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亲爱的回教教胞们:在这“长期抗战”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处在后方的教胞,应作一种精神之战——就是给国家和前线将士们作一种胜利的祈祷。这种祈祷就是总裁说的:“我们的抗战精神重于物质,要以我们的精神来战胜敌人的物质之战。”也就是“买克图巴”经上所说的“无形之战胜于有形之战,精神之战胜于物质之战。”昔日,穆圣为教战争时,曾以一般贫弱的迁士们(由麦加迁到麦地那的教胞)作这种祈祷胜利的活动,而得到了最后胜利。真主在《古兰经》启示我们“被压迫继而被侵害者,施以同样报复,走得真主之禁助”(二二:60)。这就是…  相似文献   

2.
杨怀中 《回族研究》2001,(2):97-100
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于2000年9月上旬在南京召开了“再版仝译《古兰经》座谈会”。我有幸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伊斯兰教界教长和伊斯兰教研究方面的学者、专家和部分省市伊斯兰教协会负责人共60多人。座谈会上大家一直认为仝道章先生翻译的《古兰经》,语言浅显流畅,文风朴实,以阿汉文对照编排,易于核对■审。经文各章前有“释名”、“释义”,章后有注释说明。全经之后附录索引,便于查寻。这个译本把我国汉译《古兰经》的工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对在伊斯兰教内宣传伊斯兰教旨,了解伊斯兰教精核,端正伊斯兰教信仰…  相似文献   

3.
中国穆斯林的“两世吉庆”观源于《古兰经》。这部伊斯兰教经典在多处阐述了“今世”是美好的,人们应追求充实的生活,既不要禁欲(望),也不要纵欲;“后世”的“天堂”是今生行善者的“永久居所”,火狱则是今生做恶者的归宿。《古兰经》用“两世论”鼓励穆斯林为获得“两世吉庆”而奋斗不息:重视今生,放眼未来,安分守中,行善止恶。这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妇女观集中反映在《古兰经》中。妇女观是《古兰经》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兰经》在第二章、第四章、第二十四章、第四十三章等章节中从妇女的社会地位、婚烟家庭、遗产继承、权利义务和道德规范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论述与规定。这些内容极大地扭转了穆斯林妇女倍受歧视和虐待的历史,并为她们争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公平待遇。《古兰经》妇女观自始至终贯穿着“男女平等、关心妇女、尊重妇女人格,提高妇女地位”等方面的思想,其中的合理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代妇女问题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泸溪风物记     
辛女岩与盘瓠洞早在少年时代,从南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就知道神话故事传说中有个神犬叫“盘瓠”。唐李贤著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提到“辰州泸溪县西有武山”,黄闵武陵记:“山高可万仞,山半有盘瓠石室室,可容数万人。中有石林,盘瓠行踪”,且“山窟前有石羊、石兽、古迹奇异尤多。望石窟犬如三间屋,遥见一石似狗形。蛮俗相传云,是盘瓠像也……”这使我对盘瓠故事的了解又增添了“实地”性。4月15日我随《盘瓠神韵》摄制组乘车来到泸溪。溯江而上,南航15公里,到达久负盛名的辛女岩。远望山岚迷漫,辛女岩犹…  相似文献   

