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党首次将建设海上强国写入党和国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既是对既有海洋发展思想的继承,又是对海上周边形势的有效应对,更是当代领导人结合世界政治经济新特点而作出的全面战略选择。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对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然性及其内涵进行解读,同时从力量建设、观念塑造和战略建构三个方面对如何实施这一战略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建设海洋强国,而当前我国在制定和实施海洋战略中面临着三大问题:第一,维护和拓展海洋权益的问题;第二,加快探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的问题;第三,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的问题.要建设海洋强国,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要普及海洋知识,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要维护海洋权益,加快海疆开发;抓紧对公海的调查探测工作;加快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要坚持科技兴海;大力培养各类涉海人才;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海洋执法,积极参加国际海洋法的研究和制定;国家要加强对海洋事业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近代的中国海军。是在西方侵略者不断进犯袭击后清政府大办洋务时期的产物。在这支海军里,有一批我国早期派遣到芙、欧留学归来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是随着洋务运动兴起由于建设海军的需要而配备的专业人才,以后随着中国海军的建设和发展而成为中国海军的骨干力量和重要将领。在乌江和甲午反侵略战争里,他们为祖国作出了贡献和牺牲。这些为数不多的早期留学生,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绝大多数是好样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英勇气概,唱出了可歌可泣的时代最强音,值得后人学习和永远怀念。(-)在1884年前,中国虽已有第一批留美官…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从中国近海防御的战略而言,中国不需要一支像美国那样的全球性海军,但是中国海军也需要有适当的全球作战能力,并在总体上保持地区性海军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近代大国崛起无不依托海洋,中国和平发展同样离不开海洋.海洋对国家强盛和民族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作为人们对海洋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认识,具有非常深刻的具体内涵,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海上力量发展的助推剂,更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昭 《理论界》2013,(8):7-9
世界历史经验表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要迎头赶上世界发展潮流,强化海洋意识,加强海洋立法,打造强大海军,建设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7.
晚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设厂造船,开始了近代海军的建设历程。国产舰船在晚清海军发展的过程中也曾经占有主要地位,为海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自身质量问题以及来自外部的冲击,官办造船厂存在的先天弊端以及统治者海洋意识的淡薄等原因,国产舰船在晚清海军舰船装备建设中的地位日益被边缘化,最终导致近代海军建设的失败,给近代中国带来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王如绘 《东岳论丛》2003,24(1):70-75
马建忠对西方国家海军有深入的了解 ,因而他的海防思想在时人中最为系统完整。他主张把体制和制度作为海军建设的根本 ,主张设立水师衙门 ,并草拟了一批规章制度 ;他从科学技术的视角看待海军的创建 ,主张提高海军将士的地位 ,重视海军的教育和训练 ;他提出了一个中国海军发展的九年规划 ,对中国海军跨进世界前列充满信心。他关于海防建设的观点着重从思想的层面、制度的层面、教育的层面和管理的层面立论 ,能发人之所未发 ,能详人之所不详 ,更加触及到海防建设的本质 ,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海洋发展经历了从陆权大国到海权大国、海权强国以及综合性海洋强国的变迁,美国的海洋发展是全方位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综合国力的增长、强大的海军建设、海洋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及领先的海洋科技与教育是美国海洋发展的主要历史经验.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为中国的海洋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中国在海洋发展过程中,必需立足本国的现实,以长期发展战略为根本性的战略目标,借鉴世界上其他的海洋强国在海洋发展历程中的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0.
船政人是近代中国的亮眼群体,是福建的一张名片。福州船政借鉴西方工厂制和兵制,建立一套"中西合璧"的近代化的管理制度和军事制度,是近代中国海军的摇篮和奠基者。船政人作为近代中国海防的先行者,建树卓越,开风气之先,其海防思想和海洋经略活动,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