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革”时期小说的创作队伍有三类:一是在“文革”前已创作出有影响作品而又被允许继续创作的,二是在“文革”前有习作练习或发表的;三是从未写过作品的。这样的创作队伍构成,反映了当时对“十七年”文艺的否定和现实政治的需要。与此相关,“处女作现象”和新时期一些有成就的作家在“文革”中开始起步,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文学理论研究而引伸出文学思潮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似乎是近十年中才出现的“新潮”,例如罗宗强的《隋唐五代文学思潮史》就是一个显例。文学思潮研究,以其总揽从创作中流露的意念总致直到理论形态,汇为一炉,突破了仅止于理论形态研究的旧框子,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令人为之耳目一新,确实是一种学术的进步。但是,文学思潮研究,较之文学理论研究,要求研究者有更宽广厚实的知识基础和学问积累。正因其难度较高之故,一般学人往往望而却步,不敢轻易采用。所以,当王国健君以其新著见示,而赫然以“思潮论”标题,我就不禁…  相似文献   

3.
李军 《江淮论坛》2007,(1):160-165
苏轼不仅诗词创作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而且还结合创作的实践经验,在诗歌艺术风格理论方面进行了科学总结探索,提出了诸如“自成一家说”、“天工论”、“清新论”、“枯淡论”等观点,既新颖深刻又有独到见解,对当时及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曲琨 《齐鲁学刊》2006,(2):65-68
《云溪友议》是晚唐居士范摅的笔记小说。范摅的创作目的是为文人提供论文会友的谈资,所以在小说的题材内容方面和艺术表现方面求“雅”、求“趣”。“雅”是通过诗歌的大量录入和对文人生活的描写来体现的,“趣”是通过对标题、诗的选择以及人物选择等方面的精心安排来体现的。因此,此书在对唐诗的保存、对中晚唐文人的生活和追求及其与创作之间的互动影响的反映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论创作心态的构成与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创作是创作者灵魂里的创造行为。因此对创作的研究,必然要深入地去探究作家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歌儿正在蕴藏成熟”,这是一位诗人对自己创作心态的出色描写。《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说:“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换种说法,“心里所充满的,笔下就写出来”,这当然是件愉快的事。但创作心态本身,不是自然形成、无意生成的,而是经长期的准备、自觉的努力和培养才孕育成熟的。但是,研究创作心态,就要抛开作家为从事创作而事先进行的学习、积累、孕育、构思等阶段的心理状态不论,只集中讨论作家在进入实际的创作活动后…  相似文献   

6.
孔子“述而不作”新论吴定初“述而不作”出自《论语·述而》。此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对“述”与“作”的价值判断,也是后世论者裁量甚至批评他重述江南作的主要依据之一。不少人认为,“述而不作”的含义是“讲述”而不“创作”。如是观之,孔子看重讲述而轻视创作。笔者认...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化视角考察京派小说的创作主题。认为,对生命的思考、探索,是京派小说创作的出发点。这一创作主题是对五四文学主题的承续和发展。京派小说创作崇尚力的美、粗粝的美是一种健康的生命的表现,而对文明社会里“道德”对人性真情的压抑、“道德”面具背后的堕落以及对人格的麻木,则给予了悲悯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这是空空道人听说《石头记》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的后为该书题的一绝,脂砚斋认为这是《红楼梦》的“第一首标题诗》,我以为这也是理解曹雪芹小说创作思想的一把钥匙。这首短短的小诗,浓缩了曹雪芹对“情”与“梦”、“真”与“幻”,“味’与“新”辩证关系的认识,涉及小说创作发生论,艺术真实论,审美功能论等重要理论问题,我们的讨论可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9.
唐人小说往往以诗行文,甚至融入诗歌的手法,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的创作倾向——“小说诗化倾向”。其原因固然是前代小说创作积累使然,然时代风气也不无影响,且小说的作者大都是当时诗人,而“行卷”、“温卷”的盛行又更加推动了这一倾向的发展。唐人小说的诗化倾向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郭锐 《齐鲁学刊》2001,(2):94-96
我国大陆科幻小说创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科”而无“文”或“文”而不“科”;二、商业化写作意识差;三、缺少中国作风和民族特色;四、缺少一支成熟的专业创作队伍。归结这几方面的问题,我国大陆科幻小说创作的发展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加强创作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 《李娃传》三个字,不是白行简原来的标题,原标题是《?国夫人传》。这样说,是根据以下两点理由: (一)“传”的结尾云:“予与陇西公佐话妇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国之事。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作者在这里不称“李娃”,而特点出“?国”,正是为了与标题相呼应。这种手法,  相似文献   

