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卫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6-50
大遗址是构成中华文明史史迹的主体。大遗址展示是大遗址保护、利用与传承实现的主要途径。由于我国大遗址展示理念方法研究的欠缺和传统的保护思维,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中主要以静态的、单一的针对遗迹本体的保护性的展示为主,在实践中不能真正表达出我国大遗址的文化内涵,实现大遗址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以秦雍城为例,在深入分析秦雍城遗址保护展示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遗址实际,从保护展示的理念、目标、对象、方式方法、保护展示的布局及功能主题等角度对秦雍城遗址保护展示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推进大遗址保护展示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
冯健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7-24
文化遗产需要通过展示体现其价值,其自身的属性与真实性在实际的展示中存在不能完整反映真实或导致误解等问题,通过对文化遗产真实性展示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解读,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理念,以西安大遗址为例,指出真实性与展示的原则和关系、问题。研究认为,遗产的真实性信息包括最初的状态和后续各个历史时期信息的叠加两个部分,展示中对遗产研究和未来不断进行的研究工作会导致对遗产真实性出现误读和曲解,因此坚决排除人为因素对遗产本体及其环境进行改变,是真实性展示的准则;西安大遗址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从真实性展示的技术路径来说,杜陵的围栏展示还应通过增加展板或指导标志补充遗产信息,汉长安城的对位复原展示应增加文字图片等辅助考古资料,唐长安城丹凤门保护工程应在展示保护大厅相应位置明确说明展示的相似性而非一致性,唐长安城延平门和大明宫紫宸殿遗址都利用了植物意向展示,还应通过文字、模型补充展示信息,大明宫含元殿的包砌展示宜在展示方案中补充遗产的微缩模型,即西安大遗址保护利用应在有效利用前沿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数字化展示,运用多种展示方式补充单一展示方式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大遗址产业化经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长期在事业模式下运作,造成保护资金短缺、资源利用不足和管理经营无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大遗址产业化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大遗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和现实基础,提出了大遗址产业化的基本策略,即推进大遗址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保护和展示技术的现代化、大遗址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大遗址文化商品的市场化、大遗址资源开发的深度化、管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大遗址保护是文物保护和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秦咸阳官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在保护历史遗存、弘扬大秦文化、塑造城市形象、促进区域发展和提升生态环境等方面意义深远.在全面深入探讨秦咸阳宫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建设策略,并体现在功能结构和用地布局中,这是秦咸阳宫考古遗址公园实现区域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和谐统一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唐碧珍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历史大遗址表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成为现代人心灵皈依的重要精神家园,极具历史人文科学价值。其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从行政、专业、法律诸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科学、动态的保护。同时,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原则,正确处理好大遗址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和谐,使其保护与再利用协调统一,以充分展示其独标笤颖的价值魅力。 相似文献
6.
操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新闻报道的空间建构是新闻报道有效叙事之重点环节,聚焦于现场的报道,是一种立足于深刻认知新闻现场和现场新闻之内在关联的选择性重构,现场既代表新闻报道的语境与情境还原,同时也是实现传受双方互动理解的一种审美超越。现场的报道空间建构不仅体现出新闻报道的时效要求对叙事策略选择的必然,更通过叙事设计的结构化、进入化策略来实践传受双方知觉场的共建,尤其在当代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空间叙事策略将伴随社会空间的心灵感知而不断创新发展。重视并有效发掘、应用那些能够激发受众感知的想象力的空间要素,才是新闻报道未来创新的方向,空间的重构也绝非是媒介技术提供的拟态逼真,而是构建合乎受众认知需求与审美体验的空间实践,是叙事的社会参与,也是其心灵对话空间的共建。 相似文献
7.
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高句丽山城的城邑制度,并对其价值进行了判定.根据高句丽山城遗址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遗产保护理念,提出了高句丽山城“大遗址群”的新概念,为其整体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遗址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遗址保护是我国当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议题,相关保护规划的认识、方法、理论不完全成熟,当前大遗址保护研究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大遗址保护现状,分析保护思想理念与保护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战略角度提出理念、方法、制度等对策建议,目的是希望避免大遗址保护走不必要的弯路。 相似文献
9.
