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曾说,歌德是"烂透了"的时代里的"最伟大的德意志人",是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歌德在文艺创作上的成就是辉煌的,同时他的文艺思想也是深刻的,《歌德谈话录》就集中地反映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文艺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歌德对创作实践和对各门艺术的深刻体会的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重读《歌德谈话录》,在重温其伟大的诗艺言说中,体会其间天然的复杂与细微的矛盾,发掘对今天仍然有益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2.
也谈歌德的艺术创作观──《歌德谈话录》学习札记刘谋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高峰时期的代表人物,歌德在西方发生过深广的影响。《歌德谈话录》则记录了他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这部内容丰繁、为众多的读者和研究者所喜...  相似文献   

3.
去年1月,平装版《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出版,这是一本根据美国学者艾恺教授对梁漱溟连续十余次访谈的录音带整理而出来的梁漱溟晚年口述史。从年初到岁末,这本书一直排在各大书店排行榜的前几名,不是通俗读物的谈话录更多地涉及晚年时期梁漱溟先生的学术与思想。随着书的畅销,关于梁漱溟的历史,也重新被人们提及起来。  相似文献   

4.
王世贞之于乐府诗的批评,主要反映在《艺苑卮言》一书中。此书的"乐府诗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乐府艺术论"、"乐府诗人论"、"具体作品论",且各具成就与特点。王世贞对李东阳《拟古乐府》所进行的评价,早期与晚年之所以截然不同者,主要是因其内因与外因所导致,使得王世贞晚年不仅"自悔其少壮之误",而且还"于论西涯乐府",乃"三致意焉"。  相似文献   

5.
欧阳 《新天地》2012,(5):42
进入晚年后,我喜欢上了收藏。多年的收藏实践,让我琢磨出一条"道道":收而不"藏"。这和当下收藏界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当下的收藏界有一种"潜规则":"匿宝",即藏家将自  相似文献   

6.
刘文汇<试论列宁晚年思想的局限>一文所说的列宁晚年思想的"混乱"和"偏颇",实际上是对列宁思想的误解;刘文所说的列宁晚年思想产生局限的原因,也是不能成立的.批判列宁的过失当然无可厚非,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历史事实出发去追寻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7.
巴金晚年思想的再思考--重读《随想录》和《再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晚年的思想集中表现在《随想录》和《再思录》中,其核心是对"人"的呼号与探索.无论是坚持"反封建"、提倡"讲真话",还是"寻找理想"、"愿化泥土",都是旨在"做一个更好的人".即使是说"我不是文学家"、"我不追求技巧"等等,其实质也是在讲"做好人".  相似文献   

8.
池田大作先生是享誉日本全球的著名宗教活动家。在其专著和与世界名人谈话录中,他多次提及"人间革命"。该概念与传统概念上的革命不同,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变革,其核心是"小我"革命,由"小我"革命实现"大我",实现全人类的安乐幸福。同时,他也强调"革命"最终目标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晚年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所造成的事实出发,完成了从暴力革命转向和平过渡的重大理论突破,形成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进程和策略的新思想.据此认为恩格斯晚年已"蜕变"成"修正主义者"或"社会民主主义者",是对恩格斯思想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钱谦益反对七子派的文学复古,除理论主张外,还独创"州晚年定论",揭示后七子领袖王世贞晚年发生变化,进行自赎和改悔,反省和修正过去的观点,符合其"多历情变"的实际,也用来为自己的诗学理论张目。其中一字之异,将《归太仆像赞》中"久而始伤"的"始"改为"自",不能回避"舞文曲笔"之嫌,但与大体符实地"定论"相比,毕竟是次要的,以此将其文学理论说成"每不足信",是一种非事实求是的一偏之见。  相似文献   

11.
方东树为学经历了一个由杂至纯的过程,为学并非"三变",程朱义理之学始终是其治学之主线,并制约其学术观念。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治学用力处有所不同,年少时重"文事"但不废朱子学,中年以后重心性义理的研说亦不废"文事",晚年对"文事"及心性义理的研说更为深入。经世致用是其治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并因之强化了程朱之学的经世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天地》2007,(8)
人到晚年,容易沉缅昔日的"辉煌"与"显赫",而退休后"门前冷落车马稀",让一些老年人产生怨恨心理。当我看到他们为蝇头小利,在人生的晚秋发生的惨痛故事,不能不感到痛惜。  相似文献   