12.
赵彦龙 《兰州学刊》2003,(6):205-205
标题和新闻稿都是文字的集合体 ,这种集合只有建立在满足读者的需要和审美感受的基础上 ,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才能感染读者。因此 ,可以说 ,新闻正是新闻事实和文字表达艺术的有机综合。而作为新闻“眼睛”的标题 ,如何打动读者 ,吸引读者的“眼球” ,更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个人认为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标题必须要实在 ,言之有物标题具有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作用 ,是对内容与中心思想的高度浓缩 ,因此 ,标题必须要实在 ,言之有物 ,切忌空泛、笼统。在现实中 ,许多标题之所以给人一般化的感觉 ,其重要原因 ,就是无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徽州社会科学》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多歧为贵,不取苟同”的学术风格。今年6月18日,戴耕玖等同志有一篇文章原标题是《周恩来登上天都峰》,主编和编辑同志共同研究,将标题改为《周恩来是否登过天都峰》,同时又将文章中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至此,周恩来当年上过黄山登临天都峰,遂成定论”删去。笔者认为,主编和编辑部的同志具有宽广的学术胸襟。凡是对具有价值又有争议的文章,一方面让其发表,另一方面给读者留下思考和讨论的空间。鼓励读者和作者活跃学术气氛,以期达到治学严谨,繁荣创作的目的。 多年来,戴耕玖同志发表了很多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文章,我都一一拜读,受益匪浅。笔者不揣冒味,以此拙文和耕玖同志商榷与共勉!笔者知识浅薄,孤陋寡闻,文中论证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唐代小说创作方法的整体观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唐代小说创作进行整体观照的基础上,采用“实录”、“寓言”、“传闻”等词语分别概括唐代小说的三种创作方法。这三种创作方法根本的区别体现在情节虚实关系的处理上。“实录”法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人物、事件的真实性,而“寓言”法和“传闻”法则注重情节的虚构。上述三种创作方法的出现,说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到了唐代,已基本上摆脱了长期以来作为子、史附庸的地位,在艺术上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陈俊杰 《理论界》2023,(1):102-109
贺铸常将心中之孤苦与“物是人非”意识融为一体进行创作。考察其《东山词》中的相关内容发现,“物是人非”的表现方式有四:“重游故地”的书写,“物”指草木、山河等,而“人”指美人或亲友;“旧屋、故院”的书写,“物”指房屋里的日常用品、庭院中的自然景致,而“人”常指妻子;“老年”的书写,“物”亦指自然之物,而“人”指作者本身;“回顾古人”的书写,“物”泛指某个地点,而“人”则指古人或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6.
本卷编入《政治学》、《家政学》、《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等,计五篇。亚里士多德这些著作大多都已存汉语本,但有的是节译本,有的标题与本卷所收译法不同。这些著作编入全集时,它们标题的译法应考虑与其他各篇相一致。譬如“修辞学”在标准本中其标题有着tekhne 即“技术”的字样,考虑到这一具有显明特征的词性,我们在这里译为“修辞术”,而不似在单行本上和其他文献中译作“修辞学”。又如《诗学》这个通用的译名,本卷译作《论诗》,因为在标准本里,它的标题被冠上了 peri;在作全集规划时,对标题的译法,为求其一致作了一项  相似文献   

17.
《盐铁论》是一部根据会议“议文”而又在很大程度上加入了作者个人之整理、创作而成的著作。其创作模式的独特性在于:作者一方面依托盐铁会议的相关“议文”敷陈推衍,使会议的论辩过程首尾完整,论辩双方所争论的问题,基本真实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另一方面,由于作者个人对文学贤良的偏向和主观评判,又运用文学化的构思编排与虚设夸张手法,褒文学而抑大夫,使《盐铁论》呈现出了一种史学材料与文学加工完美结合的特征,体现了汉代乃至中国古代散文创作中一种极为独特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书法创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微妙的创造性劳动,它不仅要求书家在德、识、学、艺诸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而且还需要兴会灵感。“艺事必借兴会,乃得淋漓尽致,催租之罢,时或憾之。”“无精神者,书虽可观,不能耐久索玩;无兴会者,字体虽佳,仅称字匠。”因此,正确认识兴会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和规律,从而自觉地养兴,是保证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论《绿野仙踪》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一位生卒年月、籍贯皆无可考的作家李百川,“草创”了他的百回小说《绿野仙踪》前二十一回。接着,又于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陆续创作,终于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定稿,历时9年。其实正如曹雪芹、吴敬桂两位伟大作家的艺术磨项远非具体年限可以概括的一样,李百)11的创作过程也远非9年这个数字那么简单,这从他的小说自序可以得到证明。在1753年之前酝酿创作的青少年时代,李百川即“爱谈鬼”而“广觅稗官野史”,欲“破空捣虚,作一百鬼记”,但“拆株之才,自知线短”而…  相似文献   

20.
苏洵苏辙散文创作比较论洪本健“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氏父子以散文创作的卓越成就并列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轼历来备受研究者关注,苏洵、苏辙则重视不够。实则,苏洵之文“皆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苏轼《凫绎先生文集序》),善议论,以雄肆笔力见长;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