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政策以克服贫困和消除社会排斥为基本目标,在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民主、调整社会结构、增进社会团结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社会政策在中国的发展,源于解决社会变迁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的强烈需求。为此,需要从科学执政的高度重视社会政策,确立"关注民生"的社会政策目标,积极扩大社会政策覆盖面,并逐步实行社会政策的城乡整合,促进社会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2.
维也纳大学罗斯那先生使用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和技术工具分析社会政策制定的原因,并探讨了社会政策计划的范围、目标、政治科学方面的问题以及两种类型的分配效应等,为社会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本文对其进行详细述评。  相似文献   

3.
社会政策的目标是为全体市民提供福利,包括有偿性福利和无偿性福利.以及对社会边缘人群(特别是妇女等弱势群体)进行补偿的公共资源再次分配的过程,其目标原则是公正、平等的价值观.然而,由于不平等的性别制度使得妇女在出生和就业等方面处于被边缘和被剥夺的境地,对此,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分析现存不平等性别制度的特点,探究把社会性别平等理论镶嵌在社会政策之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市场化、契约化劳动关系已基本建立;劳动关系复杂、主体地位不平等;劳动者基本权益受损问题突出。而与劳动关系相关的社会政策在政策理念、政策形成与执行机制以及政策内容上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通过社会政策改善劳动关系,应当树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培育政策主体,改善政策决策机制,实施和完善积极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建立社会支持服务网络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社会政策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工具。它是在西方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以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为目标的政策体系。随着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的确立,中国社会开始改变长期以来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有经济政策而无社会政策的局面,进入了注重社会公平、重视社会政策的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必然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社会政策从理念、责任主体到实现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以便尽快构建起一个“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的社会政策体系和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由国家保障居民住宅供给的住宅政策向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住宅社会政策转变的过程中,探讨住宅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如住宅社会政策的定义、一般特征,住宅社会政策的地位、作用和制订住宅社会政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建立和完善住宅社会政策提供理论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党一直本着"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适时地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不断制定、调整、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社会政策。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更加着力完善新型的社会政策体系,"党的社会政策"也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以“范式”为核心的多层次序列模型,文章追溯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反贫困历程从经济政策范式向社会政策范式的转化过程,并从社会政策作为生产性要素的发觉、政策理念的转化和国际因素影响的角度对这一转化的动力和机制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21 世纪以来,社会政策在我国农村反贫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经历了从理念层面的“象征性认知”到实践层面“嵌入性认知”的转化。社会政策范式的出现除了以往强调的内生性因素外,还需要通过非社会性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议题赋予其合法性,而国际力量的影响则加速了这一转化过程。 2020 年后,社会政策将在反贫困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社会政策的结构优化将成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由国家保障居民住宅供给的住宅政策向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住宅社会政策转变的过程中,探讨住宅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如住宅社会政策的定义、一般特征,住宅社会政策的地位、作用和制订住宅社会政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建立和完善住宅社会政策提供理论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农村贫困问题是困扰我国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农村贫困实质是缺少自由、缺少生存发展机会与能力的可行能力贫困。传统的反贫困政策以问题为导向的补缺型公共治理,其直接的目标指向于生存意义上的经济贫困,发展的内涵与意义凸显不足。发展型社会政策是一种与发展理念及目标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社会政策模式。对我国农村反贫困而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嵌入为我国农村扶贫开辟了社会政策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政策目标和手段是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两大基本要素。而社会政策目标和手段又是由多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具体目标和手段组成的整体。在现实的社会政策实践中,由于政策手段不同,社会政策目标之间会出现独立性、互补性、对立性三种表现。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政策具体目标和手段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形式,把握其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可以使社会政主发挥最佳的政策效益。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政策主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政策主流化,是指社会政策摆脱从属于政治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地位,逐渐成为公共决策关注的焦点的过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公共政策领域也出现了结构调整的现象,其趋势是越来越注重社会政策的制定与运用即社会政策主流化。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五大发展理念自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成为发展经济社会的理论指导大全,经济的发展是为更全面的实现小康,实现小康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物质前提.本文分析了五大发展理念在"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社会治理中,为社会治理提供理论指导;论述了发展理念在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以及它所赋予创新社会治理的时代意义;提出了坚持以五大发展为引领,促成社会治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政策主流化,是指社会政策摆脱从属于政治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地位,逐渐成为公共决策关注的焦点的过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公共政策领域也出现了结构调整的现象,其趋势是越来越注重社会政策的制定与运用即社会政策主流化。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政策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指党和政府在推进社会政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选择的动态的价值目标,它具有整合社会政策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功能,并发挥着使社会政策建设向既定目标发展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社会公正、和谐发展等价值取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只有重视并充分发挥这些价值取向的作用,才能解决社会政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我国的社会政策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的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路径,其主要特征是超越过去低成本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走向以高质量为引领、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动力的技术密集型经济发展方式。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运用、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与品质、人力资本的作用、均衡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包括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和更好的社会环境等。为此,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必须要有社会政策为其构建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社会政策来提升人力资本和国内消费等方面的支持,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促进社会政策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应该从理论上认识社会政策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价值性和工具性意义,重构高质量发展中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并且重新审视促进经济发展、做好公平分配及合理使用财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政策制定主体的政策认知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政策的制定受到政策制定主体对科学技术及其功能认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形成了科技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理论基础。现实中,中国科技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和指导思想受到来自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自身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宏观科技政策的输出是这种政策向度在社会形塑下得以显现的具体形态。通过分析改革开放后科技政策的输出表明,中国科技政策制定的理念是中国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但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社会质量理论是近年来在欧洲流行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理论。为应对福利危机,欧洲学者提出"社会质量"概念架构及其指标体系来分析和考察各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影响其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质量理论以倡导社会和谐和社会建设为其基本的价值导向,把握到了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本质所在。近年来,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提升社会发展质量,这与社会质量理论蕴含的社会发展理念正相契合。社会质量理论及其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包容、社会赋权、社会凝聚四维度理念的提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可以使我们深入思考社会建设问题,调整社会政策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实践,我国社会政策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曾经流行一时的"大公无私"、"兴公灭私"早已变成历史口号,忽视个人福利的虚幻集体主义也被真实的集体主义所取代,平均主义更是受到普遍的唾弃,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从差别性的家长主义向差别性的剩余主义转变.公私观和义利观、集体现和公平观很大程度上只是社会政策的价值指导和价值目标,真正对普通公民的福利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超常规转型.寻求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发展型社会政策不仅是对新常态的回应和适应性选择,也是其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要求.本文通过梳理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考察其在当前中国面临的困境,指出加强人力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流量”的供给,分类有序地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是新常态下发展型社会政策在中国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