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小林  李拓 《统计研究》2018,35(2):66-74
本文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城乡收入收敛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衡量指标,同时在考虑地区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和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河南省108个县2005-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及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与财政分权有助于县域经济发展;从按财政属性进行县域分类的视角看,上述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不具有特殊财政属性的普通县层面;从按经济水平分类视角看,这种支撑作用主要作用于经济基础好的中心县与经济落后的农区县;从按地理位置分类视角看,临近市辖区的县更好的发挥了上述支撑作用,形成了依托市辖区发展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今年一季度,浙江、江苏、上海经济延续和保持去年二季度以来较快增长态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强劲,实现良好开局. 亮点纷呈惹人喜.从一季度长三角地区宏观经济数据看,相较去年的投资带头、消费稳定和净出口拖后腿的发展局面,今年一季度浙苏沪经济发展更趋向于均衡增长模式,从政策拉动型逐步向内生增长型转变,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增强,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升,经济企稳回升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主要地区的经济增长变化情况看,2001年世纪经济增长超过4%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域的投资环境是研究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揭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宁波的经济发展看,投资驱动是宁波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保持投资规模的适度增长,努力提高投资质量,是现阶段宁波经济景气周期延长的必要保障。研究宁波投资环境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常认为基础性要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探究发展经济学的结构转型观点是否也作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文章选取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样本,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研究1978—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果发现,基础性要素始终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经历了两次重要的结构转型,分别以“农业-制造业”与“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转型为主要内容。且结构转型主要在东西部地区推动经济增长,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为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以来基础性要素与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增长表现出下行趋势,虽然各样本的主要增长动力并不一致,但在基础性要素与结构转型的作用下,这种经济增长的下行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甚至是扭转。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1978—1999年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五计划中 ,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现在乃至今后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提出。根据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 ,经济增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的不同特征 ,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也不同 ,而结构变动则是现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结合江苏省1978至1999年间的产业结构变动、劳动力配置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指出江苏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力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从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性视角看,如果居民收入增长长期落后于经济增长,首先是背离了经济增长的目的,其次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看,如果城乡居民之间,城、乡居民内部,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人均量角度通过计量模型的分析 ,指出农村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我国 ,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是增加消费、扩大内需的重点所在 ,可是 ,农村居民消费的形势却不容乐观 ,这一因素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 ,消除阻碍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因素的政策便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消费是推动整个经济的原动力.从长期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不断创新、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才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十五计划中,结构调整作为现在乃至今后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提出,根据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经济增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的不同特征,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也不同,而结构变动则是现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结合江苏省1978至1999年间的产业结构变动、劳动力配置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指出江苏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力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带动配置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经济增长因素研究:计量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浩  张航燕 《统计与决策》2007,(21):115-117
本文借鉴C-D函数,在传统的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场化和产业结构两个制度因素,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对影响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支撑江苏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双推动以及制度释放的结论,并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保持江苏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上半年,在自贸区建设的引领下,上海新设机构整体发展状况突飞猛进。从量上看,新设机构数量的跨越式增长及资金的逆转式反弹,显示出上海对外的投资吸引力继续趋好。从质上看,服务业的产业优势、自贸区的区位优势、机构自身的规模优势凸显,既从宏观经济层面反映出转型成效、政策效果,也从微观层面透露出经济细胞的实力壮大。但同时,新设机构在产业间的分布和区域布局上的差异,也一定程度反映出经济发展存在的不平衡性,需正确处理好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生产要素、制度、金融和经济结构等四个方面选取了19个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变量,运用稳健稀疏主成分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质资本、城镇化率、金融深度、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基尼系数、技术水平已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东、中、西部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互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一体化是新阶段推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而找准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因素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水平提升的关键.文章从城乡发展水平、城乡均衡水平、城乡协调水平三个层面选取13个指标衡量城乡一体化水平,结合湖南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利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影响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从长期看,城乡发展水平拉动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效应比城乡均衡水平和城乡协调水平的拉动效应要大,但短期内,城乡均衡水平和城乡协调水平对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拉动效应比城乡发展水平的拉动效应要大.  相似文献   

15.
滨州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市,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近几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兴市”战略,重点抓好工业企业改革,加快工业技术进步步伐,注重培养造就企业家队伍,重点骨干企业集团实力迅速发展壮大,滨州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今年前三季度,从三次产业对GDP的拉动作用看,第二产业主要是推动GDP快速增长的主动力,其中工业拉动GDP增长6.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发展为滨州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体现在能够推动该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客观有利条件.从经济层面上分析,这些有利条件包括该地区的贸易开放度、区内贸易依存度、贸易密集度以及区内相互投资的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有人把消费、投资、出口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这“三驾马车”中,消费被推为“驾辕之马”,投资和出口是“拉套之马”。数字是雄辩的,量化是硬道理。从数字看,消费似乎显示出成为四川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趋势,作为“驾辕之马”,消费跨上经济增长的“宝座”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这个“宝座”显然不是好坐的,要坐得舒服、坐得稳当、坐得胜任,真正驾好经济增长这驾马车之“辕”,不仅要费气力,还要费脑筋。若想消费这匹“驾辕之马”跑得快跑得好,  相似文献   

18.
正前四个月,内蒙古工业生产增速回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较差,财政收入、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一、工业生产增速回升1-4月份,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8.8%,高于一季度增速0.8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重工业增长8.3%。从产量看,1-4月份,发电量1169.99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7%;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加快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已成为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鲜明特色。在生态文明约束下基于强可持续理念中环境福利非减性的发展诉求,构建MEBM-Luenberger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研究框架,引入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从总体增长、要素投入和生态全要素生产率(ETFP)增长等三个维度对中国八大区域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动力差异进行识别,进而运用方差分解揭示其动力差异的结构来源,助推中国八大区域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研究发现:2001—2018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6%,要素投入是其主要动因,呈现以“环境建设—物质资本—清洁能源—非清洁能源—人力资本”贡献度依次递减,但以中性技术进步驱动的ETFP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八大区域经济增速呈现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梯度递减趋势,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非清洁能源等要素投入是其主要动力,而ETFP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且在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较大,在西北和南部沿海地区较小。中国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动力差异的结构分解中,以环境建设为主的要素投入差异和以效率变动为主的ETFP增长差异是主要成因。沿海地区以环境建设要素投入差异为主,而内陆地区对E...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选取东、中、西部各5省1980—2007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异质面板协整和基于面板的误差修正模型,重新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方式的异同,得出的结论是:(1)无论从长期看还是从短期看,我国经济的增长始终需要靠内需拉动;(2)短期内,消费对东部经济的刺激作用明显;但其拉动效果随时间在减弱,而投资的拉动效果在增强,经济的长期增长要靠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3)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中、西部的经济增长都主要靠消费拉动,且消费和投资对中、西部的拉动作用都随时间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