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互联网环境,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对一稿多投、抄袭行为、剽窃行为以及捏造行为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与防范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操作上可行的方法。实践证明,运用这些方法,可有效地防范有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2.
一稿多投是学术界由来已久且难以医治的顽症。究其原因,主要是科研压力之下作者的投机心态、作者投稿经验的匮乏、稿件时效性的压力以及网上投稿的便捷与低成本等因素使然。一稿多投会造成编方人力资源的浪费,容易引发一稿多发,挤占宝贵的版面资源,引起版权纠纷,破坏学术诚信,扰乱科研秩序。要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惩罚力度、利用高科技进行防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高编辑效率等方面,把"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多管齐下,齐抓共管,从根本上规范科研活动,根治一稿多投顽症。  相似文献   

3.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防范问题,多数专家学者都是从作者不端行为防范入手,防范策略也多从制度层面、道德约束、编辑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基于在探讨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防范的基础上,试从编辑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防范展开研究,重在探讨利用计算机技术防范学报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4.
版权声明     
<正>1.确认稿件为作者本人或与他人合撰,文责自负,由此而引起的知识产权纠纷及法律、经济责任均由作者个人负责。如因作者一稿多投而造成的版权纠纷等后果由作者负责;2.本刊坚决抵制一切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有权对来稿进行学术不端检测;3.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有权对来稿按编辑规范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改或删节,不同意修改者,请务必在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期刊作者一稿多投现象非常普遍,业界多是持批评态度,认为作者缺乏学术道德,违法悖德,但是此类现象却层出不穷。本文从学术期刊的作者群入手,对作者的投稿原因进行了剖析,对目前的学术期刊编辑流程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一稿多投现象再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曾对学术论文一稿多投现象从概念定位、产生原因、作者心理、防范和处理措施等诸多方面进行过探讨。理性对待一稿多投的问题,应在完善法律保障的基础上提倡作者自律、媒体自律。作者应尊重读者、尊重刊物、尊重自己的作品,从努力提高文稿的学术水平来增加录用的可能性。编者应按规约回复作者,努力缩短审稿流程,通过期刊专业化、专业期刊联盟、建立统一投稿平台等途径减少和杜绝一稿多发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奥斯丁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即一个言外之力的实施间接地通过另一个间接言语行为的实施来实现.后来语言学家们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问题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维索伦尔提出的顺应理论,从以下几方面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8.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防范问题,多数专家学者都是从作者不端行为防范入手,防范策略也多从制度层面、道德约束、编辑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在探讨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防范的基础上,试从编辑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防范展开研究,重在探讨利用计算机技术防范学报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6,(6):116-118
学术评价体系异化给学报编辑工作带来极大困扰,具体表现为:学术论文沦为"经济作物",挤占了有限的出版资源,浪费了编辑的宝贵时间;作者为提高发稿率或实现利益最大化,一稿多投甚至突然要求撤稿,使编辑工作陷入被动;应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加重了编辑的审稿工作量,耗费了编辑有限的精力;异化的学术生态环境导致编辑和作者关系的异化。因此,学报编辑一要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坚持学报的学术引领功能;二要防止学报编辑权力的僭越和缺失;三要重构编辑与作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四要道德提醒以减少学术不端的行为,树立学术诚信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从语用学角度,基于格赖斯合作原则理论,对小说《他是否尚在人间》中人物语言进行细致的解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作者在文中多次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了夸张、幽默、讽刺等非常强烈的艺术效果,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言外之意的表达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而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期刊编辑部应对恶性一稿多投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恶性一稿多投界定为作者以重复发表为目的,采用隐瞒、欺骗等手段,导致其作品被多家期刊发表,侵犯期刊专有出版权,对学术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期刊编辑部应对恶性一投多投的策略有:签订版权转让协议,明确权利归属;收取审稿费用,增加违约成本;加快稿件处理流程,提高稿件处理效率;运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提高查找重复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本刊在来稿的审阅和编辑过程中,发现了多起学术不端行为,如一稿多投、抄袭刽窃、重复发表等等。这些学界公认的学术不端行为,败坏学风,漠视学术规范、践踏学术道德与操守,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给编辑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而且其行为一旦得逞,将严重损害本刊及我校的声誉,在学界乃至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术论文的一稿多投是指作品尚未在任何期刊上发表前,作者将同一作品向不同的期刊社投稿的行为。一稿多投与一稿多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禁止一稿多投是不合理的,对于作者和期刊社均无益处;而对于一稿多发,则应当予以禁止、规制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一稿多投的制度,既有利于保障作者权利,又有利于提高期刊社工作效率、质量。《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的存在没有实质意义,应当予以废止。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南京医科大学作为检索对象,获取2002-2013年SCI收录南京医科大学发文,并通过知识图谱展现12年间南京医科大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文章主要通过作者发文、科研合作、学术热点分别构建知识图谱,从学者、机构、关键词角度可视化地计量了南京医科大学的科研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0-2011年间CSSCI收录法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信息为数据来源,从关键词、被引文献和被引作者、作者合作等角度绘制我国法学学科知识图谱。文章通过可视化图谱直观呈现2000-2011年间我国法学学术热点、核心文献、作者合著、作者共被引等科研情况,有助于认识我国法学学科知识的结构特征,发现我国法学研究领域中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及其合作情况。  相似文献   

16.
科技论文一稿多投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论文一稿多投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方面存在着急功近利心理、过分追求稿件时效性等问题,编辑部方面存在着稿件滞留时间太长、与作者沟通不够等问题。加强《著作权法》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及时回复稿件,加强防范意识,缩短科技论文的发表周期,建立健全作者、编者有效的沟通机制,可有效避免一稿多投、一稿多用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研究生学术不端事件屡有发生,主要表现是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捏造或篡改实验数据、发表论文“一稿多投”、杜撰参考文献,引文不加注释、不当署名等。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相关制度的不合理、不完善及不良学术环境的影响;现代电子技术的便利条件以及研究生个人道德自律意识的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净化学术环境、提高研究生道德自律意识,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中一稿多投现象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稿多投不仅严重违背了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原则,而且有悖于科技道德。一稿多投现象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缺乏投稿常识;期刊社审稿周期长;学术评价制度不合理;科技道德缺损。克服一稿多投的对策:加强教育引导,净化学术氛围;规范科技期刊编审工作;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实施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违背言语交际合作原则是富于叙述模式创新的福克纳乐于采用的修辞策略。他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在两个交际层面上违反合作原则:一是文本外真实作者与真实读者之间的交流层面,二是文本内叙述者之间的言语行为层面。显性的违反准则揭示了作者过度保护交流合作的修辞动机,因为读者会在这种标记性的叙述行为中发现作者的言外之意,获得作者预期的言后之意。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学术诚信是指研究生对学术研究的态度和行为,这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和道德建设。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及数量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体系受到挑战。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部分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学术论文造假,一稿多投,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等各种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在分析了现象背后的社会成因和制度成因后,提出完善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加强研究生道德教育和监督管理等对策,最终培养研究生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