大遗址、遗迹动态保护规划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比分析中西方大遗址、遗迹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现行静态保护规划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大遗址、遗迹动态保护规划的概念与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试图为我国大遗址、遗迹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一套更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成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39-45
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研究、造园艺术科学考察及借鉴是圆明园遗址保护展示面临挑战的两个主要功能。迄今为止,圆明园西洋楼景区、含经堂遗址、九州景区三大遗址保护工程,部分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但未能恰切地担负起历史研究、造园艺术科学考察及借鉴功能。以遗产原真性理论为依据,论证了一种更好地实现两大功能的圆明园遗址分区保护展示设想。这其中,针对圆明园罹难前后两种原状的极少量重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方英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2):102-105
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理论界出现了“空间转向”,与此契合的是,文学叙事的空间维度日益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如何理解空间是开展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也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问题.理解空间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了解历史上空间意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脉络,这是理解空间的起点.第二,在“空间转向”的视阈下理解空间——空间的凸显、空间意义的多维性与复杂性、对二元对立的超越,这是理解空间的重点.第三,在文学叙事的层面把握空间的意义,这是理解空间的落脚点.文学叙事空间是由作者、读者、文本共同建构的想象性、艺术化空间,既是表达层面的空间形式,又是内容层面的具象空间. 相似文献
12.
13.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盗梦空间》作为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经典之作,在引进国内之初便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该片在叙事策略上,尤其是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表现方式,一直是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文章认为该片采用了空间化的时间设置,用空间割断时间的叙事手法以及梦幻式套层结构的形式,使整部影片在叙事上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遗址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我国古代文明史史迹的主体。本文剖析了国内外关于大遗址的内涵界定与价值评析,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在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最新实践经验,对国内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模式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提出了今后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薛皓洁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22,(6):119-124
文学作品的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是叙事空间的两极,阎连科的《受活》、东西的《没有语言的生活》、迟子建的《雾月牛栏》、贾平凹的《古炉》等,都是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双向互动的典型之作。这些作品以残疾现象为媒介构建荒诞的故事空间,借助超现实主义叙事手法,构建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话语空间,通过双向互动,在荒诞与现实间架起想象的桥梁,从而实现文学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对接,折射社会现实,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贲琦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61-62
展示设计不仅作为一种设计的表现形式,更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及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商业展示设计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带有强烈经济色彩的行为,优秀的展示设计能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提升企业营销水准、强化品牌的传播、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这是其有别于艺术展示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自文化产业问世以来,技术在其中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数字化技术基本成熟的背景下,文化遗址的数字化展示成为必然趋势.展示策略是影响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的关键因素之一.文化遗址的数字化展示流程包括预研、策划、预实施、实施和验收五个环节.其中,预研和策划环节是基础性和纲领性工作.展示策略主要属于展示流程中的预研和策划环节.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设计文化遗址的展示方式,针对不同文化遗址制定不同展示方案,并策划相应的传播方式,这些是展示策略层面的核心内容,也直接关系到展示效果和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8.
郭巧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1):136-138
展示设计,是指以空间为前提的以视觉传达为主要手段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将某物品按一定的主题和目的加以摆设和演示,它依赖于空间进行表现,经营者越来越重视展示空间设计的艺术性,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文章通过对展示空间特点的分析,归纳展示空间设计的艺术手法,指出了空间的营造是展示设计的关键。只有较好的使用“空间”这一语言才能赋予一个设计以实质的意义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万书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4):97-101
当前中国动画电影在叙事空间的塑造上具有丰富奇幻的空间想象、美轮美奂的影像奇观、多样的镜头组接和场景转换方式,以及民族元素的融合运用等特点。相比以前,当前中国动画电影在叙事空间塑造上的确有了很大进步,但在空间的叙事功能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如何塑造完美的影像空间,更好地为叙事服务,是动画电影制作者应该持续不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吕晓潇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41-46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空间对电影的意义至关重要。电影中丰富多元的空间结构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也以其幽微精深的意指深化了叙事效果。电影《过界男女》正是借助空间叙事策略以完成电影艺术的叙事目的,影片不仅围绕"过界"主题建构起二元空间结构的叙事框架,还以空间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与线索,而且通过具有丰富意指的空间意象展现影片的审美意蕴,传达对现代人类生存的反思与关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