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我国对证券法修改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法律供给的不足,而追求经济效率则是证券法修改的经济原则。在证券法修改与执行中需要注意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和公正、避免政府管制的失效,以及参与主体对规则的遵守问题,这样才能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促进其职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和<证券法>两部在资本市场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法律的修改对我国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券法>中证券发行与交易制度的根本改革,使得我国资本市场逐渐摒弃了以前的单一的交易市场、单一的交易方式、单一的交易品种模式.以前的这些制度严重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实现良性运作.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多重交易市场、多种交易方式和多样化交易品种等与资本市场国际化相契合的国际化市场格局.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的合理构建需要改变资本经营理念,改善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监管职能,并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民事法律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3.
双边市场与对冲交易的影响、挑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法》的修改,为双边市场和对冲交易的确立解除了法律障碍。而双边市场和对冲交易的产生和发展,将会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主要包括:投资者结构变化、个股操纵难度加大、蓝筹股催生、股指走势趋向平稳。在发展过程中,双边市场和对冲交易同时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短线交易面临各国证券法的规制,均旨在遏制内部交易,增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尽管我国现行短线交易规制在2005年《证券法》修改之后已经形成规制体系,且得到较好的实施效果,但与域外的立法规制相比,尚有差距。本文从短线交易规制的意义入手,实证分析短线交易的本土实施效果,在比较观察域外短线交易规制的基础上,对我国短线交易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证券法》于1998年12月2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1999年7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走过四个春秋,应该说《证券法》在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维护市场运行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等诸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着中国证券市场走上了跨世纪规范化健康发展之路。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证券法》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论述的就是其中的两个盲点———关于对上市公司收购中关联方持有和按比例持有方面的规定。这两个问题都是上市公司收购所要遇到的问题。公司收购(acquisition或takeover)指的是一个公司经由收买股票…  相似文献   

6.
贺小松 《理论界》2006,(5):195-196
美国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分别调整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随着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的综合发展,《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发生制度综合。中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市场层次逐渐丰富,但远未形成综合市场,未来立法宜采取《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分立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政府职能的定位和自律组织地位是影响我国证监会与证券业协会权力配置的根本原因.修改后的<证券法>虽然进一步明确了证券业协会在自律监管中的主导作用,但是在实践层面依然存在独立性不强,自律监管权狭窄的情况.为了实现二者监管职能的互补和高效行使,证券业协会应重点在纠纷解决机制、信息收集、市场创新和场外市场监管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8.
当今各国证券法制正面临艰难的路径选择,有的国家正从证券法向金融服务法转型,有的国家选择了证券法与金融服务法并存的模式.在证券向金融商品转型、投资者向金融消费者转型以及证券法向金融服务法转型的趋势中,各类金融服务者和金融消费者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委托--受托关系,中国应当在兼顾国情和既有金融监管体制的基础上,采用证券法与金融服务法并存的证券法制结构.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股权市场即"四板市场",当前在我国发展迅速,已达三十余家,但是相关法律缺位,易引发诸多问题。为了规范和促进该市场的发展,结合《证券法》修改,应当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基本定位、市场准入、交易制度、信息披露等诸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区域性股权市场法律制度。立法应当把该市场定位为非上市非公众公司股权交易与融资的市场形态,形成恰当的准入标准;同时,应当引入做市商机制,并且建立体现"区分性原则"的信息披露制度。这对于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提升其法人治理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修订中对公司债券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对债券发行主体、发行的积极性条件和否定性条件、发行程序中申报材料和公告文件都作了更完善的规定.但是,把我国公司债券法律制度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司债法制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公司债券法律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