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看冯牧     
我是粉碎“四人帮”不久认识冯牧同志的。那一年我从新华通讯社调到了《人民文学》杂志社工作,他当时是文化部政策研究室的领导人,住在黄土岗作协的宿舍里,因为编辑上的事情常常去向他请教,也向他约稿。作为文革重灾区,文艺界满目疮演,百废待兴,到处呈现出一片凋零破败的景象。全国作家艺术家的团体——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还没有得到恢复,《人民文学i当时挂在国家出版局。有些本来应该属于协会来出面办的事情,不得不由这家杂志出面来办。冯牧在文革前先后担任过《新观察z杂志的主编和《文艺报》的副主编,在文革中曾经被打成“现行…  相似文献   

2.
不少作家都经历过灿烂辉煌的青年期,我国当代一些青年作家也是如此。其原因之一,是他们有不同寻常的创造内驱力。一北京青年作家王朔近年来创作硕果累累。他参与了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在首届上海长中篇小说评选中获奖,今年第二期《收获》发了他的中篇《你不是一个俗人》,第四期《上海文学》发了他的中篇《许爷》。现在呢,  相似文献   

3.
陶冶 《老年人》2010,(9):43-43
我与作家韩少功久未谋面了,他不一定记得我,但我却时常想起他。 上世纪70年代,他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七月洪峰》、《月兰》等作品,我读过之后就爱不释手,对他心生一分敬慕之情,只想找机会见见他。  相似文献   

4.
邓树森 《老年人》2006,(1):50-50
《老年人》杂志(原《湖南老年》)从1986年创刊到现在,已有20年了。我虽然已经退休,但作为创办人之一,回顾这20年的历程,总有一种对刊物依依不舍的情怀。记得1986年春节刚过,当时的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唐子杰同志就约我到他的办公室谈话。因为我们素有交情,他便开门见山地说“:根  相似文献   

5.
2013年,对作家王蒙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60年前,他第一次拿起笔创作,就一气儿写下了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开启了60年风风雨雨的文学生涯。一个甲子后的这一年,《王蒙八十自述》出版,他在书中写道:“我永远纪念着过往的60年、65年、80年,我期待着仍然奋斗着的未来。”也是在这一年,他再度步人婚姻殿堂,勇敢地享受着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6.
父亲和祖父祖籍山东荣城,他们目不识丁。上溯十八代乃至二十八代,尽是文盲,尽是穷苦农民。父亲十几岁时,被生活所迫,随村人"闯关东"来到了哈尔滨。他是我们家族史上的第一个工人。建筑工人。他转折了我们这一梁姓家族的成分。我在小说《父亲》中,用两万余纪实性的文字,为他这个农民出身的"工人阶级"立了一篇小传。从转折的意义讲,他是我们家族史上的一座碑。父亲对我走上文学道路从未施加过任何有益的影响。不仅因为他是文盲,  相似文献   

7.
余三增 《老年人》2006,(6):39-39
80岁的爷爷要过生日了,我打电话问他需要什么礼物,爷爷说:“孙子,我不要别的,你到邮局给我订一份《老年人》杂志吧,你知道我喜欢读它。”说起爷爷与《老年人》杂志结缘,还是我牵的线。那是1997年的一天,我乘车从学校回家,发现有一本《老年人》杂志被人遗忘在车上,就拿起来翻阅,  相似文献   

8.
黄永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绘画方面,黄永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的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文学方面,黄永玉著有《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这些忧郁的碎屑》等书。1999年11月14日,黄永玉先生应邀从香港回到故乡湖南,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发表了题为《文学漫步》的精彩演讲。在谈到文学时,他说:“文学在我的生活里面是  相似文献   

9.
2008年2月21日,惊悉浩然老师不幸去世的噩耗,我深感悲痛。浩然老师曾任中国文化传播发展促进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北京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他的代表作有《圆梦》《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这样一个著名的作家,却没有半点架子,长期生活在基层和农村,特别是在生命的最后20年里,他专心扶持文学新人,并创办了《苍生文学》月刊。回想120多年前的一个秋季,  相似文献   

10.
记得是今年4月29日下午,我刚从乡下作完《学习周恩来精神》的报告归来,办公室的同志递过来一张两天前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看标题,我心里“格登”一下往下沉:李琦同志逝世了。晚上,沉浸在悲痛中的我无法入眠,干脆起身翻找他生前写给我的信件和他赠给我的书籍。李琦是一位革命老前辈,曾担任过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后来一直领导文献研究方面的工作。他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我第一次见到他是1992年3月5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为《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一书举行首发式。那天,周恩来生前身边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8月6日,陈家俊受邀参加晚会,再次演唱了那首《爱情果》。陈家俊因参加《中国达人秀》节目脱颖而出,他演唱的《爱情果》红极一时,但是他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他曾是一名服刑人员,坐过9年监狱,而他的爱人,则是当年他所在监狱里的教官。为了他,她辞职隐姓埋名住到他的家里,照顾他的父母3年,对他恩重如山……那一轮爱的弯月,让我流泪让我歌2006年农历八月十五,月光如水。陈家俊遥望  相似文献   

