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学最初起源于西方社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生态文学研究现已进入其蓬勃发展阶段.从西方生态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现状两个角度对西方生态文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了生态文学研究的历史任务及发展趋势,旨在为中国生态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为人类摆脱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真正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2.
张德军 《殷都学刊》2008,29(4):111-113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和日益低靡的文学环境,生态文学已成为必然。而中西方文学共同的启蒙载体——神话无疑成为这一思潮的原动力。本文从中西神话,生态危机、及生态文学的源起和现状等方面对这一思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前提,生态文学是文坛对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形成了先声、发生、发展和深化四个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生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倡导人与自然和谐,批判生态现状、反思问题根源、感悟自然奥秘、建构诗意精神家因,体现了文学在工业化时代时人文精神的坚守和对"生态乌托邦"的守望,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生态危机时代文学研究新视点--论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春芳 《学术论坛》2005,(11):164-167
多年来,文学评论界、大学文学课堂总是把描写自然、歌咏自然的文学作品简单地斥为作者逃避社会、逃避现实的表现,把突出"人定胜天"、"人类主宰世界"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生态作品看成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掀起了生态批评的绿色浪潮.文章从生态角度重新审视、评价经典文学作品,挖掘其具有伟大现实意义的生态思想,质疑、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以达到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缓解乃至消除生态危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论文学的生态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生态危机已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要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地球生态的恶劣状况,就必须造就一代富有生态精神的人,创造出新的生态型生存模式.为此,生态教育迫在眉睫.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灵魂的家园,应责无旁贷地在生态教育中担当一份责任.通过文学实施生态教育,既有无可辩驳的理论依据,又有坚实深厚的现实基础,还有便捷可行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中,生态文学承担着特别的使命。生态文学大量展示生态危机的残酷事实,以对生态危机深重的忧患意识警醒世人,触动人们的灵魂,激发人们自觉的生态意识,走出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误区,从观念上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石;生态文学致力于反思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环境、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危机,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精神支持,促进政府对社会发展政策特别是环保政策的修正和实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更好的条件;生态文学挖掘现实生活的诗意美,讴歌美好的生态形象,展示理想的生态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和谐的生态氛围。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江河生态文学关注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江河及两岸大地的生态演变,揭示江河生态问题的根由,阐明天理和规律的不可改造性,讲说人与自然和谐关联的内在肌理.这些文本有卓越的思想内涵,传达着中正的生态理念.缓解江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改善人心和改良社会管理体制.中国当代江河生态文学多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态关怀,还未上升到深度生态伦理的高度,没有进入生态整体利益全面观,江河整体生态系统的利益应得到更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当今生态文学中,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小说显得卓尔不群。他在小说中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直探科尔沁沙地生态危机的根本。对野生动物的野性世界的探寻使他得以重新反思人性,而对生态人格的塑造更是张扬着生态意识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树东 《天府新论》2009,(3):140-144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基石性的生存意识.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具备生态意识,最大原因无疑是现代化带来的生态危机,是现代文明导致的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全面崩解.当然,生态危机的现实刺激只是促使人们意识到生态意识的重要性,但是要确立生态意识,还必须寻找相应的思想资源.从整体上看,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思想资源有三个:西方文学和生态思想,中国古代文学和生态思想,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此外,那就是作家受到的大自然的直接熏陶.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是通过对资本追求利润本性和资本运行逻辑与生态危机关系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支配的全球权力体系是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指导下的技术使用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生态危机,资本物欲至上和消费主义价值观会进一步强化生态危机.只有构建以反对资本逻辑为宗旨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要求通过劳动创造幸福观和新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克服消费主义生存方式及其意识形态,构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理论的完整内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在理论基础、理论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归宿以及如何看待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解决生态危机的关系问题上,同"深绿"思潮和"浅绿"思潮存在着根本区别.他们分别代表了以抽象的伦理生态共同体思想还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维护资本的利益还是反对资本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把经济增长与解决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对立起来还是把它们统一起来的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共同体思想,摆脱具有浓厚的以资本与西方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的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束缚,坚持把维护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技术运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