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所构成的一种特定契约,人力资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所有者投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的产权。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的行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传统意义的企业主要是物质资本(企业除物质资本外,还有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即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归股东所有,企业的经理阶层代理股东行使权力,并对股东大会负责.企业管理是否成功的衡量指标是看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如何,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但企业同时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晋阳学刊》2005,(2):46-49
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中作用的增强,“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开始动摇。由于物力资本的稀缺性和专用性不断下降,原有的物力资本所有者独占企业剩余的合理性受到质疑。人力资本所有者凭借其特殊的资本特性,要求进入企业所有权结构,分享企业剩余。  相似文献   

4.
很多学者认为,在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共同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二元收益分配主体格局下,掌管企业收益分配主导权的是拥有内部人控制优势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但笔者认为由于财务资本所有者实际掌管着人力资本价值的评估权、控制着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的份额、操纵着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的形式,因此,在企业收益分配的过程中,财务资本实际制约着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初次交易的契约。为了满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还将不断地进行再交易。再交易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但却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再交易的目的是实现人力资本的高效率。再交易的主要内容是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利,核心是分享企业剩余的权利。再交易的特点是交易权利逐渐平等、交易风险逐渐对称和交易内容具体化。再交易费用主要是由再交易前费用、再交易中费用和再交易后费用构成。  相似文献   

6.
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企业这一共生体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共生模式 ,以及二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不同作用及地位的转变 ,探讨财务治理结构中权利主体安排的合理性 ,确立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相结合的复合财务主体 ,即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的幻觉:企业所有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 ,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 ,说到底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的特别合约。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构成企业所有权。在古典企业里 ,物质资本所有者成为当然的企业所有权的拥有者 ,也就是“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制度也在不断地演进 ,古典企业逐渐发展为现代企业 ,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地位越来越被发现并呈上升的趋势 ,利润独享制也演化为分享制。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强势发展 ,国内某些经济学者就预言 ,“劳动占有资本”必将取代“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逻辑…  相似文献   

8.
个人资本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的资本框架集合,综合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政治融入、文化融入等方面,提升该群体的个人资本水平需要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联动企业、社区、社会组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本身的个人资本乡城转换与提升机制,这个机制包括物质资本提升机制、人力资本提升机制、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9.
剩余索取权的演变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 ,剩余所有权由资本所有者所独享 ;在人力资本理论方兴未艾的今天 ,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 ,于是 ,正视劳动力产权特征 ,并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剩余索取权 ,将是激励劳动积极性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经之路。体现劳动者分享企业剩余收益的形式被称为分享经济 ,在我国 ,实现这一分享特征的制度是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0.
道德资本力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具有资本力,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道德是物质(货币)资本的源泉之一,以斯密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把勤劳节俭看作物质(货币)资本的主要来源。其次,道德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基本动力,人力资本绝对私有的产权特性及其使用程度的难以量化决定了道德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力量源泉。第三,道德作为无形资本的核心内容,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扩大经济合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Jones的新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1991-2005年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分解,其基本结论是:物质资本密度可以解释我国经济增长的26.74%;知识存量部分可以解释14.82%;人力资本项可以解释9.76%.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物质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作用偏低.且物质资本对我国经济的作用持续增加,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反而有所下降.要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只能依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科技水平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一般工人享有剩余索取权的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一般劳动力——一般工人取得工资、高级劳动力——人力资本所有者取得剩余索取权”命题的质疑冯子标认为:劳动力与人力资本分离,劳动力特指简单的劳动能力,人力资本则指高级劳动力,因而土地所有者、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作为四个经济主体参与价值分配,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实现分离,高级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并在价值形成中起主要作用,低级劳动力在价值形成中起辅助作用,也参与价值形成,但作用甚微,因而低级劳动力即一般工人仅取得工资,而高级劳动力——人力资本所有者则取得利润(剩余索取权)。李忠民则把人力…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人力资本使用的主动权掌握在经营者本人手中,物质资本所有者无法从外部强制其高效率工作,同时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难以对其实施低成本监督;因此,物质资本所有者只能遵循激励兼容原则,设计有效的激励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文章遵循短期激励、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由固定薪酬、风险薪酬和弹性薪酬相结合的经营者报酬激励制度,提出了基于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的经营者长期股权收益激励方案,强化了经营者报酬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过程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博弈的过程,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和程度是双方博弈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企业的利益主体、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入现代企业中的生产要素资本可分为人力资本、管理资本、物质资本和债权资本四类,由此形成了四类资本所有者亦即四大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都从自己所拥有的要素资本的特性出发,来选择自己的利益偏好,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利益主体产生摩擦与冲突。调适其冲突可依据同权、均占、风险、制衡、激励五条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5.
方竹兰博士在《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上发表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一文中,提出了一个从资本雇佣劳动到“劳动占有资本”的转化逻辑:“从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中的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控制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过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分离、独立和对等谈判,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非人力资本、支配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者占有资本’制度,从最初的资本家与企业家融为一体经资本家与企业家分离,到最后企业家与‘资本家’又融为一体。只不过起点的两者融合是资本家即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主,终点的…  相似文献   

16.
陈洁莲 《学术论坛》2007,30(12):115-118
人才资本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评价模型,分析广西人力资本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评价广西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表明,广西人才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效率明显高于用于物质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体现为人才资本的作用.因此,广西应当尽快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增长的基础转移到主要依赖人力资本特别是人才资本的增长和技术进步上来,最终取得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形成和成长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有机结合的产物.在这过程中,社会资本是二者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社会资本的发育水平影响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配置模式和经营绩效.对现代化大生产而言,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相对优越的制度安排,但是在包括甘肃省在内的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社会,社会资本发育成熟度低、各种经济资源城乡分布差异大、经济体制转轨缓慢,在没有外部因素介入条件下,很难产生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相互激励,不容易形成现代企业.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资源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分布不均衡,传统的非正式制度影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家族企业和家族化经营往往成为当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事社会化生产活动的现实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8.
企业人力资本入股股东的收入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始终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人力资本入股制度创新可从根本上调动利益相关人的积极性.依据资本保全理论与马克思的劳动力再生产理论分析探究人力资本问题,可以发现:人力资本股东不仅可像物质资本股东一样按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股份份额多少获取股利收入(在企业赢利时),还可按月领取人力资本折旧费(相当于工资).人力资本折旧费具体包括三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要的生活资料费用;二是维持劳动者繁殖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费用;三是维持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所支费用的磨损摊销额.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分析:1978~1997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高速经济增长。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化改革和人力资本增长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西方学者往往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归功于物质资本,即高积累和高投入的结果,忽视市场化改革和人力资本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实证角度分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和市场化等因素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经济人寻求自身利益的场所。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本着获利的目的形成一个企业合约,在满足参与约束的条件下,他们凭借自己对生产过程或生产资料的控制,在合约的践行过程中进行着重复博弈,博弈主要围绕生产者寻求机会主义行为和管理者对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进行。当生产者不满意自己的状况时便利用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寻求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而物质资本所有者凭借自己对物质资本的控制推动制度循着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降低监管成本的路径演进。同时,借助技术进步,生产者机会主义行为空间越来越小,弱化了人力资本对劳动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