12.
徐忠友 《老年人》2013,(3):18-19
2012年岁末,随着电影《一九四二》在全国热映,编剧刘震云也变得忙碌起来。一个月内,他两度来到杭州:一是和导演冯小刚、主演张国立等人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二是到杭州师范大学开办讲座——漫谈我对文学的理解。其间,笔者有机会走近他,听他讲述了自己的文学之路和人生故事。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刘震云是个朴实的中原汉子,也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这些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手  相似文献   

13.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边从事戏曲研究,一边为文学创作而准备。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忆罗隆基》。写毕,急急忙忙又恭恭敬敬地拿给丈夫审阅。他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专攻戏曲小说。就文学而言,他是内行,我是外行。审阅前,我塞给他一支中华牌铅笔,并在耳边细语:"你看到有什么段落或句子写得还算好的话,就在旁边给我画个圈圈,以资鼓励嘛!"  相似文献   

14.
南嫫 《中外书摘》2000,(4):82-83
我当然承认老爸是饱读诗书之人。老爸至今仍可以从《论语》背到《古文观止》,至于汉赋唐诗宋词都不在话下,最难得的是,老爸说他三岁记事,然后从三岁到现在的每一天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唱过的歌,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甚至他自己写过的中文英文作文他都能背下来。我曾问过许多朋友,暂时还没发现比老爸记忆力更好的人。  相似文献   

15.
彭国梁 《老年人》2009,(10):34-35
认识范良君先生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他和《新创作》杂志的老社长杨里昂老师是很好的朋友,而我也曾经在该杂志供职。我记得有一次他出了本《心系药业》的书,到杂志社来送书给杨老师,恰好我也在。杨老师就跟我介绍,说范先生是省医药公司的老总,喜欢文学。范先生身材魁梧,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我当时就把那本书翻了开来,全是与药业相关的人和事,于是,我便看其《后记》。《后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如果不是中途辍学,我也是一名老三届,  相似文献   

16.
“在这坚韧之中,一直生活在南昌郊县的陶江.默默地耕耘:从大量的散文到中篇小说集《平手》,再到长篇小说《轿谱》……也许,一方土地给予我们的有困惑、烦恼.这袅袅的地气从我们的脚心,缓缓地传递到我们的内心,给予生长的力量,前行的勇气。”这是两年前,我读了陶江《轿谱》之后在一篇文章中的话。老话重提,是因为我这样的判断还不过时,因为,时隔两年多,他尝试的又一种文学样式——长篇儿童文学小说《水边的仙茅草》  相似文献   

17.
老人言     
《老年人》2007,(1):1-1
做人要像莲花,深扎沃土;做事不学浮萍,漂在水上。新宁县刘长源好名声就像酷热季节的凉风,不在于吹得响,而在于吹的时间长。长沙市熊慕陶为人学竹,虚心有节;为官学松,正直无畏。绥宁县袁冰清对别人多一份关爱,自己会多一份快乐;对别人多一份宽容,自己会少一份烦恼。嘉禾县雷克昌不要因为今天是雨天,就怀疑太阳不存在了;不要因为今天失败了,就怀疑成功不可能了。临澧县杨祖哲在生活中听不到奉承是幸运的,在工作中听不到批评是危险的。涟源市张咸虽然苦难是一所没人愿意上的大学,但从那里毕业的人,都是强者。浏阳市汤文元老人言…  相似文献   

18.
1 我常常会想起我的小学老师——王秀玲. 大约在2000年,我的歌曲《我就出生在你要我出生的房子里》的歌词,被评为20世纪华语经典.2009年,它又登上《人民文学》的殿堂.2013年,它再次在唱片《70亿分之1的诗与歌》里呈现在众人面前. 因为父亲是翻译的缘故,在即将7岁的那一年,他决定让我去读汉语学校,我就成了一个"民考汉",张承志先生2015年在《十月》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谈到我时说——他(何力)是称做"民考汉"的语言大潮之后,留下的一个正果.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2014,(7)
正第一次见到龙彼德先生,是在1988年的5月。那次他到我的老家江山市举办文学讲座,畅谈他的文学创作经验和在黑龙江插队的经历。我记得他在讲座现场放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雷击木》。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诗人激情澎湃,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0.
许乐 《现代交际》2005,(3):50-51
第一次发现《绝色两代男》 (那时叫流氓家族》),既不是在天涯,也不是在榕树、新浪等知名文学社区,而是在一块"秧地",用我家乡土话形容当时的感受就是"秧地出老虎"。 故事几易其名,计有《好色两代男》、 《流氓家庭》、 《风情两代男》以及最后版本《绝色两代男》。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自觉2003年最优秀的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