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日昌在两淮盐运使任上首先对盐务本身进行改革。针对以往的弊病,在运销环节上,他采取了固定引额和成本的方法,不准盐商多请引,也不准盐商少运盐;在生产环节上,他督令修复生产盐的场垣,划定界限、筹备煮盐用的草薪,减轻盐的生产者灶户和盐商的负担,以恢复和发展盐业生产。其次,他通过拟定在任盐官功过奖惩章程,并定期对官员进行选拔、考核,对管理盐业生产、流通的各级官员的作风进行了整顿。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制度史研究往往强调王朝国家在制度创建和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自上而下的贯彻过程。以明清地域变迁为背景,通过对广东靖康盐场灶户家族凤冈陈氏的考察,自下而上地展示盐场灶户群体为争取家族利益最大化而与王朝国家进行博弈的动态场景。凤冈陈氏的个案研究立足于区域史脉络,重新审视制度变迁,表明盐场制度的建立和运作过程交织着制度改革与家族利益的互动,灶户家族影响盐场运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努力维系盐场和国家间的一种平衡关系,并在其中寻求自身的利益庇护。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制度史研究往往强调王朝国家在制度创建和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自上而下的贯彻过程.以明清地域变迁为背景,通过对广东靖康盐场灶户家族凤冈陈氏的考察,自下而上地展示盐场灶户群体为争取家族利益最大化而与王朝国家进行博弈的动态场景.凤冈陈氏的个案研究立足于区域史脉络,重新审视制度变迁,表明盐场制度的建立和运作过程交织着制度改革与家族利益的互动,灶户家族影响盐场运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努力维系盐场和国家间的一种平衡关系,并在其中寻求自身的利益庇护.  相似文献   

4.
“扬州繁华以盐盛” ,古代扬州的繁荣与两淮盐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元朝也不例外。虽然元代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 ,但是扬州作为两淮盐业的行政和转运中心却再度呈现繁荣。探讨元代两淮盐业与扬州繁荣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扬州城市与经济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清代盐业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也更为多样,学科交叉研究十分明显。清代的盐政、盐法、盐商、盐业经济等领域的研究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原先研究相对薄弱的灶户制度、食盐运销体制、私盐与缉私问题、盐法和盐税变化等问题也日趋受到重视和关注。但也存在重复研究、区域不平衡、有些问题尚待深入和资料档案有待整理等问题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宋代专卖制度变革与地方政府管理职能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专卖制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专卖制度实现了由直接专卖制向间接专卖制的转变.这一变革反映和影响了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地方政府在直接专卖制下承担专卖品运销,分夺专卖利益;而在间接专卖制下则主要承担缉私、监管商人营销等,难以直接分夺专卖利益.中央从地方政府手中集中利权的重要手段就是吸纳商人在更多的经营环节中取代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职能演变的基本趋势是退出专卖商品的直接经营,转而维护专卖制度的运行,专卖利益不断集中于中央.与唐代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专卖系统相比,宋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央集权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7.
清末淮南盐业的衰落,使淮南盐区仅靠传统的单一的盐业产业结构,已不能满足广大灶民的生活需要.为调整淮南盐区产业结构,解决灶民生计,张謇率先创办通海垦牧公司.通海垦牧公司的成功经验,为盐业生产衰落的淮南盐区指明了一条废灶兴垦、调整产业结构的出路.淮南盐垦事业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在水利工程、农田建设、作物种植、盐业生产和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两浙盐区为中国古代传统盐区之一,在中国盐业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海盐博物馆馆藏文物“纲盐执照”信息涵盖丰富,极具代表性。拟通过对该文物的深度解读,以剖析明清时期至民国初年两浙盐区盐法制度如“纲法”和“票法”的变化发展、食盐运销制度的变革、盐商特权以及盐务职官制度的变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盐历来是古今中外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资料,它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盐的产地辽阔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盐业产销史。千百年来,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不断制定管理盐的生产、运销的盐制、盐法,管理盐的生产和运销。内蒙古盐湖很多,盐、碱、硝的储量也十分巨大,是我区的资源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和利益分化的基础上,利益博弈将成为一种常规化的社会现象。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为利益的表达和博弈制定规则,设立制度安排,保持自己的超越性与公正性。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时期中国的盐政运作是否具有市场导向,一直很有争议。在贡赋体制下的明清中国,通过控制盐的流通以获取税收是盐政的主要目的,盐税征收状况由此很难与盐业市场的布局、规模及其变化相脱离。明代两广盐区中,广东和海北二提举司、粤东和珠江三角洲之间盐场生产规模的此兴彼衰现象,就充分展现了贡赋体制下市场在盐政运作中的意义。明初两广盐的开中、天顺成化间的余盐抽银和正德以后的潮桥榷饷,都是在中央与地方、尤其是地方军门及各级政府之间的税收博弈下,推动盐业制度不断调整的结果,同时这一过程也显示了市场在贡赋体制变迁中与贡赋的结合方式的变化。盐政运作是各级政府不断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盐利最大获益的过程。不同的时期,市场与贡赋的不同结合方式,由此形成不同的盐业布局的重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元代的盐课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关键地位,用于腌制鱼鲞的鱼盐也被纳入严密的控制之中。由于鱼盐可以随鱼鲞自由地流通,这就引起了各运司,特别是鱼鲞的主产地淮、浙两运司在鱼鲞贸易及鱼盐管理上的冲突。这个冲突反映出元代盐法的地域性差别,同时,盐司之间在鱼盐管理上的矛盾最终会上诉至中央,对这些矛盾的处置及相关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也引人注目地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央与运司之间的关系。对鱼盐管理制度的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元代盐法的整体特征,并启发我们思考经济政策制定与变革过程中尊重地域性差异与政策的统一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清代前期两淮盐商,是当时全国三大商业资本之一。盐商们“富至千万”,“百万以下者,皆谓之小商”,其资本之雄厚,在中国盐业发展史上实属罕见。以千万计的巨额资本的形成,是与两淮盐业制度密不可分的。因此,研究两淮盐业制度史,对于论述盐商之兴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清代前期两淮盐制中的纲盐、票盐的变化及其与盐商衰落的关系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过渡时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纵向博弈及其经济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渐进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向地方行政性分权战略,形成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主体格局,造就了地方政府独立的经济利益。中央与地方之间不再是简单的行政隶属关系,而是带有相当程度的对等博弈主体角色。地方政府业已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目标取向的经济主体,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博弈不仅对经济资源在二者间的分配产生决定性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格局和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间接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益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政府利益和地方政府利益之间的博弈关系是研究政府行为的一个关键方面。这里拟运用博弈论的部分原理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益建构,进而探讨协调中央政府利益和地方政府利益间博弈关系的主要对策,指出中央政府要作好宏观调控的定位;规范政府执政行为;加强监督加强政府官员的思想素质培训;充分利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争取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16.
盐亭县产盐有千年的悠久历史,驰名川北一带,在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川北盐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之所以立足于研 究者鲜少涉及的盐亭县井盐的产销状况,意在还原民国时期井盐繁杂的生产技艺与运销形式,同时借助馆藏民国档案与相关 文献资料,呈现井盐产销中的利益博弈,并以此为基础,进而延伸至盐亭县井盐产销的地方性特质。  相似文献   

