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彪 《金陵瞭望》2005,(10):16-16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在4月底透露,我国建筑能耗惊人,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东南大学建筑学系教授郑光复更是表示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可能出现的建筑业的铺张浪费,正在中国大张旗鼓地上演。一个大型公共建筑的境外设计师说:“他们(指政府决策者)喜欢‘一百年不落后’的。”  相似文献   

2.
彝族"老虎抱蛋"游戏历史悠久,其对彝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该游戏结构组织形式分析的基础上,从结构人类学的角度解读其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系统性与层次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为中国建筑文化由外而内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建筑的外在形式(建筑词汇),其次是建筑及规划的法式、原则(语法),最后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深层结构)。提出了中国建筑文化正是由上述三个层次所构成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众设计的审美意识和设计需求是培育优秀设计的土壤,是发展工业设计的社会基础。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发展史表明,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大力提高大众设计的审美意识,为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国色"的流行,表明中国人思想和人性的进一步解放,是国民设计意识提升的标志。中国发展工业设计的人文社会环境开始成熟,社会各界应积极培育、正确引导大众的设计审美意识,迎接中国设计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现在中国的山寨产品基本上都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产品的模仿。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17世纪前后,欧洲也盛行过模仿中国产品的山寨热潮,看来真的是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相似文献   

6.
广东商学院杨维研究员等新著的《广东工业化进程研究》,作为一部学术专著,该书实现了一系列理论观点的创新,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首先,该书扬弃了西方学者判断工业化阶段的标准,基于中国的“特质”,提出了“把产业部门的产值结构变动作为主要指标和硬性指标,把劳动力结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城市化程度等作为辅助指标和弹性指标”的新标准。其次,该书还提出了广东工业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主导和基础有机统一关系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将通过对企业主和劳动者这种“微观权力”关系的调整,为实现社会结构的顺利转型搭建更为扁平化的“微观权力”架构。同时,由于权力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引起各种利益相关者为保值或增值自身利益而加入这个利益博弈格局,从而使新《劳动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预期目标和效益。因此,通过对新《劳动法》可能的正、负价值的认知与解读,可以为人们趋利避害地利用它实质性地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奠定思想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秦直道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境内,现存的尚有100多公里长。秦直道遗址往东3公里,建起了模拟景区"大秦直道"。景区内4000米长的道路南北延伸,两旁是兵站、驿站、烽火台等仿古建筑。直道的规模可以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时,要有战略性、长远性。“十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地区结构等许多方面。第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种植业结构和农、牧、副、渔业结构;第二产业结构调整要处理好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资源型工业和制造型工业之间的关系与发展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也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中国“他者”形象的塑造,是随着自身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的。随着中国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采用“和平演变”方式把中国变为“我者”的企图失败后,为了遏止中国的崛起与发展,把中国变为“他者”,采用贸易战的方式进行打压。受挫后,竟罔顾事实,指使郑国恩(Adrian Zenz)之类的所谓“学者”,杜撰所谓中国新疆存在民族灭绝、强迫劳动等侵犯“人权”问题,其实质就是借打新疆牌,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并最终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体系和结构的形成,根本上是受社会政治经济和基本价值观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相关主体的观念行为及政府决策模式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和结构的基本框架形成于建国之初,20世纪80年代在市场经济改革背景下做了局部调整,20世纪末又受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冲击,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的改革应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建立公平与效率统一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和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一  多年来,加快我国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实际上,我国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步子很小,收效不大。实事证明,在我国市场机制发育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宏观政策引导下的市场自动调节来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其根本原因是存在着如下“三大症结”问题:  “症结”之一:生产者的行为非理性问题  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 (或叫生产者行为理性化 ),是市场机制得以对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有效作用的基本前提,这对于具有自然的产权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个体、私营、民营企业而言,可以说是一…  相似文献   

13.
论文借鉴成熟市场经验,探讨中国资本市场"倒金字塔"结构"政策市"属性,揭示主板市场改革胶着的思维误区;进而提出矫正该结构的三个观点:1.由"侧重需求刺激"转向"侧重供应改善";2.由"侧重顶层攻坚"转向"侧重基层支撑";3.由侧重"监审合一"(集权)转向"监审分离"(分权)。据此论文强调:资本市场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大力拓展和强化"场外市场",配合简政放权与草根创业基本原则是"鼓励生产性努力"和"抑制分配性努力"。  相似文献   

14.
“政治机会结构”视角下的中国环境运动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政治学的政治机会结构视角来说,中国的环境社会组织及其活动精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性政治机会环境。大众性环境社会抗争的成功案例和国家制度性渠道的渐趋开放,从理论上说为其展现了比20世纪90年代初宽阔得多的政治成长/参与空间。但在实践层面上,这种政治机会结构却呈现为一种似乎难以消化的政治挑战。绝大多数民间草根性环保社团(对于大量的政府依赖型环境NGO来说更多只是一种资源渠道拓展问题,不具有太多的社会学/政治学意涵)似乎既不太确信这样一种政治机会环境的真实出现,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因而没有选择主动加入或引领近年来明显增加增强的大众性环境社会抗争或环境集体抗议事件,而是采取了一种观望甚至主动划清界限的心态与立场。结果是,这种战略选择在遭到日益激烈的媒体与社会责难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环保组织的转型迷茫、策略窘境和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15.
"新言语行为分析理论"指出任何言语行为都是说和听的互动过程。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不仅仅要注意"我们"说话者是如何表达的,还要看"海外"接受者如何接受和评论的。在西方网络媒体中,一篇关于中国的报道往往会引发网络言语社区的一个"评论群"。对于此类群体性"接受-评论-讨论"言语活动,传播学的方法与传统语法学、语篇学分析力不从心。本文通过剖析语篇、"超文本"、"互文性"和"修辞结构(RST)"理论在这类群体性言语活动研究上的可能和局限,提出了"超语篇"结构分析。通过对"超语篇"进行定义、特征描写、展示研究方法等,可以为西方网络新闻中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