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白族文化史上的“释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儒”者,即“读儒书,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事”的佛教密宗阿叱力僧(师僧)。郭松年《大理行记》说:“师僧有妻子,然往往读儒书,段氏而上有国家者,设科选士,皆出此辈。”它是随着佛教密宗传入洱海区域后,于南诏后期出现的一个社会阶层。此阶层广泛活跃于南诏,大理乃至元、明时期云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上是“功行艰苦,长于拓植”的布道者,又是颇具号召力的领袖;文化上是上层知识阶层,文化传播的使者;经济上又多属富甲一方之领主。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政治生活中又雄踞要职,有的为一方之霸主。“释儒”阶层给予白族文化及古代云南社会生活之影响,载诸史乘,见于文物古迹,斑斑可考。鉴于此,笔者拟对“释儒”之内涵,其产生、发展及演变之历史和社会功能作一探究,以期于白族文化史之研究有所脾益。谬误之处,请方家正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对于“红色”一词有着悠久的情结,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尚红”意识;在中国古代社会,官方将“红色”定义为尊贵、忠勇道德、刑罚的象征,民问将“红色”内涵运用在表现女子、婚姻、喜庆吉祥、平安辟邪、禁忌等方面;近代以来,除了对古代“红色”文化内涵的继承外,还赋予了“红色”特别的含义,即“红色”与革命文化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有的论者划分为三个时期、四个时期,有的论者则划分为七个时期、八个时期。究竟如何认识和划分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这是文化史研究难以回避的问题。 一“三分法”与“四分法” 将中国文化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是解放前出版的一部《中国文化史》。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 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民族本其造之力,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第二编 自东汉以迄明季,是为印度文化输入吾国,与吾国固有文化由牴牾而融合之时期。第三编 自明季迄民国,是为中印  相似文献   

4.
孔丘杀少正卯一案,文化革命中被翻弄出来,并说“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确属信史”,判决孔丘为保守、反动派,少正卯为革新派代表人物。本文认为历史文献记载的这一事件极不可靠。  相似文献   

5.
百年中国文化史可划分为两大时期:1900—1949年;1949—1999年。从时序上看,五代学人,承前启后,薪火相传。一个有着五千年久远传统的古国,只要用思想的闪电照亮这片大地,亚细亚将会有灿烂的日出。  相似文献   

6.
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年,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时期,应摆脱"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类的传统学术提法,将其定位为"后辛亥革命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族大众从模糊的民主共和意识中觉醒,在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中产生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渴望,开始了政治观念的转型;这一时期,以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由此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内部人控制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它的积极作用.中国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除了产权约束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代理成本过高的因素.要通过强化产权约束、培育经理市场、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和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督等方面对内部人控制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规划纲要是在中国经济处于发展新起点、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战略规划。本文在考察"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国际和国内背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工业发展、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的新意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五四”前夕到整个20 年代的中国话剧接受西方近代话剧的影响,确立了它的文学地位和艺术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体系及剧作家的个人风格。30 、40 年代曹禺的剧作承续着“五四”话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高峰,夏衍的剧作则使中国的现代话剧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得到拓展和深化。从当下的实践看,走向市场的确是话剧的惟一生路,但从根本上说来,人文精神的回归和精神家园的重建才是渡过危机、谋求发展的关键,“五四”的宝贵传统仍然需要继承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语言文字及民族文化诸问题上,严复与张元济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不同的见解。这些分歧典型地反映了近代两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差异,昭示出中国近代文化发展进程中两种不同的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史学、文献整理、文学和教育等诸多领域,东汉班昭都有所建树,因此无愧于“才高博学”的美誉,并且完全有资格跻身于文化名人之列。以她为个案,可以发现家庭是影响古代女性成才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传统的价值定位、史书记载上的片面与缺漏,使得古代知名的知识女性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12.
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整理古代书籍,除了加强有关理論和基础知識的教学外,还新設“中国文化史专題講座”,以便使学生获得比較广泛的关于古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历史知識。讲座采取专題报告的形式。初步安排七个专题报告:刘国鈞先生講“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的发  相似文献   

13.
14.
一、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文化史是史学的一个分支。 史学的对象是历史。而广义的历史泛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历史科学称作“一门唯一的科学”。狭义的历史,则特指自然界中有机生命的最高发展阶段——人类的社会生活的发展史,史学便是记述并探究人类社会进程的学科,它的基本使命是按照时代顺序,通过占有并处理反映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思想文化史上的近代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社会转型中,新出版的主潮和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以及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是高度一致的。其因由在于有一群从事出版的有识之士应时代所需,以他们的出版活动在近代社会转型中发挥了有力的推动力量,这一部分近代出版从业者是一种新的社会角色,也是一代新型文化人,他们将出版作为开启民智改造社会的一种职业和一种职志。本文以思想史和出版史相结合的视野,从八个方面初步论述了由这一群新型文化人所推动的近代出版与近代思想文化的诸多关联,揭示近化出版对近代思想文化的走向所具有的相当影响,以及对新文化新变革的发生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帝国主义对山东的侵略,是爆发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原因。研究一下五四运动时期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山东问题”,以及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出卖,不仅有助于了解五四运动的原因、性质和意义,而且有助于理解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7.
18.
苏轼根据自己对儒学发展的理解排列了“孔子-孟子-韩愈-欧阳修”这样一条“道统”传承的谱系。苏轼本人还以“道统”的继承者自居,积极投身于“斯文”的建设事业之中。苏轼“道统”论的提出建立在他对孟子心性儒学的信奉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关切的基础之上,体现了苏轼对儒道本质的看法——重视“士人”的内在修养并将儒道发扬光大。苏轼的“道统”论从侧面反映了唐宋两代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转折,它在儒学史上的意义是应该受到重视的。  相似文献   

19.
"异端"的别一层意义──李贽思想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理论方位王育济思想史上的"异端"都具有"反潮流"的意义。但它同时还别有一层意义,即开启先河,预示着新思潮的汨动和奔涌。从学术思潮嬗演的角度看,有价值的"异端"思想大都具有某种时代航标的意义,标志着一...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问题论战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问题论战是五四时期恩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一场重要的思想斗争。这次论战是在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世界现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以梁启超、张东荪为首的研究系之间展开的。研究系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它的首领梁启超在滿清末年是反对民主革命的君主立宪派健将;辛亥革命中是拥护袁世觊而扼杀革命发展的君主立宪派的思想领导者,值领导的进步党一直讨好袁世凱;袁世凱倒台后,他成了段祺瑞军伐政府的财政部长,亲手和日本订立了几笔卖(?)借款。研究系的这批政客一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