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真饮食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真饮食文化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大量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而其基础与内核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这种中阿文化的合璧,这种多元文化的成分,哺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饮食——清真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国内学者一致认为是从使用火时开始的。火的使用促使人们脱离了“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阶段,一方面为人类烹调技术多样化创造了可能,另一方面使人类产生了釜甑等烹任工具,从而饮食文化也就初现睨端。据考古发掘,中国早在“山顶洞人”时就已能人工取火,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发端较早。其发展大致分为原始社会。先秦、秦唐、宋元明清等四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初始阶段。当时人们(以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仰韶、河姆渡等文化为代表)已学会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饮食人类学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饮食人类学的发展刚刚开始,对其研究内容、理论方法等问题的探讨,是建设和发展这一人类学分支学科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以往人类学的饮食文化领域的研究回顾,结合人类学对饮食文化与饮食行为的相关理论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对饮食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认识,并由此而形成关于中国饮食人类学发展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美食之国,其饮食文化古老悠久,博大精深。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为例,从宫廷到民间,从内地到边疆,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食风之盛、雅,烹技之精、奇,形式之完美以及内容之广博无不得到了最极致的张扬。尤其是作为中国饮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各民族食文化,更是风格林立,流派众多,食艺不胜枚举,风味千变万化。清代著名文学家、美食家袁枚曾说,中国饮食文化既是一门须“先知而先行”的高深的“学问之道”;又是一门包含了饮食、美器、礼仪、食享与食用等多重文化内涵的“综合艺术”,不仅追求美食、美味和美器的浑然一体,更追求饮食…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其苗族人口在贵州少数民族人口中占首位。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贵州苗族人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饮食文化。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的学术界对"贵州苗族饮食文化"的探讨与研究已有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多是从历史学、文化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等角度进行的分析与研究。本文则主要从苗族饮食文化族内与族际传播模式入手,具体阐释贵州苗族饮食文化的传播状况,大力弘扬苗族传统饮食文化,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饮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国外群众所喜爱,他们甚至以饮食文化为切入点逐渐开始了解并喜爱中国文化。中华美食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菜单音译的问题,菜单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首个环节,如果菜名翻译不够精准,非但不会吸引到外国游客,甚至还会引起某些误解,从而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但是从目前的中国菜名翻译现状来看,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规范的翻译体系,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出一种较为科学的中国饮食文化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已经是一项有关文化输出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粥”入手,探讨其在中国人的饮食发展演变中与饥饿的联系,并通过回溯历代文献记录揭示中国在历史上各种灾害频发、长期处于饥荒,食粥是无奈之方.从饮食人类学视角看,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历史是伴随着饥饿的历史,粥这一饮食习惯是伴随着饥饿的历史产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伴随着饥饿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的粥,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饥饿文化的代表,在其之上产生了许多与饥饿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如礼文化、养生文化等.  相似文献   

8.
台湾饮食文化与大陆饮食文化倚伏互动,关系甚为密切.特别是1949年后,大陆各大菜系纷纷登上台湾饮食界,加上台湾原有的各地乡土小吃,造成台湾饮食文化的新景观.也再现了中国饮食地图.  相似文献   

9.
根据林河先生的观点,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告别茹毛饮血、居无定所的渔猎时代,创造饭稻羹鱼、安居乐业的农耕文化的民族。中国的农耕文化已有了一万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化。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文化,其所创造出来的美味佳青,对全人类健康长寿、文明进步的影响自古以来无与伦比。然而现在西方却有人对中国的饮食文化颇多微词,说中国饮食不注意营养、卫生、美观和科学,损害了食客的健康。这种种说法到底对不对?为此,我再次采访了林河先生。  相似文献   

10.
杨音南 《民族论坛》2007,22(12):17-19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侗族人民通过不断的追求、探索,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本文着重研究侗族饮食文化的构成与特色,探讨侗族饮食文化在旅游业中的积极作用和开发价值,以期将其推向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1.
禹虹 《民族学刊》2017,8(1):50-52
油香在回族人的生命中不仅仅是物质载体,而且被回族人注入复杂含义,在家庭、社会、宗教活动中充当特有意义的象征,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符号。油香以其“先入为主”的姿态,游走于回族人的重大节日及任何一个人生礼仪,油香在每个回族人的生命中有了“迎来送往”和“生死与共”的意义。本文以人类学传统的田野方式为基点,结合文学与学术的叙述方法,描述了中国回族饮食文化中颇为重要的一种食物———油香,并阐述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回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饮食人类学在饮食文化研究中提供一些线索及思考。  相似文献   