6.
《读者》从一开始就梦想着成为多版本的拥有者。这种渴望与他们的“老对手”《读者文摘》类似。美国的《读者文摘》在创刊18年时,就开始拥有了自己最初的海外版本英国版。一个海外版本的诞生是重要的,此后美国的《读者文摘》迅猛发展,拥有了以15种文字出版的39个版本。中国的《读者文摘》在创刊12周年时,却在不经意间诞生了自己的其他语种的第一个版本。尽管这个版本对他们来说,只是在国内发行,但意义可谓重大。 在1993年的时候,中国的《读者文摘》正与美国的《读者文摘》陷入漫长的诉讼之中。中国的《读者文摘》正在极…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的渊源经典《古兰经》传入中国后,经过口传心授→口头译解→文字注释的缓慢发展过程,其基本大义终被中国穆斯林了解和认知。《古兰经》的中文注释,从时间和质量来讲,尽管较之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英语等语种对《古兰经》的注释,具有一定差距,但从世界范围内《古兰经》注释的整体格局来看,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为《古兰经》注释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中国伊斯兰教及其学术活动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促使《古兰经》从象牙塔走向民间,结束了中国穆斯林绝大多数人不解其义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事实不容歪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普拉赫的《西藏的地位》一书,是承袭了已故夏格巴的《西藏政治史》一书的观点,并且根据以后的事态发展,增加了一些新的观点。比如在夏格巴的《西藏政治史》中,把他们所谓的“西藏独立”的由来主要归结为:元朝皇帝忽必烈把西藏分封给帝师八思巴,认为从此西藏就“独立”了。但这个观点是经不住一驳的。因此以后就逐渐产生了范普拉赫在《西藏的地位》一书中所说的,自1911年后西藏就正式“独立”了的观点。当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但无论他们持什么观点,提出什么说法,很显然都是  相似文献   

9.
由于《古兰经》中有多条经文否定诗歌和诗人,因而古代在阿拉伯—波斯地区曾发生过关于诗歌是否应当被提倡的广泛论争。本文梳理了这场论争发生的前因后果,从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了具有和谐音律和高妙修辞的《古兰经》的语言表达方式,击败阿拉伯蒙昧时期不讲究音律的初民诗歌,乃是必然;论述了《古兰经》的语言典范使阿拉伯诗歌走向成熟,发展为严谨的格律诗,使诗歌之学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将诗歌和诗人推向了一个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穆斯林包括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十个少数民族,人口1600多万.为尊重各族穆斯林的风俗习惯,我国政府规定了一些具体政策,对其丧葬礼仪等都予以照顾. 穆斯林有独特的安葬习俗.这些习俗是依《古兰经》、《圣训》及《伊斯兰教法》的规定而形成的.其特点是简单易行,朴实无华. 穆斯林的葬礼过程大致分为“洗”、“包”、  相似文献   

11.
拨开西方话语霸权的迷雾探求伊斯兰的本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古兰经》经文为依据,辩驳了当前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关于穆斯林“好战不宽容”和“穆斯林妇女服饰压制妇女的权益”的错误认识,论证了西方文明面临的问题根源在其自身内部,而非来源于外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继《伊斯兰教历史百问》、《伊斯兰教文化百问》、《伊斯兰教思想历程》、《伊斯兰教艺术百问》、《伊斯兰教典籍百问》、《伊斯兰教礼仪百问》、《伊斯兰教哲学百问》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之后,我们又欣获冯今源先生与陈广元、铁国玺两位阿匐合著的《古兰经百问》。至此,伊斯兰教系列丛书全部出齐,可谓华章泉涌,佳著连部。捧读之余,几生感慨。《古兰经》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纲领、伊斯兰教法的源泉和立法的根本原则、穆斯林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伊斯兰文化的理论依据。她“把一盘散沙似的阿拉伯人鼓铸成一个坚强的民族。…  相似文献   

13.
林松教授潜心收集史料,悉心探索推敲撰成的《〈古兰经〉在中国》终于要结集出版了,这是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作者多次盛情相邀,嘱我写几句话,只得不揣浅陋,试作涂鸦。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文化根深叶茂,具有巨大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影响,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明白的阿拉伯语言”降示和录写成集的《古兰经》,则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传播展现研究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根本。在伊斯兰教的发展过程中,对《古兰经》是否可以和是否能够译成其他语言,教法学家们一直存…  相似文献   