17.
自同治至光绪年间,淮盐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而失去了在两湖地区的大部分引地。为规复两湖引地,两江总督采取了种种措施:从重税邻私到禁止川盐入楚;从川、淮分界行销到代完川、鄂饷银;从设卡辑私到设卡缴税;从加强运销机构管理到提高淮盐质量。然而这些措施却遭到了四川总督、两湖地区督抚的联合抵制。"引地规复之争"背后折射的是地方官僚集团之间的利益之争,同时也反映了盐业从生产、分配到运销、管理最终走向市场化的历史必然性。至光绪中叶,在中央政府的催促下,淮盐盐引虽然恢复,但私盐贩运依然屡禁不止,此后也一直未能彻底解决。两淮盐场遂逐渐转向垦殖。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两湖市场与四川盐业的盛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代以官督商销为主要特征的食盐专卖,沿袭着前代的专商引岸制,其内容为:签商认引,划界运销,按引征课。划界运销是系结产地与销场的主要之环节,它不但影响着盐商的兴替、盐课的征纳,而且直接制约着盐业的发展。 本来,为了食盐的销售而划分盐销区,应该考虑到各地的产量和销量,以及各地的运输距离与盐价等诸方面的因素,使食盐在运销环节中符合经济原则,以便达到通商便民的目  相似文献   

19.
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视角出发,改革的过程是权力逐渐下放的过程。市场经济和地方分权相互作用。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地方分权,地方分权激活市场经济的活力。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分权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使宏观调控能力减弱。这是中央与地方双方互动的博弈过程,是市场经济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重构,需要制度与法律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土地征收看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博弈均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博弈是其焦点,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征地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和农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利益博弈中所处的地位,在这三方博弈的过程中农民是最大的牺牲者,他们处于劣势地位,属于弱势群体;土地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形成了一种利益联盟关系,他们在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属于强势群体.农民处于弱势的原因是由于制度缺乏理性,据此从制度理性出发对失地农民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