因及功能等不同层面对社会分层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理念和思维。在社会分层涵义的探讨中对阶级和阶层以及英文中class与stratum相互关系进行了新的解释;在社会分层依据的探讨中对马克思分层理论与韦伯分层理论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新的揭示;在社会分层原因的探讨中对能力和机会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的阐述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在社会分层功能的探讨中对社会分层的正负功能进行了新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实践美学在继承马克思“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的物质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从本体论、发生论、认识论、交往论和价值论的角度对实践进行了阐释.从本体论的角度看,以劳动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本原和本源;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实践是人、人类社会和“人的感觉”生成的前提和基础;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实践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的方式、中介和桥梁;从交往论的角度看,实践是人与自然、人反思自身及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手段;从价值论的角度看,实践是人类确证自己的本质、实现自身价值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划分等量的资本集团:一种新的综合社会分层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军 《学术论坛》2002,(4):112-116
本文在对经典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首先分析了经典社会分层方法的缺陷及其与中国现实的低度拟合性 ;然后根据布迪厄的资本理论 ,对比了经典社会分层理论中分层标准与资本的三种不同形式间的重合 ,并认为社会流动的过程实质是资本 (同质的或异质的 )在不同阶层间的交换与再分配过程 ,因而社会分层的实质就是划分等量的资本集团的过程 ,文章据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综合分层方法———等量资本集团划分法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分层研究中的制度主义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平等现象以及与资本主义国家中不平等机制的对比研究中 ,逐渐形成分层研究的制度主义范式。本文着重评述了制度主义范式中的中国分层研究 ,提出与制度主义范式有关的路径依赖、改革的动力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恶有诸多种表现形式,相对于有邪恶动机和主观故意的恶,平庸之恶是指个人因无主见、盲从而导致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损害,是一种因麻木、冷漠而导致的无明显作恶动机的恶。从人性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来看,平庸之恶具有某种终极性,它是我们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无法回避的一种恶。与其他的恶相比,平庸之恶有三个基本特征。平庸之恶是一种个人无思想之恶;平庸之恶往往隐匿于群体性之恶中;平庸之恶是一种会造成较大甚至巨大损害的恶。在现代社会,平庸之恶一般存在于科层制管理、社会公共生活、网络社会中,体现为制度异化、道德冷漠、网络暴力等问题。尽管个人在平庸之恶中没有明确的作恶动机,但无论从动机论还是从效果论的角度看,他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否则对于受害者、对于能坚守良知与正义的人来说都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通奸事件的规训实践中,文化和权力对性越轨者的运作使每个社会成员都处于一种无所不在的监视之下,每个人都是他人的监视者,又是自己的监视者,同时还是他人的监视对象.在无形的监视压力下,每个人为了避免外来监视对自身的不利,只有在思想和行为上实行自我监视和自我监禁.由此,乡村社会中的权力、知识与驯顺人群得到了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