13.
骆玉明 《社区》2010,(32):9-9
胡适早年发表过一通宏论,说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走向自由民主,反之则否。例如,“德国文学极少怕老婆的故事,故不易民主”,而中国怕老婆的故事特多,所以将来会有实现自由民主的希望。读胡颂平著《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会发现胡适一直坚持这一见解。他还说想要编一部世界各国怕老婆故事大全.可惜没有弄成。  相似文献   

14.
谢虞 《老友》2009,(8):24-25
走到街上,几处卖字画的都摆着"难得糊涂"的条幅。不少老人把"难得糊涂"当作座右铭,平常遇到谈不拢的话题,理不清的思绪,解不开的困惑,辨不明的是非,常以"难得糊涂"了结。有人认为大半辈子为了"明白",活得很累,吃了不少苦头;若要轻松度晚年,就要以"难得糊涂"解烦忧。  相似文献   

15.
金镝 《新天地》2012,(12):43
人到老年,理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多年来,我在侄辈的指导下,巧念理财"四字诀",家庭理财风生水起,可谓"财源滚滚,丰衣足食"。我的两个侄子都在金融部门工作,其中有一位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理财规划师。进入晚年后,他们给我的理财建议是:遵循四项基本原则。这四项基本原则也即我的晚年理财"四字诀",我遵循照办,深受其益。口诀之一:"稳"。人到老年,  相似文献   

16.
晚年(60岁以后)朱熹以道心为道体,强调"道皆吾心固有,非在外之物",主张"此心虚明,万理具足,外面理会得者,即里面本来有底,只要自大本而推之达道耳"。可以认定,朱熹晚年走的是孟子心学的理路,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心学而非今人所谓"理学"。  相似文献   

17.
莱辛的谈话录《恩斯特与法尔克》是其晚年代表作之一,其中"第二次谈话"所涉及的"(三大)灾难"与"分外之工"问题,对我们思考与当下处境——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的处境——直接相关的文化与文明冲突问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这一谈话,既与莱辛的《论人类的教育》和《智者纳坦》有密切关系,表达了莱辛对市民社会的深刻判断,也与赫尔德、施莱格尔等现代思想者形成了有意味的对照.对比赫尔德等人对莱辛文本的改写和重新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莱辛,更好地理解"分外之工"的内涵,从而努力学会做真理的永恒探索者而非武断占有者,并从根本上习惯世界的矛盾、多元和不同价值在冲突中的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18.
围绕对新时期文学的评价、流变、发展和建设等问题,上海及全国各地都召开了十年文学的讨论会,报刊发表丁一系列的文章。刘晓波的谈话录《危机!新时期文学面临危机》发表后,在文学界引起震动,产生了不同反响。现将其中部分不同的观点概述如下。认为刘晓波的谈话录是故作惊人语,是一篇不真诚的文学牢骚。尽管刘的谈话录不缺少局部真实,但恰恰通体充满虚假的愤世嫉俗,有哗众取宠之意,无实事求是之心。刘把新时期文学一古脑儿全纳入“寻根”思潮,又把“寻根”思潮合理的一面勾掉,纯粹把它说成是复古倒退、毒害国民性的潮流,予以全盘否定,这就与客观事实大相径庭,使立论失去科学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一生对佛、道二教并非一视同仁,他早年即有远佛亲道的倾向,晚年亲道态度更加明显,这从他的诗文与言行中可以发现。欧阳修一直没有解决"神仙有无"这一令他困惑终生的道教问题,却因始终相信"有道",而且越来越认识到道教求仙的生活胜过名教求富贵功名的生活,以至于晚年出儒入道。  相似文献   

20.
稻叶岩吉是近代日本重要的东洋史学家之一,主攻中国的清史、东北史和朝鲜史.他师承内藤湖南和白鸟库吉两位学术大家之长,积极为日本的对外扩张提供所谓的"历史依据",先后提出"满鲜不可分论"中国衰亡论"中国革命无用论"和"外族统治中国进步论",晚年积极为伪满洲国论证"满洲独立发展论",其研究方法和学术主张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