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何凤梅 《职业》2018,(8):22-24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本文提出以两创实验室为平台,采用"以创客激发创新、创新带动创业"的创客、创新、创业三步曲模式,从基础保障支撑化、项目申报多元化、学生思想解放化、创新创业可持续化、信息技术拓展化五个方面,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定位,提高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学习和工作方式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各个学校都开展了"互联网+"活动,因此,学生成为了互联网的主力军,学校成为了互联网的主场。本文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阐述了何为互联网+,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展互联网+的意义与作用,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应遵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关注,"互联网+"高职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高职教育实现的难点在于"互联网+"高职教学。"互联网+"高职教学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教学资源发布部署的基础设施问题、访问教学资源的入口问题等等。本文分析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及师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对高职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初步构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的实施模式,对高职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较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特进行此调研。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思维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的精神,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形态也有了新的变化,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本文针对具体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如今,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而"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成为新兴的行业。对于大学生而言,更需要密切关注"互联网+"时代下带来的机遇,寻找发展方向,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平台。本文主要基于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常规理念进行变革,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开辟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卓有实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及指导,扩大大学生创业的视野,进而解决大学生就业方向单一,创业方向迷茫等问题,开发创业新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式的影响下,当前高等院校、大学教育中最为核心的问题集中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本文首先通过对"互联网+"行业形势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寻求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前提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使大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成为了一种趋势。然而在发展趋势的演进过程中,注定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生能否顺利抓住机遇,又是否能够积极应对挑战,是当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一个主题,也是广大创新创业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以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教育为主渠道,提出了相应建议,希望能对大学生创新意识挖掘、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完善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特殊性及创新创业的现状入手,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以"创新创业学院""职业教育联盟"及"大学生孵化基地"三个载体为依托,开发利用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打造三位一体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10.
赵明欣  尹力  张搏 《职业》2017,(27):76-77
本文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分析赤峰市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转变教育理念、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等方面探索了"互联网+"时代赤峰市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周银新 《职业》2016,(32):60-62
恰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利好环境和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本文提出,高职外贸类专业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外贸类专业的传统优势,通过"将企业搬进校园",推行"校企双导师"制和"学长引导制",强化学生跨境电商核心技能训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素养,增强其创业行动力,鼓励学生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有所作为,促进就业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志伟  陈俊潮 《职业》2023,(12):16-19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助力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对发掘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大赛成绩及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互联网+为契机,结合文科类大学生的专业特性和能力素质特点,从建立健全创业课程体系,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围绕"互联网+"的创新创业竞赛以及搭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四个维度探讨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互联网+"思想应用到很多行业,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业,自然也要紧跟时代潮流,甚至应该走在"互联网+"时代的最前线。以"互联网+"时代为切入点,探讨如何以互联网思维来指导创业就业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雅 《公关世界》2023,(19):123-125
近几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2020年我国教育部提出鼓励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挥高校智能支持作用和科研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进而随着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对学生综合素质所提出要求也日渐升高。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因此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创新创业的实践入手,以兰州现代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以“创新创业比赛平台”“校企合作联盟”及“大学生孵化基地”三个载体为依托,打造本校创新创业团队,践行本校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针对高职学生双创能力培养路径探索提出建议,借此推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就是高等院校,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主要阐述在"互联网+"思维下,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应实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姚伟 《职业》2017,(30)
国家当前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予以大力支持."双创"不仅是当前政府的施政纲要,更是国家中长期的发展战略.高职院校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思维.然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针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马达文  刘莎 《职业》2016,(36):45-46
"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概念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反复被强调,也成了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互联网+"作为信息化建设中引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与创业创新密不可分,可以说,"互联网+"不仅仅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劳动形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就政府部门来说,顺应趋势,以"互联网+政务"的组织形态推动智慧型政府的形成,是判断政府部门行政能力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地。结合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基于"互联网+"视角,加强网络思想政治专业队伍和思政平台内容建设,加强网络管理,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例,对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路径开展研究,拟初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20.
硅谷精神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政策,倡导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养成也非常关注。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比较弱。在当下严峻的经济环境与就业环境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焦点和热点。在对美国硅谷及128公路进行考察后,笔者认为学校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区域创业文化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文化支撑:地方创业政策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