12.
书坊     
《中国民族》2015,(2):80
《中国清真饮食文化》作者:杨柳编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该书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联袂编写,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白立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领导人题词,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大阿訇作序并题写阿文书名。该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型科普读物,它熔古铸今,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清真饮食文化。从冰封雪域到沙漠绿洲,从黄土高  相似文献   

13.
杜莉  王胜鹏 《民族学刊》2022,13(12):127-133, 159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上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互鉴发展,形成了唇齿相连、难以分离的多元一体格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元明清是中国多民族大交流、大交融的重要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交流交融十分频繁,具有双向互动、双层兼备、互鉴创新的特点,相互间传播、吸收与借鉴,既涉及食材、饮食品种等物质文化层次,也涉及饮食习俗、制度与饮食思想等非物质文化层次。同时,它们的交流交融具有双重作用,既是各民族饮食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蓬勃发展的助推剂,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国饮食文化走向辉煌,也从饮食文化这一独特领域有力地助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牢固与壮大。  相似文献   

14.
祁进玉  孙晓晨 《民族研究》2023,(5):57-67+140
本文主要基于田野调查以及历史资料,对满洲里口岸多元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其多元饮食文化体系的形成,主要遵循两条主线:一是农耕饮食文化与游牧饮食文化之间的互动交融,二是俄系饮食文化的不断融入。满洲里口岸多元饮食文化体系,既包含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不同民族饮食文化传统,也含有俄系饮食文化要素。满洲里口岸特色饮食文化的形成与不断发展,有机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充分显示出由多元饮食文化汇聚、交融、互鉴而成的一种地域性共同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开放包容、多元一体的具体印证和生动体现,也是我国边疆地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日常生活领域具体真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撒拉族饮食文化在特殊的经济生产方式、伊斯兰宗教文化信仰、高原气候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展现了独到的民族和地域特点,成为了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一枝盛开的鲜花。本文通过对撒拉族饮食文化形成的因素,撒拉族日常生活及节庆礼俗中的饮食文化及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在现在化进程中撒拉族饮食文化发生的变迁,并提出传承和创新人口较少民族——撒拉族的传统饮食文化迫在眉睫,需引起政府、社会及撒拉人个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旅游餐饮的设计和安排是旅游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在茶文化旅游设计中,品尝茶宴是一种既传统又时尚的项目。本文对中国传统茶宴的历史沿革、种类作了研究和总结,就如何做好福建茶文化旅游中的茶宴设计、在旅游饮食文化中发挥茶元素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可以融合地方特色与茶文化元素开发设计多款不同类型的茶宴,使福建地区的旅游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可以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饮食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各个民族或群体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食生产、食生活及相关的文化现象,包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应用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跨学科综合性地研究人类生活的饮食和饮食行为.草原饮食文化是站在饮食人类学的视野中,研究草原地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饮食生产、饮食生活、饮食行为、饮食理论、饮食相关的文化现象等,将之上升到学科的角度,这样更有利于把握和系统地研究.草原饮食文化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饮食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并对人类学的中国化研究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还会深化对草原文化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试论满族入关前饮食文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入关前 ,正是女真兴起时期 ,战争频仍 ,奴隶制、封建制国家不断发展的时期 ,作为特定时期的满族饮食文化表现出等级性、政策性、外来性和不断完善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对入关后满族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 ,其中许多因素深深积淀于满族传统饮食文化 ;另一方面 ,等级性的增强、诸种封建礼制的完备和对外来饮食文化接受 ,则为入关后满族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南方民族与越南京族吃槟榔的风俗进行比较,从而说明两国在饮食文化上的一些共性.  相似文献   

20.
秃秃麻食是中国清真食品中最古老的食品之一,在多种民族文字史书中,对其都有一些记载,其做法和吃法在史书中略见一斑外,民间则有丰富的活资料。因此,从其历史、称谓、做法、吃法、演变、流传等诸多方面看,可谓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之一,值得整理、研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