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魯迅与拜倫     
將魯迅与拜倫这兩个偉大天才的名字并列在一起,并不含有比較的意思,誠如斯大林同志所说的:“歷史的比拟总是危險的”,因为任何比较总不免于偏頗,卽如过去有人將魯迅比之我國的孔子,庄子,法国的伏尔泰,德國的尼采,俄國的列夫·托尔斯泰等等,結果歷史都証明了这些比拟的不倫。这里,我想主要就魯迅早期文藝思想中所受的拜倫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他一生的战斗道路中所起的作用,略加說明。魯迅的生活和战斗开始在我國还没有被民族革命的曙光所照耀的寂寞昏沉的子夜般的年代。那时中國國内虽然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維新运动,可是  相似文献   

2.
‘民族形式’非純指‘形式’而言,不僅是一般当成文體、技巧、表現方法看的那种形式,其中也渗透着内容的成分。民族形式是和民族特性分不开的,這一個民族和那一個民族的根本區别,主要由於民族特性,也可以说是由於他們在民族文化上所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的特點,也就是共同心理狀態。而這種共同心理狀態的形成,又是和這一民族的歷史以及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分不開的。斯大林同志教導我們:‘民族是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有共同地域,有共同經濟生活以及有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狀態的穩定的人們的共同體。’(馬克思主义與民族問題)一九四八年他在招待芬蘭政府代表團宴會上的演说中也提到:‘每一個民族,不論大小,都有它自己的根本特性,都有那種只能为它所有而为其它民族所无的特色。這些特性乃是每一個民族帶到共同的世界文化宝库中使之充实从豐富起來的貢献。’斯大林同志這番話對於無论哪一個民族來说都是非砡m合的。  相似文献   

3.
(一) 魯迅語言的風格,有人說是朴素的,也有說生动的;犀利当然是一个特点,更多的人曾經提到它。这些那很对,但总不免偏而不全。問題的关鍵在于:語言是随同思想感情的內容而变化的;不同的內容要求不同的語言風格。如果我們承認,一个天才画家使用在漫画上的筆触,不能同样使用在油画上,那么,一个文学語言大师也一样:他必須按照内容的特点,賦予語言風格以相适应的变化。古人常論“文气”;“气”的涵义很复雜,一种解釋就是語言的風格。①罗汝怀曾經提出:“文家論气当兼論体,体殊而气亦殊”。②这是很正確的:文体不同,意味着它所反映的內容性質有了差别,因而語言風格——所謂“气”——也該有差  相似文献   

4.
將这两位伟大作家的名字相提并论,并沒有把魯迅说成“中国的契訶夫”的意思,因为魯迅和契訶夫是截然不同的两位作家,而且由于历史,社会等条件的不同,任何比拟,都往往陷于不伦不类。这也正如魯迅自己所说:“我看用我去比外国的誰;是很难的,因为彼此的环境先不相同。”但是,如果通过对比,找出他們的異同,能更好地说明作家創作的某些問题,則这种比較,我想也沒有害处。况且契诃夫又是对魯迅有过影响的俄罗斯古典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对鲁迅的思想、性格、创作等方面作了科学的分析与论断,对鲁迅在中国革命史上和文化史上的伟大贡献,作了科学的结论,指出了鲁迅的崇高地位。这一方面教导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鲁迅、学习鲁迅、发扬鲁迅精种,同时,对如何研究鲁迅的问题也使我们受到许多启发。谨将个人的肤浅体会提请读者指正。一鲁迅是什么人?毛主席说,“是新中国的圣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这个英明的  相似文献   

6.
一十九世纪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世界资产阶级文学遗产中最有历史价值的部分。从四十年代《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前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到七十年代巴黎公社以前的赫尔岑、岡察洛夫、奥斯特罗夫斯基,他们的作品,在当时的文艺战线上,都是属于先进的行列,反映了一个历史时代。特别在俄国解放运动的平民知识分子时期,更出现了象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氵曰工)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萨尔蒂柯夫——谢德林这样的革命民主主义作家,以其“散发着阶级斗争的精神”的著作,对农奴制度、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詩歌和書信”一文指出魯迅先生在这兩方面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8.
魯迅先生一生劳作的成果是異常巨大的。單就二十卷本“全集”所收的著作与翻譯而論,即將近六百万字。此外,他的書簡、日記,以及“全集补遺”和“续编”中所收錄的佚文散稿等,合在一起分量也相当可观;而在这里面,“日记”一项更占有很大的比重。早在南京求学前后,魯迅就已經开始寫日記了。周遐寿在“旧日記里的魯迅”一文中曾经提到,“戛劍生雜记”四则,就是他从魯迅的“戊戌日录”(着重点是我加的,下同。——冰)中抄下來的。戊戌是1898年,魯迅正是这一年五月间到南京去的。在同一篇文章里,周遐寿还引錄了他自己的壬寅(1902年)正月的一条日記: 十四日:晴。下午兀坐,檢大哥旧日記視之,内記有小姑母諱忌,特錄之:……这也足以証明,早在1902年以前,魯迅就开始了日記的寫作。可惜的是,这些日记现在都已經找不到  相似文献   