14.
成媛 《回族研究》2005,(2):191-192
伊斯兰教崇尚知识,鼓励求知。《古兰经》和圣训中都有鼓励求知、强调学习的经文和圣训。《古兰经》云“真主将你们中的信道者升级,并将你们中有学问的人提升若干级。”(58:11)“求知是男女穆斯林的天职”这一圣训也最为著名。因此,穆斯林有重视和提倡教育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千百年来,也形成了注重教育的优良传统。明代回族已经形成,但也面临许多对回族伊斯兰教的发展不利的一些因素。在经堂教育的创始人胡登洲看来,主要是“经文匮乏,学人寥寥,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于是,他“慨然以发扬正道为己任,立志兴学”。他先是在自己家中…  相似文献   

15.
林松教授新著《〈古兰经〉在中国》一书,主体部分是在20世纪90年代连载于《阿拉伯世界》季刊的《汉译〈古兰经〉史话》,内容涉及并评论了14种汉语翻译的《古兰经》,亦旁及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文译本。作者听取了社会舆论的反映和评价,在原有基础上曾进行认真的修改、补充。为了全面、系统、客观地介绍《古兰经》在我国传播、发展、翻译、研究的概况,又增添了更广泛、丰富的篇幅,扩大为"卷首群序"、"译坛巡礼"、"短篇拾零"、"书苑漫步"、"瑰宝鉴赏"和"大事编年"六个板块,书名也随之改变。在所收7篇序言中,除杨怀中教授序《回顾与启迪》已在本刊披露外,本期再刊登安士伟大阿洪、余振贵研究员和朱威烈教授等的序言3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对于《古兰经》中是否存在有喻义的经文,伊斯兰各教义学派几乎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赞成存在喻义者以穆阿泰齐勒为主,反对存在喻义者以伊本·泰米叶最为出名。喻义与实义之争论,与各派的教义密切相关,分歧凸现了各派在真主本体与属性上认识的差异。双方围绕《古兰经》的思辨很大程度上是中世纪伊斯兰哲学思辨的启蒙,也是伊斯兰哲学思辨的延续。它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古兰经》的认知,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古兰经》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书讯     
《回族研究》2013,(1):21+80+109+128+140+143
《〈古兰经〉注释研究》出版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副院长金忠杰博士著的《〈古兰经〉注释研究》一书,2012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金忠杰博士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结项成果,系中国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学术界研究《古兰经》注释的首部专著。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  相似文献   

18.
《古兰经》作为真主启示于穆罕默德并传达给人类的指路明灯 ,以人类作为大地的代治者 ,只有通过世界万物中的人类才能把真理性的方案施展开来。那么 ,《古兰经》中怎样让人类 (确指穆斯林 )信守真主之正道的呢 ?就是说 ,人们接受伊斯兰教并遵守成为穆斯林 ,并非中世纪的那个特定时代的仅有的现象 ,而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随处可见的 ,随时发生的现实状况 ,所以 ,在人类共存共荣 ,相互欣赏的多元文化景观中 ,以辩证的、历史的、科学的态度研究《古兰经》教化人类的逻辑证明学 ,以使人们对宗教、文化、文明乃至真理有一个理智的、公允的理解角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清真寺综览》前言《中国清真寺综览》编写组(一)清真寺阿拉伯语称之为“麦斯吉德”(Masdjid),意即“礼拜地点”。《古兰经》中数十次提到这一名称。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寺是希古莱历元年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东南郊古巴邑地区所建,较为筒陋,稍后在麦地那...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发行的国内首张xrcd超大制作发烧唱片《云之南》 ,是一张集云南省少数民族风情与现代音乐风格为一体的新专辑 ,由著名音乐企划人刘伟仁担纲统筹 ,著名音乐制作人黄荟作曲并监制。《云之南》的音乐充满了浓郁的云南少数民族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 ,具有强烈的“世界音乐”特征。而制作人黄荟所运用的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段 ,又使整张唱片散发出“新世纪音乐”(NewAge)的魅力。其中 ,最具代表风格的两首作品是 :取材于中甸藏族音乐 ,兼有清秀与磅礴之气的《香格里拉》 ,以及融会了傣族音乐风格的原创歌曲《孔雀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