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嘉兴市区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变动以及就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趋势分析、产业结构偏离程度分析对两者变动的匹配性进行研究,并利用就业弹性分析观察各产业对就业的促进效果,以提出拓展比较优势、加大政策扶持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目标.文章基于成分数据理论的Aitchison几何以及对数比变换,对已有测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的协调系数指标进行改进,提出改进的协调系数指标,并通过对浙江省的实证分析来验证该协调系数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协调系数相比,改进的协调系数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优越性:改进的协调系数能够测度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方向是否同向性,同时能合理地解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对称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江苏产业就业结构现状,比较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空间差异,指出江苏整体、区域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不对称性.提出就业弹性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就业弹性模型及三大区域的就业弹性值对江苏产业就业结构进行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研究分析近年来宁波市基本单位结构变迁,以及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对人口就业结构的影响等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外来人口结构调整并举等建议,从而最终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与人口就业结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省基于自身特殊的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在产业结构方面有自己的发展特点。本文对海南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进行一个尽量全面的梳理,在描述海南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度、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分析,研究海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产业结构演进的城市化响应强度指标,研究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产业结构演进城市化响应强度的空间差异及变动趋势,并使用空间Durbin模型方法,对产业结构演进城市化响应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显著地提高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城市化响应强度,产业集聚与政府干预仅间接提高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经济增长速度则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人口流动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的ESD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ESDA空间自相关分析,在GIS软件和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甘肃省2003-2007年市域流动人口数据,对甘肃省市域人口流动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条件、投资能力、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等影响人口流动的因子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定量检验.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流动在地理上存在集聚现象,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空间地理因素对人口流动有显著的影响;产业结构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作用最显著;医疗条件对人口流动直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变动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实证分析,发现浙江省三次产业的产出、就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系;产出结构变动可直接引起经济总体的快速增长,从而进一步促使产业发展中就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建议浙江省从提升产业发展角度来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和就业结构调整,使就业结构能够依据经济总量的发展水平做适时调整,以适应产业发展和经济总量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偏离程度的指标之一.文章通过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历史纵向演进分析和国际横向比较,得出我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水平与国际标准基本吻合,但第三产业相对落后的结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SE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  周兵 《统计与决策》2008,(11):109-111
文章引入"潜变量"的概念,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考察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从统计上说明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关系的显著性,产业结构对三次产业产值的影响以及就业结构对三次产业就业量的影响都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特征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1.
江苏人口总量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5年江苏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江苏的人口演变、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对江苏人口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江苏人口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江苏人口总量与结构进行了预测研究,建立了江苏人口总量的预测模型和从业人员三次产业结构模型,对江苏2050年之前的人口总量和2020年之前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总量与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最后,针对江苏人口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宏观经济周期反映整体经济波动,产业结构是宏观经济的重要载体.本文选取1978-2011年Moore结构变化值和GDP增长率数据,建立VAR 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江苏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周期波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经济周期波动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就业结构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通过对黑龙江垦区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进行分析,发现2008年以前数据变化较为稳定,所以选取自2008年以来近六年的数据进行纵向比较,比较中发现黑龙江垦区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并针对此现象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徐勇  丁悦 《统计与决策》2011,(16):57-59
北京、上海、广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在其城市经济发展中都经历了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过程,实现了产业结构高级化。文章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这些城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寻了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为武汉等区域中心城市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流通产业的发展与我国就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命题之一 ,正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依据经典的产业结构理论以及迄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 ,一国就业结构演进伴随产业结构的演变主要经历两个阶段 ,一是工业化时期大量农业人口从农村向城市 ,从农业向制造业的历史性大转移 ;二是当工业比重在经历了上升、停滞、稳定之后 ,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过程中 ,由于长期以行政性体制强制将劳动力滞留于农村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明显滞后于产值结构的演变 ,如第一产业的产值1999年只占GDP的17.7 % ,所…  相似文献   

16.
周荣蓉 《统计与决策》2016,(10):136-138
文章基于1995-2013年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计算了安徽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与结构偏离度.接着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建立了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失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分别从人口年龄结构、教育程度、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江苏沿海地区人口构成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并对其工业从业人员变动与工业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两者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具有同阶单整性、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最后提出保证人口稳定增长,进一步提升沿海开发层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增长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变。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江苏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给本省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贸易结构和消费结构带来的积极转变 ,并提出了在新时期下应大力重视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 ,更好地促进江苏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扬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2000年以来扬州市劳动力资源供给和岗位需求总体状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比较,得出扬州市就业结构存在的三个问题: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程度低,二、三产业就业增长速度远慢于经济增长速度,就业结构内部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20.
城乡劳动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其合理程度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城乡二元结构.文章以1978-2013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以钱纳里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国际标准为基础,构建出一个反映二元对比系数与城乡劳动收入比值之间的关系模型,计算出符合该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的城乡劳动收入比值,并与实际比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阶段城乡劳动收入差距的合理程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