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乡村振兴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而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因素,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乡村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要突破人才发展困境,必须要从引才借力、制度政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乡村人才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意义在于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破解乡村人才掣肘、调动乡村发展要素.较一般乡村实践主体,乡村人才在社会属性、空间属性、身份属性、价值属性4个层面具有特殊性和优越性;从战略向度、历史向度、目标向度来看,乡村人才振兴分别蕴意现实系统工程、长期建设实践、目标期望状态.当前,乡村人才振兴在人才结构、人才流动、人才生态、人才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困境,影响乡村振兴的成效.明晰目标定位,强化基本理念,完善机制保障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可能路径.这有利于破除阻碍因素,突破现实困境,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经途径。通过对全国省级乡村振兴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探究我国各省级政府执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结果表明,全国省级政府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所选择的思路与策略具有共性: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为乡村振兴构建长期稳定的制度基础;强调资源整合,实现融合发展;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注重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相衔接;着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与金融服务的支持;通过数字赋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智力支撑,但存在着乡村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完善、人才专业化程度低和人才引进难、流失严重等现实困境。培育本土新型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回流,鼓励社会人才投入乡村建设,成为实施乡村人才振兴的主要路径。为此,应当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体系、完善机制保障、加快产业发展,统筹推进人才部署、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活力、吸引人才回流。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的理论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需要依靠农村生产力的提升,而生产力提升必须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本文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并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提取能够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的概念和范畴,得出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理论模型。由模型可知,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由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科技人才战略、政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应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农产品产业链六个模块构成,这些模块在实际执行中又存在不同形式的交叉,从而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生态路径系统。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将通州区定位为"北京未来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其中通州新城为北京中心城功能拓展的重点地区,近中期应主要服务于顺义新城和亦庄新城.这是编制通州新城规划和村庄体系规划的主要目的.针对《通州区村庄体系规划2006-2020》方案,本文从规划技术层面展开评述,提出改进建议,反思北京大都市边缘区急剧扩展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以期减少城市边缘区社会问题造成的危害,实现大都市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袁绫 《国际公关》2022,(23):127-129
本文针对当前农村电商人才、技术支撑不足的现状及问题,以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为样本,立足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提出符合地方发展的实施方案与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联合高校共同助力农村电商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武卿玉 《国际公关》2023,(11):89-9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情况,分析其问题与不足之处,同时提出社会工作介入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以行之有效地促进海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11.
本研究尝试构建一个包含寿险业信息化制度创新和乡村人才振兴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与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诠释寿险业信息化制度创新对乡村人才振兴的影响,验证了寿险业信息化制度创新能够通过增加人才收入和扩大就业市场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研究表明:寿险业推动信息化制度创新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动力;创新型寿险可以生产出更加完善的寿险产品,提高人才健康水平,进而增加人才收入;寿险业依托互联网快速发展,给寿险业带来了利润,帮助寿险业生成更多的就业市场,为乡村人才提供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展分析发现,寿险业通过信息化制度创新对于人才收入和就业市场的影响程度也会因不同地区经济水平、数字化程度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因此,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和当地经济科技发展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12.
支教教师的工作状态对于教育精准帮扶及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达成至关重要。支教教师的工作状态是支教教师在教育帮扶过程中资源使用、人际关系、情感投入、专业行动和发展的综合表现。研究以参与“L州H县教育帮扶行动”的支教教师群体为个案,运用情境分析、参与式观察、无结构式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路径提炼出支教教师工作状态的两大核心特征:工作纷繁复杂(跨界)与身份内外多元(分身),这有可能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帮扶与发展,特别是提升支教教师工作效能的着力点。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做好教育帮扶行动的政策衔接与项目衔接,支教教师应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与领导能力,有效转变当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助力学生追寻教育梦想,同时推动科教振兴。  相似文献   

13.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应当全方位推动人才振兴,为做好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边疆民族地区依靠自身优势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边疆民族地区必须始终把人才开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以人才开发为起点,千方百计引人、因地制宜育人、不拘一格用人、优化服务留人,增加人才数量,提高人才质量,释放人才潜能,推动构建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工作的崭新格局,全面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全面剖析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开发面临的困境,深入挖掘产生困境的原因,提出摆脱困境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的人才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鲁中L村为案例支撑,结合已有理论启发对乡村文化振兴问题做一探索性回应。研究发现宗族网络及其动态调整的乡村文化空间,流动的个体与叙事性群体的乡村文化主体,关系嵌入、规则叠加与二元信任的乡村文化行动等情境向量在约束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的同时也蕴含了一条惯性之力、自主之力、干预之力三力驱动的复合型乡村文化振兴路径,即在兼具守旧与稳定双重特性的惯性之力,以共约自建构为内核的自主之力,以外源"否定"激发见长的干预之力分别以合法性、组织化与秩序,村民主体性、自发行动与时间,强力嵌入、微观融合和适时、适势调整单独支撑乡村文化振兴的同时,也以三力聚合的方式(具备系统性,包含独立、整合、跃升要旨,内嵌情境、互动与创新策略)为乡村文化振兴添加了更为强大的整体性助力。  相似文献   

15.
卫星城作为大都市圈的组成部分,与母城之间有较密切的经济联系、交通联系和居住生活联系,对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减轻工业污染有重要作用。为此,论文以成都市卫星城为分析对象,依据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对其卫星城与中心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潜力进行实证测算后发现,成都市卫星城虽然功能相对完善,但因受到中心城区产业和交通的影响可大致分为先发型卫星城、支撑型卫星城和特色型卫星城三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17.
18.
乡村旅游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发展。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次对我国的乡村旅游人才进行了总结和定义。山东省作为我国首批发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现阶段凸显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以山东省为例,运用大量相关数据并绘制多样图表,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政策支撑等方面对省内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系统评价了山东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典型问题与发展实际,并在解读相关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人才被赋予重建乡村振兴主体性的路径期待。以往研究仅关注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工具性方案和策略性逻辑,忽视了作为人才支撑的青年主体如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隐机制和深层逻辑。本文围绕青年人才主体有效与乡村振兴治理有效,建构了一个青年人才嵌入性和公共性与乡村振兴绩效的关联分析框架。运用“嵌入性—公共性”的分析框架,通过对闽南创业青年、浙东青年乡贤以及西南职业林农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嵌入性掣动治理能力、公共性制约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治理意愿叠加影响青年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的绩效。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青年人才因治理能力及意愿张力呈现出不同类型主体失效和振兴绩效耗散,共同根源在于嵌入性与公共性的失衡。为此,异质青年人才在借道嵌入性提升治理能力的同时,通过机制化搭乘进行公共性调适,在形塑主体有效的基础上,经由组织化运作将主体有效转化为治理有效,最终促进不同面向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