9.
一、魯迅整理和研究文學遺產的目的魯迅先生是反封建文化的主將,又是個整理和研究中國文学遺產極有成績的人物。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矛盾,而實際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原來,傳統的文化是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的。因而它既‘束缚着後來,’也‘裨助着後來,’(且介亭雜文二集:‘全国木刻聯合展覽會專輯’序)所以就得反對它那些消極的有毒素的成分(封建性的槽粕),接  相似文献   

10.
魯迅给我們留下許多珍貴的文化遺产,其中,和創作有同样价值的是他的关于文艺問題的意見。这些意見,散見在卷帙浩瀚的杂文中,涉及的范圍相当广泛,論述的也极其精当透辟,是魯迅为建立“嶄新的文場”而放下的最坚实的基石。而他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这一問題的正确闡釋,又是这块基石中的核心部分,是最值得我們珍视、研究,繼承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正> 鲁迅的日记共出版了五次:一是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影印本,二是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铅印本,三是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铅印重排本,四是197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手稿全集·日记》。这对我们学习、研究鲁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两次铅印本,对鲁迅的日记进行了标点、校勘等,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第五次出版的《鲁迅全集·日记》则是“根据手稿参照两次排印本重新核校,并加必要的注释”,这对读者的帮助就更大,取得的成绩就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論述了魯迅在這方面的貢献與成就,指出文藝批評是貫徹文藝统一戰線原則的具體表現。  相似文献   

13.
犹如报春的第一声惊雷,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的鲁迅先生,从他的创作实践到他的文艺理论,都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的业绩,起了示范的作用。而他为我国新文艺引进的大量外国优秀作品和各种文艺理论、特别是科学的艺术论,加上他的全部文化遗产,长久地哺着我国后继的文学工作者,并激励着广大的中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士。鲁迅在新文学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永放光芒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举国欢庆我们党又有了自己的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同声祝贺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篡党夺权阴谋伟大胜利的喜庆日子里,我想到被毛主席称赞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的鲁迅是怎样崇敬和热爱毛主席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诗人,同时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一生著述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及未刊信札文稿二百余篇。本文拟以黄遵宪主要著作为线索,探寻其历  相似文献   

16.
资迅     
《优雅》2004,(2)
  相似文献   

17.
本雅明将以往的历史观分为依赖于时间线索的自然历史观,以及依赖于逻辑链条的世界历史观。针对这二者的理论局限,他提出了以语言学为方法的神圣历史理论。根据这种理论,神圣历史以其独特的结构性特征使历史意义得到不断生成和发展,而通过对上帝神圣语言的继承,人类便能够借助于一种客观阐释而获得解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一) 魯迅對農民的認識在中國近百年歷史上的文化巨人當中,最早熟悉中國農村社會,瞭解農民的,無疑地要推魯迅先生。这不只因为他生存的時代,正是中國落後的农村,受到外国資本主義優勢生產方式的侵襲,起了剧烈的變化;农民殘喘於帝國主义与地主階级的雙重践踏之下,使现實主義者的魯迅,有了深刻剖析農村的课题,更重要的,還在他從幼年時代起,卽與农民发生了密切的關係,對农民有着真誠熱愛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9.
在广泛流行的传统见解中,在我国和苏联等国哲学界的近年研究中,往往把马克思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当作唯物史观的最为全面的经典论述和最为成熟的发达机体。对此,青年学者孙承权、王东在其新著《对〈资本论〉历史观的沉思》(已由学林出版社出版)中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序言》只是《资本论》第1手稿创作后,马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人道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对此,中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以马克思历史观发展的实际进程来表明,马克思在其历史观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即在其“费尔巴哈派”阶段上,存在着人道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因素,人道主义的历史观占有过主导地位,而在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中,人道主义的因素成为“弃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的自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人道主义。一、研究马克思思想的方法论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两种不同理解,即人道主义的理解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