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指出,在未来的社会(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全部为社会所占有,不存在商品经济,人们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是:全社会是一个统一的分配单位,社会直接对每个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规律和原则,它既反映了劳动者之间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生产关系,又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产.但怎样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贯彻好按劳分配原则,尚有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急待解决. 近些年来,对按劳分配中的“劳”的理解,经济学界开展了热烈讨论,究竟是指过去的物化了的劳动,潜在形态的劳动,还是  相似文献   

3.
<正> 在社会主义社会历史阶段中,客观地存在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二重性。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二重性,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两个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第一重性的内涵,即不断满足全体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劳动者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又是联合起来使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集体劳动者,劳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我国现阶段的实现特点,对于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有计划、按比例、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已实行公共所有,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同生产资料在公有制基础上直接结合在一起,整个生产过程由劳动者支配,社会产品也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样,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只能是为了满足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此外,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但事实上它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践中是难以实行的。它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分配原则或基本特征。我认为,它基本上属于“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具有空想性质。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按劳动力价格分配个人消费品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客观必然性。什么是按劳分配呢?按劳分配的实质和基本规定性就是: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这里的难点在于如何计量劳动的量。众所周知,马克思设想的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一种产品经济模式。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各劳动者的劳动直接就是社  相似文献   

6.
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任何社会形态里,分配关系都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马恩选集》三卷第13页.以下只标卷次页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平衡,必然存在着多种经济成份,存在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相适应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形式,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生产过程的主体,把自己的劳动力投入属于自己的生产过程,创造物质产品,并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占有自己的全部劳动成果.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集体作为相互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是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的实际占有  相似文献   

8.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质,是剩余产品为社会共同占有,或者说,社会生产资金的收益归社会公有。因此,国家作为社会全体劳动人民的代表,有直接占有社会全部公有资金的收益的权利。就这一点来说,国家所有制本身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占有社会资金的收益,却会在社会生产的效率方面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在传统体制下,国家主要采取的是简单地如实占有企业全部资金收益的方式,因此,企业资金的收益状况如何与其具体经营者的自身利益没有较强的直接联系,从而形不成推动经营者去追求资金效益的机制,这是人所共知的。  相似文献   

9.
分配是一种经济关系,它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基础范围。马克思在研究经济基础时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这就是说分配关系及其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由此而决定的分配关系也必然是少数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  相似文献   

10.
私有制、剥削和阶级是密切相关的社会历史现象。只要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会存在用生产资料私有权占有他人劳动即剥削的现象,从而社会也就必然要划分为阶级。私有制和剥削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能够适应、刺激甚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私有制和剥削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从而阶级能够长期存在的历史缘由。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没有商品货币关系出发,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唯一原则。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决定了按劳分配不可能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单一方式,还必然存在着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其他方式。赵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按劳分配的经济思想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朵光芒四射的“奇葩”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中 ,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理论。一、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观马克思指出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只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结果。”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要以劳动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科学的按劳分配学说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个伟大发现的基础上 ,对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分配思想进行了革命改造而创立的 ,是在同…  相似文献   

13.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页)这就是说,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和形式,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有  相似文献   

14.
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实际上是"按劳动力价值"或"按劳动能力"分配,分配数额的确定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分配"的社会制度的区别仅在于"内容"———生产资料的基础不同,并不在于形式———是通过市场还是通过计划来分配个人消费品。  相似文献   

15.
正确处理企业与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企业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地位的重要环节。企业内部利益的分配得当,对企业生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构建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必须有利于确立劳动者主人翁地位,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有利于企业行为的合理化,保证企业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一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企业内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排除了任何人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去剥削他人劳动,获取个人利益的可能,焕发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劳动者仍被固定地从事某一职业,导致劳动还没有成为人生的第一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企业法人和生产资料主人之间的新型劳动买卖关系。国有企业的劳动者不能凭借公有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取得个人收入,只能享受公有制带来的各种福利,主要是靠向社会提供自己的劳动来获取个人消费品。  相似文献   

17.
对劳动异化和剥削理论所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剥削究竟是在商品生产中发生的,还是在产品分配中发生的?另外,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如果不通过实施强制劳动,它还能否产生剥削呢?我们只要通过对强制劳动当中资本家对工人劳动时间分配上的分析,就不仅可以论证剥削的存在,还能清楚地说明剥削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只要还保留商品制度和货币交换,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这是毛主席在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告诫我们要搞清楚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并且对消费品的按劳分配,还设想采取“证书”即劳动券的形式来实现,不再采用货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根据同书另一地方讲到的是指占有“一切”、“全部”生产资料)。这就是说,一旦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即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提法是指劳动者直接占有产品和消费资料,这可以通过对马克思原著的认真体味得到理解:马克思提出"个人所有制"的上下文大量论述了生活资料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制"概念,并不就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而是指以生产条件、生产和产品的占有为基本内容的财产所有制;马克思论述"个人所有制"的原文本身也看不出"个人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但包含生活资料所有制;马克思多次提到过个人所有制,都不是指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要分清生活资料的两种占有,一种是产品的占有,是体现生产交换关系和分配权的、属于所有制内涵的占有,即"个人所有制"的占有;另一种是分配后在消费领域的占有,是不直接代表生产关系特点的占有."重新建立"的实质在于:否定劳动的他人占有或不劳而获的占有,重新实现自己的劳动自己占有.  相似文献   

20.
讨论马克思关于分配问题的有关论述对现今中国的发展道路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关系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方式的阐述,马克思指出在生产决定分配的基本关系下,解决分配问题的途径在于打破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度。与自由主义相比,马克思是在生产过程中将分配问题与生产关系的讨论放在一起,从而得出了对分配公正的历史性理解以及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面来解决分配问题的不同思路,这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改革道路具有始终坚持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