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食文化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文化是一种兼容性极强的文化。当然食文化也不例外。日本人通过对外国先进食文化的兼收并蓄 ,形成了以自己传统饮食习惯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独特的、和洋并存的食文化结构。大大提高了食文化的水平与国民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浩富 《华人时刊》2007,(3):10-13
中国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以至从上到下,都围着吃打转转。因此,有人质疑,中国的食文化夜郎自大,是一件迷人的“皇帝的新衣”!在它眩目而迷人外衣之下,在它快乐、麻痹而不能自拔的感官刺激之下,蛰伏着的是一张血盆大口——吃人!中国所有不可理喻的事情也都因此而名正言顺。  相似文献   

3.
从“吃”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人手,通过分析表意形象丰富的“吃”字词源,探讨形形色色的食文化现象以及食文化中的负面效应,强调粮食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同时应提倡节粮、反对铺张,狠刹大吃大喝歪风,让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再成为困扰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和而不同"作为中国哲学思想核心之一,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中国面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过程中也蕴含着民族间的认同与冲突。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认为只有在文化差异和冲突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整合,才能使文化有可能打破原有的范式,实现创新。以小麦为代表的中国面食文化从古埃及向全球传播并发展的哲学基础正是文化的认同与和谐。保持民族的文化特性,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争取到话语权,保持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陕西作为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着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的食文化特色也是在中外民族交流中不断碰撞和发展的结果。其中,陕北的饸饹与羊肉;关中的回坊清真八大碗以及陕南的炒腊肉就集中体现了陕西三大地的春节食文化特色。本文以陕西三大地区的春节特色食物为线索。旨在展示陕春节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食文化大国,饮食是中国文化中美感和礼制最古老的源头。从历史溯源,人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你吃了吗"这句问候语会如此盛行;但目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呈日渐衰微之势;从长远和大处着眼,各民族文化应该是保持多元互补、共同发展的态势,而不能趋一求同。  相似文献   

7.
《舌尖2》正在热播,再次掀起中国美食热.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几乎是必然的事情.说到吃,万千吃货都会为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引以为豪,实际上,很多国家也有自成一系的饮食文化,不仅菜式和味道上不遑多让,而且外国吃货们还有很多奇思妙招,保护和弘扬本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8.
一凡 《社区》2011,(6):39
中国人提起日本菜的时候,想起的就是生鱼片、寿司之类的食物,可是实际上日本人并不是天天吃这样的食物。真正每天的饮食当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味噌汤、泡菜,在日本东部地区不可缺少的还有由黄豆发酵而成的纳豆。可以说,真正的日本食文化就是发酵文化,而日本人的长寿,也和每天吃发酵食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一凡 《社区》2011,(9):39-39
中国人提起日本菜的时候,想起的就是生鱼片、寿司之类的食物,可是实际上日本人并不是天天吃这样的食物。真正每天的饮食当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味噌汤、泡菜,在日本东部地区不可缺少的还有由黄豆发酵而成的纳豆。可以说,真正的日本食文化就是发酵文化,而日本人的长寿,也和每天吃发酵食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傣族和日本民族都是水稻农耕民族,糯米食品在各自的日常生活、宗教祭祀、节庆、生命礼仪中均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其文化寓意的相似性,缘于大致相同的经济生活背景及对糯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饮食文化是社会活动的缩影,体现了人们的社交理念。了解中西方饮食差异,对发扬各自饮食文化的特点及促进其融合有着积极作用,对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以饮食文化为切入点,分别从中西方饮食观念、饮食内容和饮食方式的差异3个方面来探究其文化内涵及社会外延。  相似文献   

12.
满族饮食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先民的饮食文化,它只是一种尚处于维持生活基本所需的简单而粗陋的初级饮食层次,但是对后世的发展却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满族传统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藏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其饮食、饮食禁忌以及饮食礼俗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因此,可以说,藏族传统饮食文化在悄悄地维系着社会的和谐,同时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力量。  相似文献   

14.
菜肴英译与中国饮食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饮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国朋友在品尝中国美食的同时,也想了解每道菜名的含义、使用原料、烹饪方法等。因此,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译中式菜肴,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层次上的进一步转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类型 ,并就中国传统旅游风俗所体现的中国旅游文化稳健内敛特征作了概括 ,同时扼要分析了这种特征对中国古代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及其旅游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饮食礼仪作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饮食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论古代还是当代,饮食礼仪对规范人们自身的行为、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秩序都具有一定的内在控制作用。在我国,传统的饮食礼仪一直到今天仍能看到其影响的痕迹,且仍在一定层面上发挥着其他元素无法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浅论包含饮食语素惯用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惯用语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许多是与饮食有关的,文章拟就对表示饮食的语素在惯用语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其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心理加以分析,探讨惯用语中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由于所处的草原环境,形成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过着游而不定的动荡生活,最初根本不注意饮食卫生,更无饮食保健的观念。随着与中原文化的交往,开始注重饮食的卫生与保健,并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饮食理论。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与人口大迁徙,并伴随着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饮食发展出现了重大变革,饮食文化在各区域与各民族间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交流融合。此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时逢乱世,北方的士族大量南迁,建立了弱不禁风的南方政权,统治思想界几百年的儒家思想开始失去魅力,玄学思想在此时取而代之,并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并对当时的饮食风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服食养生和素食文化就在此时蓬勃发展。尤其是服食养生的发展,短时间内风靡社会,波及各阶层,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