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基于中原经济区的战略背景,首先对邯郸冀南新区经济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之后借鉴天津、苏州等地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做法,结合邯郸冀南新区实际,对邯郸冀南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法治保障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从区域发展和法治建设相协调的内在逻辑来看,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法治保障,对于谋划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至关重要.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可以考虑从六个方面构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效的法制支撑:明确协调机构,建立中原经济区行政契约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中原经济区立法协调与透明机制;严格行政执法,建立中原经济区行政执法协调与合作机制;强化司法权威,建立中原经济区司法协调与合作机制;提高法治实效,建立中原经济区法律监督机制;培育法治文化,建立中原经济区法治区域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法治强有力的保障.城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标志,其法治建设如何直接影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效.法治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法治城市建设的成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制约经济区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原经济区,需要统筹协调的城乡体系予以支撑.中原经济区城乡支撑体系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为框架.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途径,以县域经济为基础.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优化中原城市群布局、构建并完善五级城乡体系,放手扩权搞活县域经济,将为中原经济区的顺利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中原经济区规划目标、完成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要打通这条路,充足而适合的人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甚至是首要的要素。中原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供需目前处于严重脱节状态,因此,应通过凸显工程硕士培养特色,与战略性新兴性产业人才对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探索新兴产业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等手段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6.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多中心多层次城镇网络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经济区建设以中原城市群为载体和核心,因此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中原经济区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中原城市群发展已提到首要位置。从中原经济区现状和战略构想出发,应用区域经济学理论、断裂点理论及主成分分析法,可对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出具有崭新意义的战略构想:即一方面要尽力尽快把郑州培育成一个"龙头"型的特大中心城市、把洛阳培育成副中心城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构建豫中、豫北、豫南、豫东、豫西五大组团的多中心多层次的城镇网络体系,从而优化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的区域发展规划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和禀赋优势,并把这种优势转化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应从设立农村土地资产化改革试验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试验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试验区、地方立法试验区和农产品期货交易试验区五大方面培育中原经济区核心竞争力,并采取培育中原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措施和政策.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与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必须兼而有之.政府财政支持不力、金融体系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存在造成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潜力受到限制,严重制约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因此,必须从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和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和优化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环境等方面,多方面开拓金融渠道,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  相似文献   

9.
产业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这就为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南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形势下,河南产业结构目前正处于由低层次向高度化升级的关键阶段,从深层次分析,还存在不优、不高、不强等突出问题,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构建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而地方政府间的府际关系建设则有利于经济区一体化的发展,加强府际关系合作是中原经济区的现实选择。从领导学的视角来看中原经济区府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沟通、激励、统一和危机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意识、组织、制度和执行是构建中原经济区良好府际关系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