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养方式、家庭交往、家庭结构与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把教育工作的注意力由“智育中心’转移到“个性全面发展”特别是儿童的社会化方面。这些国家教育工作者正致力于青少年的早期教育。或是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下功夫,打好社会化的根基;或把诚实、自信、对集体的认识、责任感,在社会制约范围内的独立性,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或把社会化人格的培养作为入学准备的条件之一,把儿童的个性发展视为极具重要的方面,让儿童在与他人合作中实现社会化。“素质教育”的要求表明:社会需要人有更好的适应力,有更强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因此,青少年的早期教育一一L重的社…  相似文献   

2.
偶像崇拜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正越来越强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笔者以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提出了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社团的社会化服务是整个社会服务的组成部分。社会服务的哲学依据主要源自三个假设:第一对人的尊重,第二理解人有独特的个性,第三相信人有改变自我、不断进步的能力。社会服务的准则.应尽力理解服务对象言行的缘由,从其社会需要出发;对任何人作具体分析,积极了解其独特个性;鼓励服务对象自我调适,使其健康和谐发展。自70年代后期至今.青少年社团的社会化服务.已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进入了成熟期。成熟的标志是:强化了理性思考、实证研究与科学分析;界定了政府部门与青少年社团服务机构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4.
师志革 《职业时空》2008,4(11):46-46
学校体育通过体育教学、校园体育文化等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以及学生社会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调整和改善了学生的社会关系,体现了大学体育教育的同一性与独特性的结合,促进了大学生个体和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也是大学体育科学教育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论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苏颂兴,陈建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应运而生。实践要求我们对此进行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调查分析,并从理论上作科学的概括。一、海外青少年社会化服务的缘起、发展和现状青少年社会化服务是整个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深层心理结构,东亚文化是东亚地区青少年设计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东亚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有其鲜明特点,深深影响着东亚教育观、教师观、家庭观以及价值观。文化创新是青少年设计创造力培养的推动剂,加强东亚文化创新建设,应采用树立鼓励创造的教育观、培养热爱创新教育的教师、营造非权威的家庭环境、内化青少年创新价值观等创新策略,有效促进青少年设计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可以把主体建构分为以"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为基础的主体建构三个阶段。意识形态"为世人确定意义",以"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主体建构为取向,以不断提升与构建培养人的完整性与丰富性的主体建构为目标,"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主体建构为方式,是青少年主体建构的主要路径,是发挥意识形态对青少年在价值引导中的主体建构功能,不断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当前父母与子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矛盾和冲突在理论源头上可追溯到"成人本位"的社会化理念与实践:即以社会的需求、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原则来指导未青少年的社会化,把青少年对成人世界的靠拢和同化视为社会化的本质特征,而忽略了对青少年主体地位的尊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社会化理念与实践遭遇到了时代困境。奠定交往理性的哲学基础,实现成人与青少年在主体上的平等地位,创设成人与青少年平等对话的语境,是重构社会化理念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直接参与者,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新30年,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利益格局将面临巨大改变,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也将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必须统筹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教育因素,立足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努力缓解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童潇 《科学发展》2010,(11):105-112
上海"十二五"青少年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事关上海未来十年"四个中心"的人才供给及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城市发展潜力。在全球化激荡、城市化推进、信息化提速、市场化延展的背景下,上海青少年工作的对象已发生了重要变化,工作体制也遇到重大挑战。"十二五"上海青少年规划应围绕上海城市"四个中心"建设,把教育并引导好一代人,培养对接"四个中心"的高素质人才,千方百计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和成才环境作为工作的重心和重点:进一步做实拓展现有的青年联席会议制度;构建青少年工作的社会化组织体系;强化青少年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并将职业能力考试体系向在校大学生适度开放;建立青少年工作的资源筹集平台与交换平台;充分运用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等政策工具实现绩效管理;全面构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及诉求应对体制;授予权青少年部门成为行政主体;推动上海建立青少年发展配套改革试验区等。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化的涵义入手,结合学生工作现象,讨论青少年社会化不足的涵义、外在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据此,力图从社会工作的理念及其在学校环境中应用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会工作在解决青少年社会化不足方面的可介入领域,以促进青年学生和学生工作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特殊儿童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涉及到背后的价值观和特殊教育理念。特殊教育从隔离到一体化,到融合教育,其中蕴涵着对于特殊儿童的本质的理解的发展变化,特殊青少年的教育中除了技能培养,一定的学科知识之外,还包括“健全人格”和其他层面的作为“人”的主体性需要。文章试图通过特殊青少年“统一人格”教育的整合性教育观,去探寻特殊教育的价值背后的关于特殊儿童的内在“主体性”的意义,探讨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青少年教育更为全面更为丰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3.
家庭、学校和社区是青少年社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的社会变迁之际,青少年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表现出弱化的趋势。而社区是通往学校与家庭、邻里等初级群体的一座桥梁,因此,以社区为平台开展社区服务,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这一生态系统平衡的恢复,这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青少年文化素质的提高,他们的文化娱乐,艺术欣赏和审美情趣表现出与过去迥然不同的追求轨迹,具体表现在:1.多元的业余文化追求;2.全面的纵横展开层次;3.鲜明的主体参与特征;4.流行的副文化追求热。透过上述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的外部发展轨迹,我们可以从中找出潜存于底层的内部轨迹,从而发现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追求所反映的实质:1.个体社会化的需求;2.个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促使人的个体社会化,促使人的全面发展。其关键就是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已成为今后人才培养、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风险意识培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社会化媒体平民化的参与主体、互动化的传播特征和社交化的关系维护,使之成为青少年风险意识培育新的路径选择,但社会化媒体自身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放大效应也会挑战风险意识培育。因此,青少年的风险意识培育,一方面应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微观媒介场域,另一方面需要克服其对青少年风险意识培育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路、新的判断、新的要求和新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措施.劳动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劳动不只是浅显意义的创造物质条件的劳动,也是帮助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活动.人的成长发育黄金时期就是青少年阶段,在这一时期劳动教育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对劳动教育的重新树立,首先简析劳动教育观的基本概念,其次从劳动认识、劳动实践、劳动情感和劳动法规四个方面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青年劳动力教育薄弱的现状,以此提出解决青少年劳动观念缺失的策略.通过系统的方法提高开展了青年劳动教育工作培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成才、性认知与性教育模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对青少年成才的讨论,本文从性的视角重新解读了青少年群体的特质及其社会化过程的特征,文章认为青少年是社会群体中独特的一类,处于被型塑的人生过渡阶段.青少年成才其实是对其社会化成功的一种期待,性对青少年及其社会化意义重大.因为青少年对性的认知能力,体现了其对一系列理性观念及更广泛社会规范的认知能力。就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性认知而言,既要能认识到性兼具个体性和社会性。同时要认识到性的不同层次内涵。青少年的性的理性认知,依赖既定的社会性教育模式,然而我国的性教育模式尚未成形,但就其建立和发展而言,应借鉴多种他国成功有效的性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国莉 《职业时空》2008,4(8):136-136
高等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促进人的社会化,还在于促进个性完美。社会进步有赖于创新、创造,而创新有赖于和谐完美的个性,创造潜能的实现需要以独特的个性发展为必要条件。因此,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围绕教学环节探讨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三个阶段,包含了对发展主体"人"和对"全面发展"的界定,以及对人的需要、人的能力、个性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满足。该理论的当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包括塑造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彰显教育的主体性;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彰显教育的个性化;理论与实践并重,彰显教育的全面性;创造良好的沟通和交往氛围,彰显教育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