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段时间以来,国企高管的巨额薪酬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对于国企高管是否需要限薪并非核心问题,重要的是对于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2.
知识员工薪酬制度感知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立足于目前全国的薪酬实践,对科技工作者薪酬制度感知的总体情况和基于个人背景变量差异的薪酬感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科技工作者薪酬制度感知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各分层面以竞争性感知得分最高,其次为激励性感知,倾斜性感知,合理性感知,沟通性感知;不同背景变量的科技工作者在薪酬制度感知整体和各层面的认知上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96名不同阶层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工作紧张、社会支持、职业倦怠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其结论显示,人口统计学变量(年龄与工作年限)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紧张、社会支持、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有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7-2009年浙江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浙江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从薪酬一公司绩效敏感性角度,验证了浙江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粘性特征,即公司绩效上升时薪酬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绩效下降时薪酬的减少幅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Maslach职业倦怠理论的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分析——以西安市阎良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Maslach对职业倦怠的定义和三维度理论的基础上,以阎良区公务员为例,对基层公务员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实证结表明公务员职业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表现;整体的职业倦怠感女性高于男性;年龄结构上31—40岁的公务员职业倦怠感最强;工作年限6—10年的公务员在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两个维度上的职业倦怠感最强。实证结果还表明:工作年限可以替代年龄结构作为解释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关键变量。针对这一显著特征,从公务员职业生涯角度出发,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缓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薪酬制度与组织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薪酬不只是对员工贡献的承认和回报,它还是一套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转化成具体行动方案,以及支持员工实施这些方案的管理流程.但是,目前国内对企业薪酬制度与组织绩效之间相关性程度的实证研究还相当缺乏.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建立,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并针对贫困人口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由于人口众多、财力不足等原因而发展较慢,严重滞后于城镇,农村医疗保障不落实,社会救助制度水平很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浙江上市公司2003-2010年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不同高管薪酬结构的变化呈不同趋势,高管薪酬结构激励效应的大小顺序是:高薪+高持股、低薪+高持股、高薪+低持股、低薪+低持股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11.
导游是旅行社的重要人力资源,导游投入的人力资本和专有知识是旅行社资本有机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导游拥有收益分享权。文章分析了导游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因以及导游行业实施收益分享的特点和方式,建立了导游参与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模型,分析了最优激励机制的特征及对激励机制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薪酬公平问题引发的社会争议较大。本文基于中部三个省份行政机关公务员的一线薪酬调查数据,对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薪酬公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结果显示,职务级别、机构类别与机构级别因素主导了公务员薪酬的内部不公平,企业中“相当人员”的界定标准影响了公务员薪酬外部公平的实现程度,当地人均财政收入与公务员收入的负相关关系则影响了公务员绩效薪酬公平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文章从知识型企业员工的特点入手,提出了知识型企业员工薪酬设计的一般原则,认为知识型员工薪酬设计应采取内在薪酬多样化、职位薪酬动态化、员工福利弹性化以及期权激励虚拟化的薪酬策略,并对其实施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投资表明了经济发展动力的强弱,薪酬体现居民收入的高低,两者都不约而同的是反映经济现状的晴雨表。基于此:文章以云南省数据为样本,对投资、薪酬与经济预期的关系进行探讨,鉴于社会系统中的行业差异比较大,故采取19个行业为研究对象,以期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薪酬公平感与员工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出发,分析公平因素对员工满意的影响效应,并运用中国电力行业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薪酬公平感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结果公平和过程公平都对员工满意产生显著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股权激励悖论进行了理性思考,分析了影响股权激励效果的因素,在相关假设条件下推演了最优薪酬结构模型,并对其动态调整运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