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熊孙魁  黄小平 《浙江统计》2002,(8):23-23,46
“创新”一词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创新意在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它包括五大内容:一是发现新产品,二是应用新技术,三是开拓新市场,四是获得新原材料的供给,五是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事业发展的动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迎接新经济到来的时代,必须将创新理论运用到统计实践,以实现统计工作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利 《统计研究》2015,32(8):62-68
本文基于创新经济理论、CDM模型和数据特点,建立了考虑反馈机制的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中国企业创新驱动增长的特点、机制与成效,刻画和度量企业创新驱动过程中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生产率)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程度。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关键变量设定不同的衡量指标,既分析了企业规模、市场力量、技术机会等传统熊彼特因素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的影响,又考虑了政府政策、不同控股类型企业、高新企业等符合中国国情的指标对上述企业创新行为(活动)的影响。本文构建的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创新“黑箱”问题;考虑了企业最终产出对创新投入的反馈作用,对经典CDM模型有一定的改进;首次用近几年的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金融创新的实质 金翮创新是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衍生而来的,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主要表现为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组织创新,目的是获取现有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利润,  相似文献   

4.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1912年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概念以来, 由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引发的创新理论研究,方兴未艾."创新"的含义,也从最初的"建立一种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构成一种新的经济活动",发展到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成果传播与扩散系统、政府和社会支撑系统等子系统的完整的国家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5.
汪桥  张敏 《统计与决策》2012,(18):54-57
需求跟随模式是目前区域经济创新的主要形式,当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果实现产业顺利转型着重在于破坏原有模式以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自主创新模式。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理角度看,熊彼特的破坏性创造理论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故需要建立一个以大国雁阵式的区域创新分析范式。结合当前我国各地区在"二元化"和"混合型"经济上的差异情况,文章从技术基础、人力资源、自然禀赋等各个角度提出了实现大国雁阵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统计作为一种社会事物、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活动,其发生与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统计创新是沟通历史与未来的纽带,是统计新实践和新发展的桥梁。随着计算机、航空遥感等高新技术在统计领域的应用,统计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所谓统计创新,就是根据统计发展的新实践、新需求、新情况、新问题,对传统的统计理论、统计管理体制、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技术手段、统计服务方式方法等进  相似文献   

7.
张玺 《四川省情》2016,(12):48-49
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体;创新驱动发展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四川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束缚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8.
李京文 《中国统计》2001,(12):19-21
创新—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支柱。21世纪已经来临,创新对我国经济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其发展趋势怎样,是我们大家,尤其是青年同志十分关心的大问题。“创新”概念被引入经济学并使之成为一门很有影响的学问,应首先归功于美国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1883~1950)。他首先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以后又在其他著作中加以运用和发挥。但熊彼特的定义“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更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新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分别对中国30个省域的创新驱动能力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并采用SYS-GMM模型分析企业的创新模式及政府的科技支持力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各省域的创新驱动能力与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均有显著提升,但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仍需优化,同时地区创新驱动能力差距有所扩大,东中部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显著优于西部地区。企业模仿创新能力对现阶段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度较高,而有限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时政府作为现阶段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对基础科学技术的支持对经济增长效率的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10.
科技政策体系建设,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保证.截至2012年,浙江省级科技创新政策文件达到51项,一些政策与国内部分省市区相比,具有前瞻性、开放性、领先性.然而,其在创办科技型企业“自主首付”,引才工作力度,职务发明成果所得收益等方面的规定有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透析松江产业发展进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松江工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必须以提升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为核心驱动力,据此构建了松江工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运用FA-RBF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松江工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知识在创新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由于使用外部知识源不同而带来的发现战略不同进行了分析,同时区分了科技驱动、供应商驱动及市场驱动发现战略对巨变式、渐进式创新活动的不同贡献,最后提供了实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通过对已有企业层面进口产品质量测算方法的改进,从进口产品质量角度研究了我国进口促进政策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从一般贸易的进口来看,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进口资本品质量的提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技术溢出和市场扩大是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促进创新的两个显著性路径,但是,降低生产成本路径不是影响企业创新的显著性路径;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显著增加了企业持续创新的时间.本文的政策启示是:中国实施进口促进政策具有合理性,实施积极的进口贸易政策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能够带动绿色创新,绿色创新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且绿色创新在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应当合理实施环境规制,确保政策激励效应;加强绿色创新激励,保持创新驱动效益;综合运用政策手段,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5.
全国经济粗放增长这几年越演越烈,其中一个推手是土地占补平衡.在这样一个普遍粗放增长环境中,浙江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2004年以来,浙江一直存在着粗放增长缺少土地,集约增长缺少激励的两难问题.令人高兴的是,在全省上下积极努力之下,当前出现了业者心态回归平和,投资行为趋于理性的较好迹象.当前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努力促使企业强化创新驱动,加快集约内涵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解决新时代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理论分析科技创新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采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拓展分析政府干预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科技创新能够有效提升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但科技创新对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的促进作用比对区域经济系统更大,对区域生活系统的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科技创新对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效应存在递减规律。政府干预对科技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且存在双门槛效应。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应正确认识政府干预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差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构建“创新驱动”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出2000-2015年江、浙、沪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状况.依据三个地区“创新驱动”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随机效应变截矩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机构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创新驱动因素对江、浙、沪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琳  戴姣兰 《统计与决策》2016,(23):119-123
文章以中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驱动因素为研究对象,解析三大因素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机制;并在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的哈肯模型,对中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驱动因素进行序参量识别.结果表明:创新比较优势(CIA)是2003-2012年中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演化的序参量;整体而言,中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演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初步形成中心—外围的协同创新系统演化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正处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加速产业升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而知识产权是重要支撑,三者密切相关。为厘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区域创新及产业升级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文章构建理论框架,并利用2006—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检验研究模型。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正向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在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产业升级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创新,进而推动产业升级。着眼长远发展,各级政府应该重视从各个层面提高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更好发挥区域创新驱动地方产业升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熊彼特创新”概念引入至空间经济学城市分析框架中,建立了中间产品创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均衡模型,重点分析了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并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城市层面的计量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以人口规模衡量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抑或是以GDP衡量的市场规模,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城市规模之间都呈倒U型关系,因此需要防止因城市过大或过小而造成的效率损失.计量结果也显示,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越倾向于市场规模越大的城市,市场选择效应显著;同时,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对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基础设施的改善同样具有显著正效应;而高房价则对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