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1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显示了蓬勃的学术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也存在若干问题与不足 ,急需加以解决。本文着重对 2 1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 2 1世纪里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出现多元发展的繁荣局面。首先宏观理论的研究将会成为一个热点 ,形成多元发展的城市史理论体系 ;其次对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宏观研究和个体的微观研究 ,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生长点 ;同时城市发展研究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区域城市研究和城市发展类型研究仍将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此外对中外城市之间和中国城市之间的比较研究 ,以及对众多的中小城市的研究也将随着城市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而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市政是城市大发展的产物,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近代市政理论的形成。针对如何加强中国现代化城市管理这一问题,试从西方国家市政学理论对中国近代市政发展的影响,分析中国近代市政发展历史,以期对中国现代市政发展有所借鉴并推动中国市政理论研究的深入,不断适应中国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城市史研究述评:意义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史的研究以西方学术界为早 ,其理论核心是基于欧洲经验的城市发展观。城市史作为解读中国史 ,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种新方法新视野 ,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模式 ,可行的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一方面用欧洲的经验来评价在中国发生的历史现象 ,另一方面则用中国的经验来评价欧洲 ,通过互为主体 ,构建城市发展的理论模式和价值标准。城市化理论作为分析和研究城市发展的基本核心概念 ,支撑了城市研究的方方面面 ,城市化是城市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城市性质的演变。以城市史研究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 ,重构历史 ,必将为历史学科的发展投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与之对应的理论的研究也要求随之深入.城市史这个新兴学科,随着城市实践的需要应运而生.目前该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尝试对其特点进行归纳,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近代经济中心的转移及其所引起的城市衰落现象是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近代中国城市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当代城市格局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以经济中心城市苏州、广州和澳门在近代的衰落为例,分析了地理区位条件、腹地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等城市经济发展变因在近代区域经济竞争中的消长变化,探讨了近代经济中心转移与传统商业城市衰落隐含的深层原因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运用现代化理论,从单体城市近代化、区域性与流域性城市近代化、总体性城市近代化等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近代化研究进行评述,揭示出学界关于此领域已经从最初的个案探讨、走向相对全面的中观与宏观的总体性研究,寻找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的真正动力、表征及规律等,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施坚雅中国城市发展区域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坚雅将中国城市史研究置于广阔的区域空间中,使西方对中国城市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所提出的理论以及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对于克服西方学界中国史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确立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模式来阐述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及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变化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呈现出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本文对近代以来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进行探讨,以此揭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艰难历程,以期对当前政府部门制定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讨论上海等近代中国几个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的历史情况.1840年后,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外国资本对我国的压迫和剥削,是不争的历史事实,给我国造成了重大的损害.但客观上也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这种发展,逐步地使近代城市中的工人和工人家庭的收入有所提高.我们认为,这种基础性的和微观角度收入的提高,对我国近代社会和城市工人及其家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1840年以后,我国近代城市和近代工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随着这些发展,近代中国妇女有些就迁入城市并融入到近代城市工业中去了。这对近代中国的妇女的各个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虽然同时还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和剥削。本文以上海女工为例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上海以浦东开发为契机步入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程。上海具备建立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和现实可能性,但上海建成国际大都市离不开深厚的历史积淀。文章以1843年上海开埠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有关历史资料为依据,来探究上海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近代历史根基。  相似文献   

12.
在急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城市的传统与历史被置于何种地位?在传统与现代的框架中,选取北京作为案例,通过北京与巴黎、东京的比较,探讨传统城市社会/社区类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发展过程以及它与城市现代化互动过程中的“关系性”问题和在当前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未来可能性”问题。对比一些特定的国外城市,中国的传统城市形态在城市发展和更新的过程中,逐步被现代城市空间所替代直至消失。除非城市的传统空间能适应商业开发和现代更新的要求,否则,中国的传统城市形态将被新型城市空间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思想文化运动质疑和否定了文载历史的真实性,使中国传统小说依靠历史而产生的合法性出现了理论危机。周作人等新文学倡导者适时引入现代科学方法和理念以及哲学的思辨求真精神,为小说的合法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通过“黑幕小说”批判事件使之得到确立。中国现代小说观念努力欲摆脱对历史的依附和依赖,但现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及史传传统的巨大影响,仍不断推动着现代小说向“历史”复归。  相似文献   

14.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现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史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胡绳关于中间势力的观点,是其晚年在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中间势力的内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中间势力的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动摇分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选择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地方志、档案等文献资料,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认为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空间形态变化不大,随着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交通、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城镇综合功能有所加强,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城镇等级结构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17.
在对现代国家构建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的国家历史和制度逻辑,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历程、成就与经验,并对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未来路径作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古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文化象征。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古建筑保护的二元难题。通过梳理我国城市古建筑保护的发展历史和实践经验,剖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借鉴英国和法国等域外制度经验,提出应当通过提高保护意识、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合理的古建筑产权制度、实现古建筑保护与城市规划相配套、发挥专业咨询机构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强执法力度等,建立适合中国城市发展转型期的城市古建筑保护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追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和评述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归纳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理论与实践之间严重脱节、规划理论中基本信念与基本认识存在误区、城市规划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规划理论研究的特征困境,即人类价值系统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分歧。最后,分析了我国城市规划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认识和操作两个层面对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与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