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各方面的功能,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要创造性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思想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就必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遵循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挥功能的重要基础。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内在生成机制、理论宣传机制、保障与激励机制、成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多重复合的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意识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视文化的意识形态是隐蔽的 ,却是关乎电视文化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在经济转型、价值多元的语境下 ,又由于其社会公益事业地位和大众文化特性 ,表现出国家意识形态、市场意识形态、精英意识形态、白领意识形态、平民意识形态的多种层次共存的复合状态  相似文献   

4.
电视导视类节目对于引导观众收视、包装频道栏目、宣传频道形象和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导视类节目的功能主要有引导观众选择电视节目、引发观众的期待心理及增强观众的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文化充斥荧屏的当下,科学地定位电视的大众传媒角色迫在眉睫。电视作为与大众最具亲和力的传媒形态,大众接受性构成其生存属性,因之,电视的大众传媒角色应定位于对大众趣味的追逐。然而,电视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承载着意识形态的教育、先导大众的功能,电视的超越性、引领性的角色定位更不应缺失。电视要追逐大众并不被大众所淹没就必须掌握先导,而要发挥其先导作用又必须关注大众的需求,电视的追逐与先导是辩证互补的关系,统一于电视的大众传媒的角色之中。电视制作人是实现电视追逐与先导传媒角色的实践者,大众的精英与精英的大众是电视制作人的综合身份。  相似文献   

6.
电视媒介以其广泛的普及性占据当前社会传播的优势话语地位.电视媒介通过其符号的叙事与抒情形成对消费的引力,电视文化场的磁力.正是通过电视意识形态对消费态度的培养,完成了电视媒介培养社会消费态度、引导社会消费舆论的功能,即电视媒介文化通过其涵化特质对受众消费行为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博等社会媒体的新兴与普及,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控制力以及话语权。微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要求特别凸显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导向、社会规范、共识凝聚功能的实现,要从大众心理、舆情现实出发实现意识形态创新的科学性、现实性、大众化、通俗化,要坚持"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宣传机制创新,要完善预警监控制度和网络法律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不遗余力地提升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研究总结,更值得批判借鉴。这些经验对于当代中国提升意识形态功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阶段进一步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提升意识形态的战略功能。概言之,主要的启示涵盖五大方面:坚持战略性,积极推进提升意识形态的整体功能;坚持斗争性,增强意识形态功能提升的主动性;坚持系统性,整合凝聚意识形态功能提升的合力;坚持渗透性,以柔性优先的方式提升意识形态功能;坚持规范性,完善意识形态功能提升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创新宣传理念的角度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应坚持宣传为民、重视大众主体意识、坚持平等和尊重多元、重视引领和引导作用等;从创新宣传方式的角度提出,要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应坚持宣传的科学性、发挥行为的示范性、关注大众利益、转换表达方式、创新媒体宣传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内容,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且以文化形式出现;而文化作为意识形态产生的土壤,反映了意识形态制约下具体的社会生活现象.在当今社会,意识形态正在由人们的世界观或思想概念向大众日常生活经验本身转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要以大众的日常生活世界为基础,又要对日常生活世界进行引导和提升.在当代中国,就大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双重影响来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须实现其内容形式的大众化、传播方式的媒体化、宣传普及的商品化、影响范围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1.
日趋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使电视媒体的营销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要求中国电视媒体重构其组织结构形态,以达到提高自身组织能力使之与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目的。通过对中国电视媒体组织结构现状的实证分析,结合组织理论,明确了影响电视媒体组织结构的外部环境要素和组织能力要素对结构变化的决定作用,建构了电视媒体组织结构设计的理论框架,解释了两个决定层变量在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依照组织的人性需求的特点演化其结构的路径,建立了组织结构层变量影响函数模型,根据影响函数分析决定变量各自随时间的变化率,找到了采用企业核心化和组织学习法构造电视媒体新的组织结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三十年来,在教育部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中国普通高校的影视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观念、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视综艺节目公共领域问题的争论,从理论上分析了考察传媒公共领域的伦理维度,阐述了电视综艺节目公共领域的存在形式,进而提出平民大众的变化与成长使电视综艺节目建构公共领域具有了可能性,平民大众追求一种自由和善的生活是电视综艺节目公共领域的内涵,情感共鸣、认同与形塑是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充分利用电视媒介为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服务,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还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民族团结。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电视第一媒体,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新时期以来开办的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电视节目,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对电视媒介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迫切性,在新闻节目、专题片、纪录片、文艺节目、访谈节目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困境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促使电视媒介能够更好地保存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独特性、完整性,扩大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影视艺术在艺术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文化自觉意识,远未形成大众传播意义上的"文化合力";旨在面对中国当代影视艺术所表现出的宏观战略的缺位问题,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相关战略思想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电视文化     
电视媒介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今天的电视给予社会的又是怎样的影响呢? 理应给予社会的是怎样的影响? 本文从电视的文化特性、当今中国电视的文化特征和电视文化的发展趋向等方面对电视文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寻求电视文化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单纯地引用借鉴国外电视理论,到在冲突与协商、对话与抵制中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和理论创造力,最终发展为对中华文化与文化工业融合后的大众文化的认同与建构,形成了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独特路径和景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视媒体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逐浙增强,使组织能力、组织结构与组织环境三者之间互相适应的问题突显出来。针对此,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建立了电视媒体组织结构的设计系统模型和系统发展模型,并根据自组织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电视媒体组织结构系统的演化过程,明确了电视媒体组织结构的决定层变量与结构层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现阶段电视媒体组织结构变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影视传播这种最快捷的文化传播方式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化发展趋向,面对2005年中国电影艺术价值迷失、交互功能欠缺的现状,以及国际影视传播领域的失衡状态,中国电影传播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及思路应是:以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为基石,并在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国际化交流基础上,将整合资源共谋发展作为推动力,走深化改革打造精品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了解观众、研究观众对办好电视具有重要意义,对电视观众调查的重视与运用是电视事业走向成熟的阶段性标志。我国电视界对观众的研究还存在着发展的不均衡的状况,“四级办台”的体系中,中央电视台以及省级台调查理念和体系逐渐成熟的同时,更多的地市级电视台和县级电视台电视调查的理念依然薄弱。应从思想认识、技术经验、资金投入、调查深度和调查效果等方面入手,开展“四级化观众调查”,全面推进中国电视产业成熟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