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践转向与美学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1):14-19
作为人文科学的美学,从实践转向的角度来看,其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实践,而人的存在只是美学的出发点。对应着实践结构的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价值评估层、美学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着自然客体逻辑,即合规律性逻辑;人类主体逻辑,即合目的性逻辑;主客体关系逻辑,即审美间性逻辑。对应着实践类型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美学的逻辑构成应该包含着物象逻辑,即感性形式逻辑;意象逻辑,即知性形式逻辑;形象逻辑,即理性形式逻辑。对应着实践的受动和主动相统一过程,物质和精神相统一过程,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过程,美学的逻辑过程应该包括意向性活动逻辑,即对象化逻辑;超越性活动逻辑,即符号化逻辑;时空性活动逻辑,即真实化逻辑。美学的逻辑力量就在于实践的建构功能、转化功能、解构功能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杨大春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
西方哲学的主流传统是观念论或唯心论,具有强烈的理论化倾向.作为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延续并强化了这种倾向;而作为德国现象学在法国的传播者的列维纳斯却批判这种倾向.他先是借助于具有一定实践倾向的海德格尔式存在论来读解胡塞尔的认识论哲学,进而批判胡塞尔哲学的强烈理论化倾向以及海德格尔哲学隐含的理论化倾向,在创造性误读胡塞尔直观理论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现象学的实践转向要求.而在政治学和伦理学这两门主要的实践哲学中,列维纳斯主张伦理优先于政治. 相似文献
3.
胡鹏林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5):11-18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一方面在旧形而上学思想的支配下仍然以主体论美学、意识哲学美学和语言论美学为主体,而实践美学否定了这种旧形而上学的普遍性、永恒性和必然性,使现代美学得到长足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研究在后现代转向的语境中兴起,但是它在逻辑起点、文化层面和审美追求三方面表现了其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自由的实践与创造和共产主义审美理想,弥补了其不足并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王宗兴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110-114
技术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出现不仅拓展了美学研究的领域和视野,而且对于美学基础理论的深化也起到了有益的补充。随着技术美学在我国不断兴起,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注意的问题也愈来愈广泛,使用单一的、概括的、原始的、感性的方法去研究已显得捉襟见肘,时代和学科本身都迫切要求用全方位的、具体的、现代的、理性的方法来研究。文章分析了当前技术美学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割裂和孤立化倾向。针对技术美学研究中出现的不足,文章提出了比较科学的技术美学具体研究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研究,综合相关学科交叉研究,应用实践的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越是向高精尖发展,就越是趋向于直接功利目的与间接功利目的相结合,把暂时的、孤立的实用价值与自然——社会生态学意义统一起来,科学技术向生态技术美的转化和生成,必将成为一种不可阻遏的趋势。因此,从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上研究探讨科学技术的美学价值,促使科学技术既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又协调平衡自然,社会两大生态系统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就成了生态技术美学的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把实践拒斥于研究视野之外,未能构筑出完整的人的形象,导致了自身发展的危机。要解决这一危机,可以以近代哲学的实践转向为理论基础,对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对象、方法论、理论框架及评价标准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转换,从而实现心理学的实践转向。这一转向不仅提醒心理学研究者要注意实践这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也为中国心理学实现本土化乃至统一整个心理学提供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杜建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45-4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在传统教科书中不仅没有正确传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把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合二为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中本真地传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要坚持从实践来理解整个人类世界对马克思来说是一个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9.
10.
实践转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6):11-15
通常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即完成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以及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所形成的重要基本特征远不止这些或者说更为重要的并不是这些。以实践转向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研究对象和哲学逻辑基础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只有把握这些重要基本特征,才能准确理解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充分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11.
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3):57-63
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基础的实践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从人对现实的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他人,人与自我)来看,实践美学当然要把生态美学作为自己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研究人对自然所构成的生存环境的审美关系。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构想来看,生态问题、生态美学都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或维度。实践美学的最终目标———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体,就蕴涵着生态美学的对象、方法和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实践美学与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6)
按照精神实质,现代性可分为启蒙现代性和哲学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和批判。从现代性视角来看,实践美学是古典美学,其古典性表现在理性、主体性、人类中心论、科学方法论、审美超越的缺乏、乐观主义历史进步观、古典自由观、现实主义文艺观等方面。由于其思想资源来自西方古典美学,实践美学无法回应审美现代性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胡友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83-85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从主体生理心理角度去阐述美学问题,悬搁了对于客观“美的本质”的追问,在研究方法上注重采用经验实现的心理学方法,并开启了美学上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从而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现代转向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4.
李占伟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
要想设计与了解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前景,必须对于当下学术方向有一个充分的把握.不仅在逻辑起点意义上,而且在方法论意义上,借此才能进行反思与重构. 相似文献
15.
赖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3(1):115-124
身体美学脱胎于实用主义,而实践美学则主要源自马克思主义.从理论渊源看,二者存在一些差别与对立,但不可忽视其内在学理上的相近和相通.具体而言,身体美学由实用主义哲人舒斯特曼首创,它既充分彰显了身体理论的实用维度,又兼顾了身体审美的实践潜能.身体美学对实践的重视,与实践美学殊途同归.基于此,身体美学进入中国后,迅速与本土的实践美学形成了碰撞融合:一则,身体美学将审美实践的主体从抽象的人引向了具体的身体,指出实践是身体的实践、身体是实践中的身体,对实践美学形成了具身化的补充;二则,身体美学将审美活动中的身-心因素一并统合到身体之中,为实践美学克服主-客二元论提供了整体论思路.通过对舒氏身体美学的西学东渐线索加以细致整理,有望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实用美学的对话机制,为异质资源的整合方案提供参照意见. 相似文献
16.
郭玉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5):662-665
传统实践美学从认识论、价值论的角度规定“实践”范畴,导致其美学理论出现严重局限性,而后实践美学用“生命一元论”、“存在一元论”解释人类审美现象也是捉襟见肘。因此我们应重新认识“实践”范畴,从人类本体论(社会本体论)角度重新阐释“实践”范畴,吸收传统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双方的合理之处,建设新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17.
张奎志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16-20
美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世界性难题.实践美学的狭窄性在于把美仅仅归结为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后实践美学把美学变成了人学,其狭窄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美是和感觉相联系的,是人的一种愉悦体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