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再造秀美山川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当前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实现这一千秋伟业中应正确处理生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政府行为与农民行为、再造秀美山川与创新土地制度、再造秀美山川与保证粮食需求、再造秀美山川与调整经济结构、再造秀美山川与人口六在关系,为此,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以协调它们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吴旗县山川秀美工程调查,提出首先在落实再造秀美山川的退耕还林工程中,应以科技为基础,尊重自然规律,对陡坡、缓坡、平地等实施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大力发展适地条件的林、草、畜牧品种,推行先进种植饲养技术;第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优势产业,改造置换传统产业,发展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农畜产品,在改造环境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第三,应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实现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以山川秀美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基础。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 ,山川秀美工程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战略目标上统一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促进、互相强化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振兴陕西乃至西部的经济培养建设者和创新人才提供了机会 ,加强对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受助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使他们成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的生力军 ,为西部大开发做出更大贡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辩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①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本文较为详尽地探讨了西部自然资源优、劣势之所在;认为自然资源优势不等于区域经济优势,转变自然资源劣势也蕴涵着区域发展的契机;西部大开发的着眼点应是发挥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转变劣势,重建秀美山川,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经济效率是一个对待性的概念,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种手段;经济公平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还具有某种目的性价值;两者都是衡量社会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价值目标。“市场失灵”使政府协调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的行为具有道德合理性。政府协调行为应该致力于同时满足公民对这两种价值目标的需求,确立以经济效率为基础,致力于维护经济公平的复合型价值取向。政府协调行为也会衍生一些不道德的现象:协调主体放弃了公正、中立的价值取向;“寻租行为”损害了经济效率和经济公平;法律制度、政策违背经济公平的伦理原则;协调行为导致了政府工作的效率低下。但这些现象是可以克服的。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规划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不仅是党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的经济决策 ,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决策 ,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举。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 ,就是到 2 1世纪中叶全国实现现代化时 ,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落后的面貌 ,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是加快基础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有新的思路 ,建立新的机制 ,促进西部地区环境、生态、经济、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农民问题为核心的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 农民、农业及农村问题同可持 续发展问题是涉及现阶段全国约9亿农村人口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如果我国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不仅有可能按照预期目标实现以山川秀美为基础的现代化,而且也将给全球环境建设及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农民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问题、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当前全国约9亿农村人口中,农民综合素质将取决于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与农民问题的角度分析,它既是一个经济与政治的问题,又是一个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在经济方面,我国农民现实的收入水平同广义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论政府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职能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定位并有效实现各级政府职能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和关键。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政府服务生态环境建设和山川秀美工程组织实施两个职能领域,对政府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职能进行了界定。认为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政府职能的实现需要推进政府能力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投融资体制,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人口—经济—政府"PSR分析框架下,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性水平进行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度虽然逐年提高,但协调质量仍较低;五个自变量中,政府消费比重、农业生产效率和投资率影响方向为正,失业率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增长率影响方向为负,且政府消费比重、失业率、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投资率协调度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1.
具备大转动能力的2-PUR-PSPR并联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边际分析法和拓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测度模型,探讨中国2000—2016年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及变化特征,针对性提出土地资源错配纠正策略。结果表明:2000—2016年中国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率损失从3.29%下降到0.56%,空间错配效率损失则由9.34%下降到4.60%;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指数小于空间错配指数,但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率损失值大于空间错配;中国土地资源错配类型、成因、损失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中西部错配程度较大,但效率损失值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负相关关系。主要结论:中国土地资源错配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损失依然比较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减轻土地资源错配损失;提升农地边际收益是纠正土地资源部门错配的根本路径;差别化区域发展战略与用地政策是纠正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的有效且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分级和降低出售问题在美国土地立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反映出美国土地处理史上两种不同经济思想的矛盾,又反映出东部与西部、奴隶州与非奴隶州的利益冲突。这个议案在国会经过长达30多年的反复辩论和斗争始获通过。该议案被看作是1862年《宅地农场法》所实行的免费土地的序幕。它的通过标志着西部力量的壮大和美国土地制度民主化倾向的增强,对西部土地的快速开发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制度与土地制度的有关规定尚需进一步理顺,本文仅举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加以说明,对立法将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简单地规定代行主体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的规定进行分析,认为应对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进一步厘清,进行总体的制度安排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完善村民自治立法和土地制度立法。  相似文献   

14.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缺是福建省基本省情之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耕地将是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全省耕地占补平衡的历史和现状,分析耕地占补平衡的潜力及其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保障机制,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保护耕地资源、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益阳草尾镇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解决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的一种制度创新。益阳的草尾试点是土地信托流转成功的案例,突破了30%流转率的困境,农民受益大幅度增长,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增加了农业投入,提供了就业机会。草尾镇信托流转模式的益阳经验主要是创新了信托流转机制,政府全程介入,坚持了3个不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流转经营权从而使得农民的承包权不变,农用地属性不变。益阳经验的土地信托流转解决办法主要是把土地确权放在首要位置,在运作过程中确保农民利益,土地信托流转后安置好剩余劳动力,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6.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农地权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在以GDP增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农地转用过程由政府主导、公司开发,农民虽然可以得到补偿,但从长远看,农民难以从土地增值中长期获益,因而会出现GDP增长与农民利益脱节的问题,最终导致少数资本同盟利益与广大农民利益的“拔河”。根据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属农村集体所有,政府征用农村土地应主要从事公益事业开发。政府转让给开发公司的是土地一定时期的使用权,而不是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转让前后差价很大,农民不能分享其中任何利益,这是导致利益“拔河”的关键。解决办法之一,是用法律确立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租金的收益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这一新型的土地流转模式,首先论述和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入股的现状,而且就实践中存在的农地入股后的农民权益问题、土地使用性质以及农民负担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应加强政府对审批环节的控制,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加强相关立法,以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对新疆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影响新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因素,提出作为农牧业大省区的新疆,在发展经济的战略取向上,应该努力提高农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从加大土地基本建设投资、改造中低产田等几个方面对提高新疆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地的评价与利用的研究,是人口与土地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内容包括:(1)农用地评价的方法、原则、步骤、项目与指标的选择;(2)农用地对特定作物的单因子限制性强度和综合适应度;(3)对农用地利用现状的合理性及投入产出效益进行评估;(4)制定新的农用地利用规划,并保证经济效益、总产出最佳,作出新利用方式的后效评价。文章还对目前存在于我国土地评价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土地储备结构和供应时序是城市土地储备的关键环节,对于土地储备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反规划”理念以生态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为基础,摒弃传统的建设用地先行、以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土地储备与供应方式,倡导“先底后图”的城市规划理念。将土地价值捕获和城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的方法运用到土地储备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中不仅能够带来生态、社会效益的提升,从长期来看,其对周边土地的价值捕获效应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为城市带来长远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